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金良
(中央財經大學)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為保證我國證券市場持續穩定地發展,本文對我國證券市場展開深入探究,發掘其中的潛在風險,并對風險存在的根源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為避免證券風險的發生提供有效對策。
【關鍵詞】證券市場 風險防范 對策思路
近幾年,雖然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所以總的來說仍屬于發展中國家,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同時,由于我國在上世紀末才開始實行市場經濟,距今也才二十多年的歷史,所以各方面也還都屬于起步階段,證券市場也不例外。我國的證券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對于各種潛在的投資風險還不能有效預防,相關的風險預警機制也還尚不完善。目前,可能造成我國證券市場動蕩的因素主要有通貨膨脹、銀行利率、股市價格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因素。
一、證券市場投資的概念及特點
(一)風險的定義
一般來說,提起風險,人們通常會想到危險、虧損、不確定性等一些詞語來描述。這樣的理解無可厚非,但是風險與這些詞匯之間還是存在本質區別的。風險具有非常廣泛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均可存在著風險,風險是一種對預期結果的不良估計,概括來說,具有不利性、不確定性、客觀性等特點。
(二)證券市場風險的概念
基于上文中對風險的定義,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們又嘗試對證券市場風險進行概括,目前,較為受大眾認可的是:證券風險是是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的不對等,是投資者資產的縮水,是投資收益的不穩定性,是一種由于證券市場中各種不利因素導致投資者資產價值貶值的可能性。
(三)證券市場風險的特點
以投資風險與投資收益的關系為劃分依據,證券市場風險又細分為交易過程風險、系統性風險以及非系統性風險三種,其中后兩者又是證券市場風險的常見類別。系統性風險由于不能通過組合投資的方式進行保值止損,所以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是一種不可規避的風險。可有誘發系統性風險發生的因素有經濟因素、環境因素以及政治因素等宏觀因素。與系統性風險不同,非系統性風險則是一種可以通過投資組合的投資方式分散投資風險,即使發生投資虧損,也能保值的證券市場風險,因此,非系統性風險也稱可規避風險,發生原因多為某個行業或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產生波動。
二、我國證券市場風險防范中存在的問題
(一)股權結構混亂復雜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證券類別復雜繁多,主要有A股、B股、H股、國家股、公眾股以及內部職工股等,股權結構也混亂紛繁,這也就導致了風險隱患的可能存在,為風險管理工作造成了困難。
(二)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至少由股東大會、監事會、董事會以及管理層組成,構成公司治理的結構框架,負責處理公司股東、董事會成員、公司經理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問題。但是,由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健全,導致某些占據公司大部分股份的大股東掌握了實權,架空了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管理層,實施獨裁,嚴重損害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個人利益,同時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以及擔保風險,導致業績下滑,盈利情況不良,成為空殼公司。
(三)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
1.信息披露滯后
信息是一種具有時效性的非物質資源,對于信息使用者制定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因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時勢必會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權益,造成一定的資產價值損失。目前,國內的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問題多多,經常刻意性的漏報或者直接不報,不到迫不得已或者監管部門監管嚴格的時候就不向社會披露信息,及時被迫披露了,也是避重就輕,報喜不報憂,對投資者決策的制定幾乎沒有參考價值。
2.信息披露不真實
某些上市公司為了干預股票價格走向,或是為了便于集資,提高公司管理業績等目的,通常會在公司財務信息上做手腳,對外披露虛假的會計信息,制造一種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盈利水平較高的假象,以達成某些目的。
3.信息披露有失公允
通常,當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報刊上還未登出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時,相關內容已經由內部人員通過非官方渠道散播了出去,這對于消息不靈通,信息獲取渠道少的中小型投資者來說極為不公,嚴重損害其個人權益。
三、預防和解決我國證券市場風險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
通過借鑒國外證券市場的完善歷程可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對于預防證券投資風險,確保證券市場穩定長遠發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立法,找出現行法律體系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完善,同時,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也要做好本職工作,確保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
(二)推進管理體制改革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風險存在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落后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手段。因此,防范證券市場風險,首先要從監管制度上著手,依據市場方法推行制度改革,借助市場的力量完善制度的不足,實現股票的行政機制和上市機制分離,提高市場的自由度和自主權。
(三)強調企業自律管理
交易所的自律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自律管理主體的獨立性。因此,應通過立法的形式授予其自律管理的權力,既有效地保障了自律管理的權威性,又改善了交易所自律管理的效果,從而實現了交易方式及交易品種的創新,還原了證券市場應有的功能。
綜上所述,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防范工作應由國家機關和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完成,具體途徑有健全法律法規、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培養投資者風險預防意識等,政府及證券管理部門應積極加強證券市場風險預防工作,將提高證券市場的安全穩定性作為現階段的工作重心,以確保我國證券市場的平穩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裴瑾輝.我國證券市場風險補償研究[J]. 商. 2015(13)
[2] 徐喜波.論我國證券市場風險應對機制的完善[J]. 法制與社會. 2015(26)
[3] 黃世平.國內證券市場風險形式及投資人保護措施[J]. 商.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