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亞寒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在新生代大學生群體巨大的消費需求帶動下,校園互聯網金融成為消費升級的熱點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然而校園互聯網金融繁榮發展的背后暗含隱憂,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本文首先將介紹校園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然后闡述其得以興起的緣由,最后在分析校園互聯網金融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校園互聯網金融 發展現狀 問題 建議
一、校園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校園互聯網金融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規模為34.7億元,同比增長201.7%,同期大學生互聯網分期消費規模達到32億元,同比增長190.9%。涉足校園金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分為三個類別,一類是專注校園金融市場的分期付款平臺,目前大大小小的校園分期消費平臺超過50余家,其中趣分期、分期樂、愛學貸覆蓋全國28個省,約2 000所高校,近3000萬學生;一類是電子商務消費金融平臺,以螞蟻花唄、京東校園白條為代表,2014年底,支付寶推出“螞蟻花唄”,2015年3月底,京東校園白條在全國百余所學校啟動了“新學期我拼了”活動;一類是布局于校園借貸金融業務的P2P平臺,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共有400多家網絡借貸平臺,網絡借貸用戶規模達到3970.1萬人,其中活躍用戶人數達681.3萬,網貸行業交易規模突破8000億人民幣。
二、校園互聯網金融興起的緣由
(一)消費觀念的轉變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觀念逐漸轉變,信用消費、超前消費逐漸得到社會認可。接受度高的大學生群體更愿意嘗試新事物,進行超前消費。然而大學生的消費呈現收入來源少、支出多的特點,并對智能電子設備、旅游及購物、文化消費等消費熱點表現出旺盛的消費需求。這一消費特征讓分期消費和借貸消費順勢成為解決大學生消費矛盾的良藥,各類校園金融平臺相繼成立。
(二)校園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便利性
與傳統借款繁瑣的審批程序相比,校園互聯網金融具有申貸手續簡便、門檻低,費用低廉的特點。需要分期或者借款的大學生足不出戶,既不需要通過復雜的資料審批,也不需要浪費太多時間,只需要通過網絡達成一致協議即可。其形式非常靈活,依存于網絡服務于大眾,使更多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達到消費目的。
(三)虛榮、攀比心理的做崇
在大學校園中,群體模仿式的消費行為容易使大學生產生追求特立獨行的心理,這就造成了相互攀比的現象。此外,為了滿足虛榮心,他們往往選擇購買新潮電子產品例如手機、電腦,時髦衣物等來體現自己的個性。而正常的生活費用卻負擔不起這樣的消費方式,他們就選擇校園互聯網金融平臺來達到自己的消費目的。
三、校園金融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控制能力不足問題
目前我國校園互聯網金融平臺眾多,但良莠不齊,大部分平臺存在風險控制能力不足的問題。對于很多平臺而言,平衡風控、用戶體驗和自身發展速度的關系是很難的。風險控制的太嚴,就沒有人愿意與他們簽約;規模擴張的速度太快,壞賬的風險同樣令人擔憂。風險是電商平臺和P2P平臺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旦風險失控企業就會因資金鏈斷裂陷入破產的危機。
(二)過度借貸難以防控
校園金融平臺眾多,競爭激烈,部分大學生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宣傳的誘惑和平臺業務員的鼓動,進行過度借貸。目前由于這些平臺普遍未接入征信系統,即便借款人在一家平臺上逾期,在其他平臺上仍可以正常借貸,這使得單個平臺限額的風控手段基本失效。借款人一旦陷入過度借貸,其還款能力會大幅降低,風險急劇增加。
(三)校園互聯網金融的虛假宣傳
校園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了能夠抓住學生這一優質客戶群體,在宣傳時常常會夸大其優惠措施,但其除了回收本金和利息外,還會以罰息、服務費、違約金、滯納金、手續費、交易費,催收費等繁雜名目,收取巨額費用,具有高利貸的性質。一些不良平臺甚至故意不履行告知義務,放任學生逾期,然后再以“逾期費”“催收費”為名,從中賺取利益。一些涉未深的學生往往因經受不住誘惑又缺乏金融知識而欠下巨額債務。
四、對校園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建議
(一)通過多方面協調控制風險
防范校園金融風險,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國家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校園借貸的管理,出臺相應的校園金融監管政策,規范網絡金融平臺,嚴格管控其資金流向渠道,確保資金被合法利用。一方面,應嚴格審核校園金融平臺資質,提高準入門檻,對于沒有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審批的不法平臺應依法取締;另一方面,限制這些平臺的利率,特別是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借貸利率不能高于一定水平。
(二)規范和完善校園金融監管,建立大學生信用機制
校園金融作為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分支領域,卻由于監管主體沒有明確,臨監管缺失的窘境,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法律法規,使校園互聯網金融具有明確的制度保障。同時,為了使校園金融進一步發展,有效的保護信貸雙方的權益,信貸消費平臺的規范性和透明度調整亟待解決。不同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應與學校管理部門達成廣泛的合作,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進行信用評級,從而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給予不同信用等級的學生不同的授信額度,降低不良信貸率。
(三)大學生應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和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不相互攀比,消費量力而行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在學校學習生活期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好科學知識上面,要體諒父母掙錢的不易,不要辜負家人的期盼。此外,很多大學生之所以掉入金融陷阱,就是因為自身缺乏金融知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對其中要收取的服務費、手續費、利息和違約金等知之甚少,等到還錢時才發現進入圈套。大學生要多學習基本的金融知識,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避免陷入債務危機。
參考文獻:
[1]葛嘉敏.校園金融網絡支付平臺設計[J].硅谷,2012(8):67-68.
[2]郭琳娜.大學生網絡分期消費產品發展現狀、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國市場,2015(16).
[3]陳鵬,李明然.校園借貸:陷阱,還是餡餅[N].光明日報,201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