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職業教育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這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主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主動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適應、服務和引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努力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育服務 經濟建設
一、以服務為宗旨,更新職業教育理念
職業院校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樹立學校與市場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人才與需求對接的辦學理念,以提高質量為重點,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以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為路徑,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環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職業院校只有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觀念,緊緊圍繞支柱產業發展,打造服務特色,提升服務質量,才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證,從而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體現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
二、我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
2013年9月11日,我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恩施州產業鏈建設相關事宜。會議指出,恩施州經過多年發展,以特色農業、資源型新型工業和生態文化旅游業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有力支撐了全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結合恩施州產業發展實際,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認真比較分析,煙草、茶葉、畜牧、能源、旅游、信息六大產業已具備啟動產業鏈建設的基本條件。六大產業鏈中信息產業鏈建設方面。園區建設上,已落實信息產業園500畝,目前已有一家企業簽訂合同;項目建設上,目前有在建項目16個(其中“兩化融合”項目企業7家);招商引資上,目前中軟國際已在恩施注冊公司,正在進行入園項目申報工作。立足六大產業鏈,加強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基地建設,切實解決職業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問題。讓學生“邊學邊做、理實一體”,實現教育和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提高職業院校的初次就業率,保持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三、立足地方經濟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1. 促進中職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推進現代職教體系建設
建立中職和高職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系統設計中職與高職的有效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建立中職與高職人才培養合作機制,整體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形成中職和高職教育橫向溝通、縱向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新模式,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特別是要打通從中職到大專及本科、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以及部門之間的通道,把高職教育辦得更好。
2. 以校企合作為切入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院校應把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作為辦學的第一目標,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的第一模式,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辦學的第一效益。工學結合、校企聯合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行業、產業與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職業院校應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凝煉辦學特色,融入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實踐五大元素,堅持走“校企合作一體化”的辦學之路,采用“工學交替式”、“雙證互促式”、“訂單式”、“校企雙向介入式”、“頂崗實習”等各具特色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構建以市場需求為核心,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3. 以就業為導向,改革教學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嚴重滯后,不能適應市場、行業、崗位的發展變化,照抄照搬、簡單模仿、形式主義的現象十分嚴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要考慮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市場的需求。遵循課程內容與職業工作相匹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融合的原則,優化課程體系,從而達到課程設置從企業需要出發、從關鍵職業能力出發、從關鍵技術和最新工藝出發。首先,根據崗位職責和專業技術發展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來確定合格的人才培養目標;第二,從職業崗位(群)能力和職業資格標準分析入手,確定課程教學內容;第三,以能力為主線,進行課程重構和教學設計,構建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專業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和文化素質課程體系。
4. 以增強實踐能力為方向,突破實訓體系建設
立足地方重點行業、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更新換代,加強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基地建設,切實解決職業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問題。學校要積極主動與企業合作,或者在校內建起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具有企業文化的教學工廠,為學生提供與企業相似的培訓環境和經驗學習環境;或者學校將教學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放到企業,由企業人員承擔教學任務,將企業真實的場所作為“教室”,讓學生“邊學邊做、理實一體”,實現教育和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提高職業院校的初次就業率,保持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5. 加快“雙師型”隊伍培養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職業教育的服務能力,關鍵是要有一支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一方面,通過參加培訓、到企業實踐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訓指導能力,加快培養一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優秀學科專業帶頭人;另一方面,結合區域經濟和市場需求,制定優惠政策,從企事業單位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來校兼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學麗.高職創業教育對衡水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J].現代交際,2014(07)
[2]張術.談高職院校產學研與區域經濟互動[J].現代企業教育,2014(08)
[3]任麗民.堅持四個定位加快高職教育發展[J].遼寧高職學報.,2014(08)
作者簡介:高祖彥(1979.10-),男,漢,山東棗莊,現為恩施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講師,理學學位,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技術,計算機數據庫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