高媛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進行棚戶區改造是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在經濟形勢下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常態下,原有的棚戶區改造融資方式已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為解決棚戶區改造融資過程中的問題,需要在融資模式上做出突破和創新。本文結合目前棚戶區改造的現狀,并對當下棚戶區改造所采用融資的模式進行分析,借鑒國外棚戶區改造融資經驗,對我國融資模式提出創新建議。
關鍵詞:棚戶區改造 融資模式 改進
棚戶區改造是黨和政府實施的重大戰略舉措。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有效實施是實現經濟穩定增長,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經濟改革步伐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力工具,體現了現階段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到目前為止仍然有成千上萬的城鎮人口住在棚戶區中,棚戶區改造的任務相當繁重。2016年棚戶區改造任務為600萬套,比2015年增加了100多萬套,如果按每一戶60萬元來計算,那么建設總成本高達36000億元,這還沒有把項目前期的土地整理費和項目后期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囊括進去,如果再加上這些費用,那么建設成本就會多出更多。面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新常態”環境下,為棚戶區改造提供資金支持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新常態下棚戶區改造主要融資模式分析
我國棚戶區改造項目融資模式在依托本國實際的發展情況下,逐步形成了商業銀行貸款、開發性金融、公積金貸款、債券、股權、資產支持證券、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計劃以及PPP等多種模式并存的現狀。在實際的操作中應用最廣泛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貸款融資模式
貸款融資模式主要包括商業銀行貸款和公積金貸款兩種形式。這類模式是通過向不同金融機構或者主體申請貸款融資獲得棚戶區改造的項目資金。
1、商業銀行貸款
商業銀行貸款融資模式是指棚戶區項目承建企業或項目公司通過向商業銀行貸款的方式融資。
2、住房公積金貸款
住房公積金貸款模式是擴大棚戶區改造資金來源和提高公積金資金使用效率的融資模式。
公積金貸款的運作模式與商業銀行模式基本相同。區別在于,公積金管理中心并不自行發放貸款,只是提供貸款資金,委托商業銀行貸款給承建企業。
(二)債務工具直接融資模式
包括企業債、公司債、項目收益債、中期票據等融資模式。直接債務融資模式由承建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企業或者項目公司通過發行各類融資債務工具來獲得資金。融資企業和出資人通過債務工具形成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債務關系到期后融資企業向出資人支付本息。
債券融資模式。債券融資是指由承建企業或者項目公司授權代理機構,發行各類直接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資金的融資模式。棚戶區項目融資運用的主要有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
(三)股權融資模式
包括股權融資模式和產業基金融資模式。出資人通過收購融資企業股權方式向企業和項目注入資金,然后通過轉讓股權、股票漲價回購以及企業分紅等途徑獲取投資回報。承包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單位或企業通過出讓單位或企業的項目所有權以及質押股票股權等形式,獲得資金涌入,為棚戶區改造項目提供資金周轉。承包單位或企業通過股權融資獲得的資金無須還本付息,但要向新股東即出資人分享企業利潤。
(四)非傳統融資模式
1、信托計劃融資模式
信托計劃融資模式,是指承建企業或者項目公司借助信托公司獲得融資的模式。信托公司發行信托產品募集資金,然后以信托貸款或者股權投資等方式將資金注入項目企業,待項目產生收益后收回信托資金和收益退出企業或項目。棚戶區項目拿地成本較低,大多采取“回遷房+商品房”的模式,后期有較充足的現金流償還信托本息,與信托產品能較好融合,因此,2011年以來發行的保障房信托集中在棚戶區改造項目。
2、政府購買服務模式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簡稱PPP模式,是指項目由地方政府或者是政府主管部門按照PPP管理的相關制度流程,履行完整、合法有效的操作手續,參與棚戶區改造項目。實施的主體是社會資本項目公司或者是與政府共同成立的項目公司,社會資本通過項目自身的利益以及政府約定的財政補貼,對其投資資本進行回收,并獲取合法利益的模式。
二、各種融資模式比較分析
貸款融資模式審批便捷、手續簡單,應用最廣。貸款融資模式較其他各類融資模式的優點在于審批便捷、手續簡單,只要滿足商業銀行貸款條件即可申請貸款融資,不需要額外的行政審批環節。因此,貸款模式是目前應用最多和最廣的棚戶區改造融資模式。
股權融資門檻較高。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相比最大的優勢是融資規模大,而且承包單位或企業通過股權融資獲得的資金無須還本付息。但是股權融資對融資項目資格條件的限制比較多,不僅要考察融資項目是否能獲得穩定的收益,而且股權融資只能適用于可經營性的基礎設施。對一些項目回報利潤較低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基本上不具備股權融資的資格。
債務融資受政策限制較多。棚戶區改造利用債務融資受兩方面制約:一是融資項目的資本金約束。二是可覆蓋債務本息的項目現金流。在這兩方面的約束條下,不同的融資方式都有各自的缺陷。商業銀行對項目進行貸款必須是在有穩定的利潤收入的前提下才予以貸款,這樣就會對一些盈利較低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的約束就比較大。此外,債務融資很容易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如果國家實施減少貨幣發行的政策,那么棚戶區改造項目就很難從銀行中獲得貸款,項目就會因為缺乏資金支持而無法順利開展。
非傳統融資方式風險較大。對于信托、理財、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方式,存在融資透明度和規范性問題,難以有效監管,對銀行體系造成潛在風險。另外,這些方式只適合于經營性的、收益比較高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因此,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總體來看,提供無償服務的項目由于缺乏資金流入而不能形成穩定的現金流,其融資渠道不暢通,另外國發〔2010〕19號文、財預〔2012〕463號文等對公益性項目融資資格條件進行了嚴格限制。因此,上述融資方式由于各自的弊端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融資問題。對于有較高投資利潤的棚戶區改造項目,運用多元化渠道進行融資可以積極考慮采用PPP等方式吸納社會資金,與有實力、有經驗、有資源、有品牌的社會資本開展合作,通過風險分擔、利益共享原則,來實施開發區內的土地一級開發,不斷提升區域開發品質。
三、新常態下棚戶區改造融資模式改進措施
國外在棚戶區改造融資方面的經驗與我國相比更加成熟。國外在進行棚戶區改造融資時更注意注意發揮政府的補貼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金融入,同時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以占據更廣闊的市場。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就已經開始推行保障房建設市場化,美國政府以稅收優惠、開發維修資金投入以及利息抵稅等政策為開發商提供資金補貼,而且規定開發商可以按照市場利率從私人銀行貸款,但是只需要1%的利息,其中的差額部分全部由政府來補貼。政府直接補貼、優惠稅收、貸款貼息的方式極大的調動了各類社會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彌補了棚戶區改造資金缺口,強大的資金支持更有利于新常態下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順利進行。
四、結束語
棚戶區改造融資模式的科學選擇能促進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順利進行,推進我國惠民工程的有效實施。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慢的新常態下,不斷改進棚戶區改造融資方式以順應現實發展的需要是目前我國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重點,為此,我們應該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我國棚戶區改造融資模式,為加快我國城市化步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開發銀行黨校課題組,郭彥軍.“新常態”下棚戶區改造融資模式探討[J].開發性金融研究,2015,(04):56-60
[2]余洋.新常態下棚戶區改造融資模式簡析[J].時代金融,2016,(21):275
[3]趙陽洋.新常態下棚戶區改造融資模式和風險防范措施探究[J].河北金融,2015,(0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