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計敏
(石家莊市建設北大街小學)
【摘要】課程改革需要教師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徹底轉變思想觀念,從知識傳授者變為課程的建設者,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出和實施,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小學體育教師作為新課標的直接實施者,自身的角色定位應當走出傳統的模式,實現符合時代特色與教學要求的重新定位讓小學體育教師從過去知識的灌輸者、學生學習的管理者、體育教材的“施與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能力的開發者、體育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使得體育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得到有效地提高。
【關鍵詞】小學體育 體育教師 角色轉變 教學經驗
一、小學體育教師應從教育教學的實施者轉變為實踐者、研究者和創新者
體育教學不是理論就可以的,也不是上完體育課就可以的,而是經過長期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究,進而對自己的實踐進行改革,能在實踐時與理念進行對比,形成新感悟,而實踐周而復始,這樣問題就會發現并在分析中解決。落實與貫徹新課標就是一個反思性的教學過程。做一個有心人,做一個改革的實踐者。
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要在遵循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教學設計前,我們要弄清楚幾個問題:第一,學生的實際是最重要的,每個班中的學生風氣、興趣愛好、原來的體育知識、技能水平等。第二,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學習態度、心理特點等要求達到一定的水平,應該作為教學的一個目標來做。當教師了解這些之后,教師就把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聯系在一起,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疏理,然后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選擇、排序、改造、補充等,再籌劃有效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在上體育課時,對體育課進行大膽探究與創新,如把以前由體育班長集合整隊的程序改為利用播放音樂集合。小學生邊聽著音樂,邊迅速的向指定地點集合,這樣一來,小學生的節奏感和協調性就大大提高了,自我表現的意識就很快調動起來了,枯燥乏味的集合變得生動有趣,收到了良好的實效。我認為我們只有培養不斷探究、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二、小學體育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喚醒者、開發者
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教人是基礎,育人才是第一位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占有知識、儲存知識,而且更要使學生學會選擇、判斷、運用、創造知識,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心位置,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在此時的主要職能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喚醒者、開發者,其角色行為是: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營造自由熱烈學習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共同體會情感體驗和成功滋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絕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和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的也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對未來學習具有重大意義的學習方法的掌握。
三、小學體育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組織者
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由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我們要和小學生融為一體。現在的小學生都充滿著鮮明的個性,他們都有非常強的表現欲。在體育課上,他們都希望受到我們的表揚,得到我們的贊許。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和小學生做朋友,和小學生一起鍛煉、一起學習,相互合作、共同進步,鼓勵小學生在展現自我中不斷創新。在體育這個領域有效施展組織者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1000米跑的訓練中,要求學生按五個小組的順序分別在跑五條跑道準備。讓體質好、跑得快的學生跑外道,增加他們訓練的長度與難度,提高要求;讓跑得慢和技能不高的學生跑內道減少訓練的距離,降低難度,使小學生幾乎同時完成訓練的任務。這樣,在我們精心組織下,積極調動了他們訓練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小學生都能夠完成各自的訓練內容。
四、小學體育教師也應是小學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塑造者
小學體育教師不僅要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還要讓小學生在每一節的體育課,每一個體育項目活動,每一次體育比賽中感受到體育運動帶給他們的的快樂感、成就感,激發鍛煉的樂趣,有效發展小學生的體力和智力。目前,學校小學生存在缺乏協作意識,規則意識,以自我為中心,自大自狂的行為,體育訓練怕苦怕累,缺乏堅忍不拔的意志。因此體育教師應該不僅要培養小學生健康人格,還應在培養小學生心理素質,從而促使小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培養科學的道德情操,促進他們正確的個性品質發展和塑造健康的人格。所以,在我們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比賽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生的競爭意識。比如,田徑運動是一種競爭性較強,發展小學生體能的運動,在走、跑、跳、投等項目的練習中,鍛煉小學生的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能力,要達到體育教學效果,就要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怕苦,不怕累,承受自身和外來的壓力,比如,耐力性長跑項目,這是對小學生的體能和意志考驗,是要學生付出長時間的體力和忍耐力的,教學目的就是訓練學生增強體質,培養他們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例如:球類運動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團隊精神,尤其是在比賽過程中,緊張、焦慮的情緒會影響學生技術水平的正常發揮,及時調整學生的心理過程,調整心態,保持著“勝不驕,敗不餒”的平常心,抗擊焦慮情緒的產生,穩定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總之,在當前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教師角色的轉變是一個首要解決的課題。我們作為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就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積極改善師生關系,讓小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也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層!
參考文獻:
[1]教學與管理,2014,12.
[2]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