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嵐生
(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山東日照,276800)
摘 要:中韓經濟深度融合為韓語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但是從企業的用人反饋情況來看并不樂觀,文章以應用韓語專業學生為例,探討《職場韓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旨在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就業導向 教學改革
學校坐落于日出初光先照的美麗的海濱城市日照,屬于山東半島城市群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現代化深水大港,是中國與韓國經濟交流的橋頭堡。自2000年日照開發區成立韓國工業園以來,吸引大量知名韓企入駐。特別當前正值國家和山東省深入推進中韓自貿區建設的大好時機,中韓經濟深度融合也為日照市建設中韓產業園、培育藍色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經濟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因此為本校韓語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通過對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韓語專業畢業生進行跟蹤調研發現,畢業生雖然擁有良好的語言基礎但是在職場方面尤其是對韓企企業文化知之甚少,導致畢業生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尷尬局面。因此,在已有的韓語語言基礎上,提供高職韓語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已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一、《職場韓語》課程定位及調研分析
《職場韓語》是為我院應用韓語專業學生第五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方向課,是《基礎韓語》《韓語視聽說》《韓語寫作》《商務韓語》的后續課程。面向于正在為求職韓資企業做準備的學生,旨在培養既熟練掌握韓語又具備商務知識、熟知企業文化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然而通過走訪調研日照本地及周邊韓企及往屆畢業生跟蹤調查發現,我院畢業生實際工作主要存在的問題有:語言能力基本過關,但是職場禮儀及行業專業術語匱乏。
各項調研結果表明,韓資企業要求高校韓語畢業生大致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1.韓語能力達到中級及以上。2.了解企業文化和行業專業知識,包括對韓資企業的組織性和工作方式的了解。3.學生能初步具備社會人意識,除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具有責任感,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要有團隊協作意識、懂得溝通等。
我院韓語畢業生面臨的主要問題:
通過企業調研及畢業生走訪發現,我院韓語專業畢業生在職場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下:
1.韓語語言能力基本過關,但是行業專業術語欠缺
學生能應對基本的日常翻譯工作,但是涉及到行業訂單以及洽談合同等方面的內容的翻譯時往往表現得無從下手或者錯誤百出。
2.韓企文化知之甚少,缺乏社會人意識
2013級畢業生崔某受聘于日照一手機配件企業從事總務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主要負責公司各部門與韓方的溝通,該同學平時勤快,日語知識也較為扎實,但是由于對韓企文化了解較少,在與韓方人員的聯系時,沒有注意一些措辭或一些細節,另外在公司中表現比較情緒化,在眾人面前訴說對公司不滿,從而影響了領導對其的印象而未被重用。
二、我院《職場韓語》課程教學現狀
1.部分學生未認識該課程重要性,積極性不高
由于該課程一周開設一次,相對于韓語專業課程課程量較少,學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上課狀態不佳,課上玩手機等現象普遍。上課老師設計的實訓環節,部分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2.教師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雖然職場韓語的教材不少,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教材職場溝通與交際沒有密切切近實際工作的需要。這就造成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的矛盾日益突出。該課程的教師鮮有行業實踐經驗,因此教學與學生職業結合不夠密切,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針對實際工作場景設計任務,沒有針對實際企業的需要進行課程整合或重構。雖然實行一些“任務驅動”教學法但是沒有真正切合實際工作的需要。
三、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職場韓語》的教學改革
1.深入企業調研,對教學內容就行整合或修改,形成校本教材
日照周邊企業都是生產電子配件、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為主,專業術語比較強,教師在編寫校本教材時應該注意通過把這些專業術語編入其中,另外深入企業掛職鍛煉,了解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業務范圍及職責,了解用人單位的對崗位人才的需求狀況,根據實際工作場景設計教學內容,從入職準備、面試、公司的組織和業務、電話業務、客戶洽談、電子郵件、人際關系、出差以及作為社會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等進行整合。
2.將學生分崗位與企業深度融合,減少講授課時比例,加大課堂模擬實踐
將面試搬進課堂,課下由學生準備簡歷和自我介紹書,課上分崗位模擬真實面試場景,最后由老師針對一些面試陷阱和面試技巧進行總結。將實際工作任務搬進課堂,根據崗位不同由老師發給每個學生一些本地韓資產品的訂單及合同樣本,讓學生現場翻譯來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
3.職場文化禮儀和社會人意識的滲透
員工是公司的形象,在韓企尤其重視職業禮儀,在課堂中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學生時刻注意儀容、語言、舉止。包括求職禮儀、著裝禮儀、商務會見禮儀、電話禮儀等。可以邀請行業企業專家為學生培訓,提高學生的情感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修養。
綜上所述,《職場韓語》的教學改革需要企業、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在改革實踐中應緊扣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密切關注國家職業標準,充分體現為行業企業服務的思想,可以將相關職業標準和要求納入考核體系中,使本課程考核體系更貼近就業市場和崗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