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珩
摘要:會計職業道德,就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履行職責活動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它是調整會計人員與國家、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之間的社會關系及社會道德規范的總和,是調整會計活動利益關系的手段,是基本道德規范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它既是會計工作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也是衡量一個會計工作者工作好壞的標準。 本文針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分析,提出了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 現狀 對策
隨著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國際化形式日益凸顯,各種經濟形式的不斷涌現,給各項事業帶來了無限發展的可能,也給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帶來機遇和挑戰。會計人員從事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因而事業的發展和會計人員自身建設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斷提高素養,在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同時,還要有拒腐防變的能力,要抵制住各種各樣的腐朽思想的誘惑,所以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分析
(一)會計職業道德現狀的主要表現是會計職業道德缺失,而職業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現是會計造假
在現實生活中, 成本效益原則是至上的決策標準, 只有收益大于成本, 經濟行為才有運作的價值。會計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受制于投入產出規律的經濟行為。會計信息是利益分配、財富轉移的“引路人”,具有協調利益分配的功能,也正是它的這種功能推動著人們去制造真實或虛假的會計信息。
(二)現代企業制度兩權分離,導致信息不對稱
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突出特征是實現了投資者與經營者的分離,由于投資者一般不參與企業的經營,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和其他內部人員比外部投資者掌握了更多的有關公司當前財務狀況和未來經營前景的信息,使得證券市場上的籌資者與投資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由于信息不對稱,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及其財務人員可能利用信息優勢為自身謀取利益,制造虛假會計信息。
(三)會計監管不到位,從業人員違背會計職業道德的現象屢禁不止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體系建設遠落后于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會計法規指的是《會計法》、會計人員工作規則和各行各業的會計制度的總稱。而這些法律法規只是開展會計工作的指南,并沒有具體的職業道德準則。而且會計職業資格的準入門檻過低,正常教育和繼續教育也缺乏足夠的職業道德內容,有效的監管機制尚未形成。
二、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現狀
(一)發展的經濟環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
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經濟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不但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也改變了人民生活水平,正是這樣的機遇強烈地沖擊、改變著中國社會的一系列傳統文化,對人們的道德觀念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會計人員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會計人員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也會發生同樣的變化。
(二)不健全的法制環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
現階段我國有關會計的法制并不健全,會計職業道德仍然是依靠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覺性以及社會輿論和良心來實現,基本上是非強制性的,因此它的執行力度較弱。所以說,會計法律規范是維護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手段,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離不開良好的法制環境。
(三)不完善的行業環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
我國目前沒有專門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制定特定的規范要求,只是在《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規中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提出基本要求。
三、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對策
(一)加強基本道德規范教育,樹立誠實守信,實事求是
培養會計職業道德先要從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做起,人無信則不立,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更是會計職業活動的準繩。行業或部門通過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班、研討班甚至進修班等多種形式,對會計人員進行崗位職業道德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培訓磨練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志,強化會計人員會計職業道德觀念,不斷提高會計人員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使得誠實守信成為會計人員的自覺行動,幫助會計人員真正做到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
(二)建立會計道德評價體系,促進會計職業道德發展
會計道德評價體系是他律的重要組成,應該以會計職業道德為基礎對會計人員進行評價,在其基礎上,對會計人員進行道德層面和物質方面的獎懲,通過客觀的評價來增強會計人員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三)加強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
各級財政部門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崗前培訓和在崗職業技能培訓。在職業繼續教育不僅是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還要加強對其職業道德的再教育。使得會計人員養成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的專業技能,用科學、先進的會計理論和職業技能武裝自己,以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需要。
(四)建立系統有效的監督機制
會計監督工作要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要求會計人員會計方法、會計手段和會計資料對公司的經濟活動進行嚴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監督。事前監督以財政政策與企業制度為根本,對企業經濟計劃的合理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查;事中監督以企業經營中的資金使用、成本消耗嚴加控制;事后監督將生產完結后的會計資料全面檢查、作出評價。會計監督工作者要根據黨和國家對經濟工作的要求,抓住重要環節,開展監督工作。
參考文獻:
[1]劉金雪.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探討[J].當代經濟, 2012(4)
[2]翟政蓮.新時期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研究[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