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飛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吸引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不斷探索消費金融的場景化布局。帶動了“互聯網+場景化”模式的發展?;ヂ摼W消費金融場景化應用層出不窮,從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豐富了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本文主要從互聯網消費金融場景化的實際應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方面入手,通過金融服務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通過構建“資金閉環”和“信用閉環”生態圈,加強法治建設,使互聯網消費金融穩步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消費金融 場景化 風險
一、引言
根據《中國移動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報告》可知,2015年中國人民幣信貸余額達到93.6萬億,同比增長14.9%;同期消費信貸余額達到19.0萬億,同比增長23.3%。在消費信貸持續增長的前提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迎來了繁榮發展的機遇。近年來,社會總財富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加,供給側改革的環境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漸趨成熟,前景廣闊?;ヂ摼W消費金融因其涉及吃、喝、住、行等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開辟出新的市場空間,將充分帶動互聯網金融市場,為其注入活力?;ヂ摼W消費金融向場景化滲透,發展實力不可小覷。去年,央行和銀監會印發相關文件,加大對綠色消費、旅游休閑消費等新消費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認為消費金融的發展重點在于場景的爭奪。而消費金融的場景化將互聯網消費金融與生活場景結合起來,滿足消費者在“互聯網+”時代下多元化、場景化的金融需求,填補市場需求的盲區,有力地帶動消費,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增長。
二、互聯網消費金融場景化應用
1.互聯網金融服務+社交場景
隨著社交軟件的廣泛應用,人們不可避免的發掘和利用社交軟件附帶的金融服務。微信是亞洲地區最大的移動即時通訊社交平臺,通過綁定銀行卡,可以完成微信紅包,充值,滴滴出行,生活繳費,信用卡還款等諸多服務。尤其是微信紅包,手機搶紅包成了表達情意,溝通感情的重要方式,微信紅包以極低的成本推廣了微信支付的功能,是成功的實踐案例。
2.互聯網金融服務+旅游場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競爭激烈的生活壓力使人們在閑暇時選擇旅游。像去哪兒,攜程等旅游網站及APP深受人們青睞。這些旅游類網站不僅提供旅游咨訊,還提供旅游產品團購、預訂酒店、機票等服務,這些都與金融密不可分。旅游網站與金融機構攜手,不僅能開拓客戶資源,還能增加客戶收益,例如實際消費前資金可以進行理財。
3.互聯網金融服務+出行場景
出行場景中既有司機又有顧客,還涉及到結算問題,滴滴出行最為最受歡迎的出行應用,其與支付寶,微信等金融產品合作,使線上支付更加方便快捷。作為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單車平臺ofo與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達成戰略合作。凡ofo的上海用戶,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以上,即可免去99元的用車押金,直接享受ofo的共享單車服務?!靶庞媒怄i”使人們的出行更方便。
4.互聯網金融服務+網購場景
網購行為與資金與商品有關,在網購中會出現金融需求。網購平臺一端連著電商,一端連著支付平臺。以淘寶和京東為例,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都大大的刺激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同時,網購+運費險使保險服務滲透進去,金融服務更加多元化。
三、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監管與完善
金融監管趨嚴和合規性發展,使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在風控建設、渠道拓展、資金成本等面臨多重壓力。近期,不良資產處置、追債行業的升溫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1.建立“信用閉環”生態圈,降低違約風險
線下業務操作模式里,風控人員會與借款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風控人員根本完全看不見客戶,如何把好最后一道關,杜絕上述借款人的欺詐風險,卻是一個未知數。此外,一些消費者在多個平臺借貸,入不敷出,進一步采取“拆東墻補西墻”方式,這不僅不利于信貸資產的安全,更不利于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的長遠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若想做大做強,必須要持開放的態度,不僅要依托于自己的交易平臺,更要與其他消費平臺聯合,拓寬消費群體范圍,實現客戶資源共享,與利益共同體攜手,打造“信用閉環”生態圈。
2.建立“資金閉環”生態圈,加強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與傳統銀行機構的合作
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興起與快速發展,極大程度的沖擊著傳統銀行機構,與其搶奪著市場份額。傳統銀行開設線下網點成本高昂,但互聯網金融成本較低,因此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下降。因此這也成為倒逼傳統金融機構改革的驅動力?;ヂ摼W金融平臺只能綁定銀行卡獲取資金來源,無法直接吸收存款,此外,互聯網金融機構與傳統商業銀行之間的轉賬匯款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如何使傳統銀行靈活應對場景化消費金融,如何提高現有網上平臺對消費者的服務質量,成為金融機構發展的重點?;ヂ摼W消費金融與傳統銀行有必要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才能實現雙贏。因此,我國金融機構通過建立信用閉環,在客戶信息已知的情況下,對每位客戶的消費信貸資金進行有效監管,線上線下金融機構互通有無,把控資金風險,有效控制消費者消費貸款的數量與質量。
3.加快互聯網金融的法治建設
目前,我國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監管僅出臺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一部規范性文件,沒有適用全國的法律法規,一方面不能覆蓋所有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從業主體,例如,電商、分期購物平臺等,另一方面法律位階不夠,如果管理辦法與其他法律法規沖突,就面臨效力不足無法執行的風險。建議制定《互聯網消費金融管理條例》,相對于管理辦法更加細化并具有可操作性,提升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立法位階。
參考文獻:
[1]鄂春林. 基于場景視角的互聯網金融資產端創新[J]. 新金融,2017(02).
[2]趙大偉. 大數據技術驅動下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研究[J]. 金融與經濟,2017(01).
[3]趙衛華,高黎紅,曾鐵薇. 互聯網背景下消費金融發展新趨勢及監管探析[J]. 金融發展評論,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