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青竹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多模態教學已經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多模態框架構建主要包含觸覺多模態、聽覺多模態、視覺多模態和文化多模態四者,以及學生的多模態學習因素、教師的多模態教學因素等。英語教學多模態框架的構建,能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在不同場景下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學;多模態框架構建;文化模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2-0101-02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需要有專門的教學環境來開展,并且要求相關教師要有極為豐富的語言、教學經驗和對ESP教學所涉及的相關職業或者對專業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以聽、說、讀、寫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但是專門用途英語能夠讓學生對特定環境下的語言有著深刻的認識,培育出專業的英語人才。如果只是牢記一些特別環境下的有特色的詞匯或者是能看懂一些專業的英語文獻,無法很好地培育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人才。
一、英語教學多模態框架的構建
(一)多模態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因素
現代化教學方式的推廣讓英語教學方法呈現多樣的多模態教學共同存在的現狀。詳細來說,現代化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語言學習的綜合能力,最為突出的是多模態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英語教學模式,學生能夠運用多模態教學和其他相關學習軟件來構建自主教學模式。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說,多模態教學沒有讓教師離開教學內容,反而對教師教學的主動性有更深層次的需求。現代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最大限度地運用計算機的優點,進行設計和講述教學內容,能夠使互聯網和教學課本上的內容科學地組合在一起,運用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手段觸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獲取種類繁多的語言和非語言多模態信息,使學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大量的信息。在課堂學習之余,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學習,教師能夠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督促。這樣快速高效的課后輔導既能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阻礙,又能讓學生和教師無阻礙地進行交流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二)多模態的建構
1.文化模態
文化是語言得以發展的基礎,語言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實現跨文化交際是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事實上,跨文化的因素在我們日常的語言交流就已經存在,各類語言的教材也有大量的語言素材。英語教師應該將文化差異性用于教學活動中,尤其對于商務英語來說,跨文化交際是最為顯著的特征。
2.觸覺模態
觸覺模態是商務英語教學中最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實質上觸覺是身體參與認知活動的一種形式,是最為逼真感受目標信息的一種模態。在商務英語課堂上,觸覺大都體現在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設計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商務情景模擬、布置會場等活動,讓學生有切身的體會。所以商務英語教學中應該將觸覺和視覺相結合,從而發揮觸覺模態的最大優點。
3.視覺模態
視覺模態一般都是圖片和一些視頻,視覺模態能夠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沖擊,而聽覺則能提供更多的語言信息,將兩者相結合有利于學生體會商務場景中交際的方法和技巧,更有利于學生接觸到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制作課件時可以將字號、字體、顏色突出,給學生的視覺造成沖擊。
4.聽覺模態
商務場景中英語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英語交際能力的強弱,因此聽力模態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僅是依靠聽力材料,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地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利用視頻、圖片等多維狀態進行教學。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具有差異性,所以教師在選擇聽力信息時要慎重對待。過于簡單的聽力內容是達不到練習聽力的效果的,而過于難的聽力信息會偏離聽力模態的價值,只有選擇合適的聽力材料才能體現聽力模態的作用。
(三)多模態教學中的學科因素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多模態理論相融合是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多模態教學模式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教學中,當授課內容是商務談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設備向學生展示現實中的商務談判,讓學生更快地了解商務談判的技巧;利用多模態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多模態教學的使用要從多方面、多層次講授課堂內容,克服單一的模態語言表達方法。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意義
證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多模態教學能提高學生在商務場景下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實驗組的學生來自遼寧石油化工大學2014級大二實驗班的50名學生,其中有男生35人,女生15人;對照組是來自遼寧石油化工大學2014級經濟管理學院的51名學生,其中男生31人,女生20人。
(三)研究方法
對實驗組的學生實施商務英語多模態教學,上課地點在多媒體教室;對對照組采用普通商務英語教學模式,上課地點在普通教室;對照組和實驗組使用同樣的教學材料,每周固定4節英語課。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大一均已經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測試。前期數據統計表明兩班性別差異(P>0.05),所以本次研究有意義。
(四)教學活動設計
Kress等人基于理科科目的立場,提出了三項多模態教學設計思路:一是教學是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將目標知識融合展現給學生的過程。二是以教材為依托,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首先要符合教材的要求。三是教學過程是培養人才的過程。雖然Kress提出了相應的理論,但是他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并沒有將其進行綜合。張德祿針對外語教學提出了五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本次研究結合參照上述多模態的教學設計思路,將專門用途英語與相關的專業和服務相結合,使教學內容不僅包括了商務英語知識和理論,而且還包括了商務英語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本次研究主要是將課堂教學與課后相連接,發揮課堂內外多態教學的資源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課堂上,教師主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配以多媒體等網絡資源,課后主要是通過QQ群、校園網等實現虛擬的互動。
(五)測試內容
此次研究主要是利用語言測試和訪談。語言測試部分,前部分的測試難度相當于英語四級的水平,后半部分相當于商務英語中級水平。語言測試滿分為100分,其中聽力25分,閱讀45分,寫作15分,口語15分,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的語言水平及變化情況。在測試結束后及時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學生對商務英語多模態教學的體會,為量化研究提供證明。
(六)結果
利用SPASS12.0進行獨立樣本T檢測的結果顯示圖,在前測中,對照組的平均值是70.81,實驗組平均值為71.03,分數差別不大。t值為1.254,自由度為71,p值為0.215>0.0。在進行了31周教學結束后,再對研究對象進行檢測時,發現對照組學生平均成績為72.02,而實驗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76.12,同時t值為-2.301,自由度為73,p值為0.032<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組、實驗組前后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
在經過測試后,實驗組的平均分為76.12,對照組的平均值為72.02,明顯高于對照組,此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經過一年不同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后,已呈現出明顯的變化。實驗組的學生研究前的平均成績是71.03,經過多模態教學模式后的平均成績是76.12,表明實驗組學生的英語水平明顯得到了提高。
三、結語
專門用途英語多模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商務英語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學生探討知識的過程,它把聽、說、讀、寫與視覺、聽覺、觸覺結合到一起,形成了專門用途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專門用途英語多模態教學框架的建構需要教師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的,協調各模態之間的聯系,調整好模態之間的比例分配,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提供新型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岳鵬.ESP理論下英語教學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6(1):82-83.
[2] 劉欣,司炳月,等.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多模態框架建構與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6):45-46.
[3] 陳兵.專門用途英語研究的問題、方法與趨勢——《布萊克威爾專門用途英語研究手冊》[J].外語教學,2014(3):88-89.
[4] 潘鳴威.多模態視角下的口語交際能力:重構與探究[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3):20-21.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