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樂+楊建榮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和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國內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升級,我國 “一帶一路”的新發展戰略,帶動更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國門。中東地區是我國對外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珠三角地區又是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地區,對外發展離不開外語人才。在這種新形勢下,阿拉伯語人才如何抓住新機遇,謀求個人發展,實現個人的中國夢,這是每一個阿語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珠三角地區 互聯網 阿拉伯語人才
一、中阿經貿發展情況
(一)我國與阿拉伯國家貿易狀況
阿拉伯國家是我國在全球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的重點地區之一。過去年間,我國對阿拉伯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一直呈上升勢頭。寧夏社科院最新發布的中阿藍皮書:《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關系發展報告(2015)》顯示,中阿經貿進入高速發展時期,2004年至2014年的10年間,中國對阿拉伯國家聯盟的22個成員國進出口額年均增長率為28.3%,比中國對全球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率15.8%高12.5個百分點。2014年,中阿貿易額達到2512億美元,同比增長5.2%。其中,我國出口1139億美元,增長12.3%,出口產品以機電、紡織服裝、高新技術和日用五金等產品為主;進口以原油和石化產品為主 。2015年,我國與阿拉伯國家貿易總額為2027億美元,其中出口1147億美元,進口875億美元 。[1] 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與我國的貿易額一直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我國在阿拉伯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至2014年底已超過100億美元,主要涉及資源開發、家電組裝、輕工產品和服裝加工等領域。阿拉伯國家累計在華實際投資31億美元,主要涉及石化、物流、輕工、建材等領域。中阿經貿合作呈現快速、全面發展的特點。
阿拉伯國家工業發展滯后,幾乎所有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依賴進口,形成了很大的進口市場,同時,這個地區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其石油儲量可占到全球石油儲量的一半以上,因而又成為了巨大的出口市場。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帶動了石油進口的不斷增長。2015年進口石油3.35億噸, 2016年進口3.81億噸,石油進口的依存度達到60%,[2] 其中有一半左右來自阿拉伯國家。有關資料顯示,當前我國石油消費超過了GDP增速,根據這樣的狀況,預計到2020年石油消費總量將達到6億噸左右,到2030年,中國石油消耗量的80%將依靠進口。[3]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國家擁有連通歐歐洲和非洲的區位優勢、近4億人口的廣闊市場和巨大的人口紅利,三大優勢匯集一身,這在全球范圍內也是獨一無二。
(二)珠三角地區對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狀況
通過對本地區有阿拉伯語專業的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南國商學院阿語畢業生網絡問卷調查,以及對從事中阿雙邊貿易的相關企業進行實地調查和采訪,了解到本地區與阿拉伯國家有貿易往來的年利潤在一百萬以內的公司企業占42.11%,五百萬以上的公司企業占26.32%。其中IT行業/電子商務行業占26.32%,制造業占20.53%,汽車零配件行業占8.53%,同時還涉及到輕工業、進出口貿易代理服務、建筑工程、旅游等領域。以上企業在阿拉伯地區的客戶量各不相同,在20家公司以內的占68.42%,在20家公司以上的也達到31.58%。涉及的主要阿拉伯國家有:埃及、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約旦、黎巴嫩等。受訪企業開拓阿拉伯市場的渠道各異,利用網路交互平臺的占36.84%,參加一年兩季廣交會的占31.58%,出國考察開拓的占34.21%,熟人朋友介紹的占18.42%。
客觀講,廣東地區的中小型企業占比較大。其中覆蓋行業的數據比例也具備“廣東特色”。傳統的制造業占比很大,經濟效益也較高。與此同時,IT行業和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經濟范疇的新興企業也遍地開花。還值得一提的是,該行業更加吸引年輕畢業生,并且該行業對阿拉伯地區的輸出規模以及促進商品貿易增長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節節高升。
此外,珠三角地區對阿拉伯國家貿易具備獨特優勢,其一,在廣州常住人口中有1.5萬穆斯林,國內各地以及各伊斯蘭國家來穗的穆斯林約有10萬人。其二,每年在廣州舉辦具有極大國際影響力的廣交會,已成為世界級的“品牌”,每屆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萬商人參加。
另外,珠三角地區眾多的中小企業都瞄準了對阿拉伯國家的貿易。如廣州三元里汽配城自主經營的一家民營汽配公司,公司創建10年以來,與許多阿拉伯商人建立了固定的貿易往來。公司作為一個民營企業,面向阿拉伯地區的業務雖然相對零散,但由于汽車配件在阿拉伯國家需求量比較大,大多數客戶都為早年的阿拉伯“廣漂”族,因此客戶在廣州租有自己的倉庫,歷年業務量都相對穩定,年營業總額超過百萬美元。為尋找貿易發展機遇,佛山某座椅制造公司把出口目標定在沙特。其原因是沙特每年都要接待超過百萬來自全球的朝覲者,政府為搞好接待工作,不斷完善交通設施項目,很多中國企業公司承攬了建設項目,其中包括進口大量的客車,每年投入可觀的資金進行車輛維護,由此,大客車的出口給相關產業帶來了發展機會。近年來,該公司汽車沙發座椅對沙特的出口逐年增加,為擴大出口業務的發展,公司還在沙特注資開設了辦事處。
二、新時期互聯網發展
(一)我國互聯網發展狀況
雖然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發展速度放緩,但近年來中國進入了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早在2014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習近平主席就提出了“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2015年,習主席在浙江烏鎮第二屆互聯網大會上指出:“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并且提出“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的目標。
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主要體現在電商領域。如在近5年內,天貓“雙十一”促銷活動,當天成交額從2011年的52億元增長到2016年1207億元。僅僅二十四個小時,便創造出如此高額的交易量,其中也不乏許多大小品牌借力互聯網平臺發光發熱,推動自己產品的銷售。這一場購物“盛宴”也能看出互聯網經濟及其生態圈給社會帶來的巨大效益。
(二)阿拉伯國家互聯網使用情況
互聯網經濟能夠創造巨大的效益,許多國家都希望利用好這個杠桿,撬動新的經濟增長點。互聯網經濟在中東地區的潛力也很大,有待發掘。2016年,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馬克圖姆簽署2016年第2號法令,成立迪拜數據公司(DDE),力圖至2017年將迪拜打造成為全球“最智能城市”。
據一項非官方數據統計,就阿拉伯地區來說,人們每天平均花費4小時在智能手機上,每天平均使用150次,平均發送和接收40條WhatsApp的消息,另外阿拉伯人觀看Youtube的時間也是全球第一,達到1450萬小時。不僅如此,《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在全球范圍內做的一項名為《“互聯網大國”在哪里》的調查報告,調查的數據包括SNS運用、網絡購物和互聯網普及率等。其中阿聯酋和沙特兩國手機使用率分別以91%和86%的比率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三,用戶年齡覆蓋到55歲以上。擁有這樣龐大而多樣化的用戶基礎,阿拉伯國家在調查中的多項數據都位居榜首,涵蓋的領域包括了網絡社交、手機游戲和日常購物等方面。
兩千多年前,古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經濟、與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著眼如今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搭建“網上絲綢之路”作為新的貿易和合作通道,勢在必行。卡塔爾賈巴爾集團主席穆罕穆德?蘇丹?賈巴爾表示:“賈巴爾集團正在與中國企業搭建跨境貿易平臺—中阿立購網,準備進行對華大宗商品材料采購,并投入巨資合作建立阿拉伯地區樣品展示及倉儲平臺,升級現代國際貿易生態圈。”在中國寧夏,由駝網網絡科技打造、知谷匯孵化,并由中國發展網指導的全球最領先的在線自貿商業平臺——《絲路E站》橫空出世,很好地解決了廣大企業在實現互聯網“跨境自貿”過程中資金投入負擔過重、技術支持不足等方面的難題。“絲路E站”是中國高品質商品在海外集展示、體驗、咨詢、售后、推廣為一體的大型服務中心。“絲路E站”選擇布局在迪拜杰貝阿里自貿區、約旦亞喀巴特別經濟區和阿曼杜古姆自由貿易免稅區,這三地地理位置優越、優惠政策多,而且合作態度積極,對中國企業面向中東市場發展非常有利。由此可見,中阿雙方在互聯網經濟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三、廣東地區阿拉伯語人才需求狀況
(一)珠三角地區對阿拉伯語人才需求
在珠三角地區傳統型中小企業較多,涉及外貿服務、輕工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這些企業與阿拉伯國家的經貿往來業務很多,因此,阿拉伯語崗位的空缺比較多,只是阿拉伯語人才的需求相對比較零散。
從在南國商學院舉辦的“廣東省大學生就業供需見面會從化專場”了解到,2015年從化地區招聘阿拉伯語專業人才的公司企業有5家,供職崗位10幾個;2016年招聘阿拉伯語專業人才的單位增加到了10多家,供職崗位也有大幅度增加,涉及的就業領域更廣。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校與社會和企業間信息不暢,或者企業無法參與高校承辦的招聘會等原因,有許多企業都是通過網絡或者獵頭公司介紹等間接方式招聘阿拉伯語人才。
總而言之,珠三角地區外貿企業多,與阿拉伯國家交往多,加上許多阿拉伯國家的公司在珠三角地區設立辦事機構,同樣也需要懂阿拉伯語的人才。因此,阿拉伯語的人才需求非常可觀,就業渠道非常廣闊。
(二)阿拉伯語人才需求發展趨勢
隨著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企業走國際化發展道路是大勢所趨。阿拉伯國家的不斷發展勢必會帶來更多的經濟需求和合作機會,而且中國在多個經濟領域發展超前,這也意味著有很多的發展經驗阿拉伯國家可以借鑒,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良好關系。阿拉伯語人才也將大有用武之地。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和企業對阿拉伯語人才的需求也與過去不同,對人才自身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明顯。
四、結言
中國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過程中離不開世界大舞臺,“中國制造”也將更受全世界青睞。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新形勢下,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等地區的合作更加緊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深厚的友好關系將進一步加強,中阿雙邊貿易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互利共贏的原則上不斷發展和深化,經貿領域的合作也將會進一步拓展,有望成為全球貿易增長的又一大亮點。2016年初習近平以國家主席的身份首次出訪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沙特和埃及,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中阿雙邊貿易的發展必然增加對阿拉伯語人才的需求,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在這種大環境下,阿拉伯語人才必須適應市場和企業的發展要求,除了要繼續扎實自身語言基礎、拓展知識面外,也要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中阿經貿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證券網消息.商務部:2014年中阿貿易額2512億美元,同比增長5.2%[S]. http://finance.sina.com.cn/20150817/111422983394.shtm.2015.08.17.
[2]田春榮.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015年中國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 [ J ]. 國際石油經濟. 2016年03期.
[3]中國產業網.2015年1-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統計表[S]. http://www.chyxx.com/data/jinchukou/201604/408545.html.2016.04.21
[4]搜狐-財經網. 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將大幅放緩,油價上漲乏力[S]. http://mt.sohu.com/business/d20170223/127067416_501591.shtml. 2017.02.23.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度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阿拉伯語在珠三角地區的應用”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201512620006)
作者簡介:陳書樂(1994-),男,漢族,廣東茂名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阿拉伯語系2014級本科生。
楊建榮(1952-),男,漢族,河北邯鄲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阿拉伯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