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做一次家訪,幫一幫這個可憐的孩子。我聯系小明的爸爸,他滿腹委屈,自己不是不想回家,不是不想兒子,之所以有家不回,是因為他實在受不了妻子的埋怨和嘮叨。我建議他回家跟家人好好溝通一下,他的兒子因為缺乏關愛而出現了一些狀況,他猶豫了好久,最后終于答應回家。
小明已經一個月沒有交家庭作業了,老師問他原因,他總是說作業忘在家里了,保證明天一定不會忘記,可是第二天依然忘記。幾次聯系小明爸爸和媽媽來學校與我溝通交流,但他的爸爸和媽媽總是推脫。今天小明又惹事了,科學課上他趁老師回身板書的時候向老師扔紙球,值日班長舉報了小明,下課后他竟然把值日班長揍了,然后到辦公室“自首”。望著這個桀驁不馴的孩子,我想一味的批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能智取。我從小明的優點談起,慢慢打開他對我設防的心扉。孩子的敘述深深震撼了我:小明家里布滿了陰霾,爸爸常年出差,回家后也是沒完沒了的應酬,很多次爸爸因為酒后半夜回家跟媽媽爭吵不休,后來就干脆徹夜不歸,媽媽就用電話跟他吵,再后來干脆連媽媽電話也不接了。媽媽整天怨恨嘮叨,在小明面前數落爸爸的種種不是,之后也不愛搭理小明了。小明是多么渴望爸爸媽媽能夠重修舊好,這樣他就可以享受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幸福。看到別的同學放學的時候有家長來接,看到別的同學有父母來參加家長會,看到別的同學周末有父母陪著去麥當勞,小明心里既羨慕又嫉妒,一種自卑感也慢慢在心中滋生。他總覺得自己是個沒人管的孩子,同學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老師用不同的方式待他,在家里他是個多余的人,在學校里也被人歧視。他決定走一條不尋常的路,故意不寫作業、擾亂紀律,因為他知道不寫作業的學生老師會告訴家長,這樣爸爸媽媽就會跟他嚴肅地談談,可是等了好久也沒有人跟他提這件事,于是他就把事件升級,經常把同學暴揍一頓,這樣父母就一定會被老師叫到學校,哪怕爸爸到學校把自己揍一頓,他也可以讓同學知道,自己不是沒人管的孩子。可憐的小明說到這里的時候放聲大哭,我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安慰他,只能陪在他身邊任他宣泄。
我決定做一次家訪,幫一幫這個可憐的孩子。我聯系小明的爸爸,他滿腹委屈,自己不是不想回家,不是不想兒子,之所以有家不回,是因為他實在受不了妻子的埋怨和嘮叨。我建議他回家跟家人好好溝通一下,他的兒子因為缺乏關愛而出現了一些狀況,他猶豫了好久,最后終于答應回家。我按照約定趕到小明家,開門的是歡呼雀躍的小明,孩子高興壞了,他早早地泡好茶等著我,告訴我,他爸爸一會兒就到家。小明媽媽正在洗水果,看到我禮貌地打了招呼。小明悄悄告訴我家里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聽得我心里一酸。不一會兒門鎖轉動,小明爸爸回家了,小明興奮地守候在門口,仰著笑臉看著他爸爸,小明媽媽則一甩手進了廚房,這樣也好,避免他們見面就爭吵。幾句寒暄之后我們坐下,我把小明在學校優秀的表現向他傳達,小明媽媽也忍不住探出身子聽,我示意小明請媽媽出來坐下,媽媽順勢坐過來,一家人終于坐在一起。交談中我拿出準備好的三份紙筆,請一家三口以“房、樹、人”為主題每人畫一幅畫。爸爸、媽媽、孩子靜靜地畫,我在旁邊悄悄地看,此時三人坐在一起的畫面,正是小明渴望已久的那份溫情。爸爸首先畫完,畫面里一個抽煙的男人在房門口徘徊,一個女人則在房內叉腰發飆,他游離于家庭之外的原因不言而喻。媽媽的畫的是一個婦女依門而望,她在等誰呢?丈夫心里明白。小明的畫讓我鼻子一酸,寬敞的房間燈光柔和,一家三口一邊用餐一邊看電視,尋常人家的普通畫面,卻是孩子最美好的期盼。我把夫妻兩人的畫調換,畫中的信息已經足夠豐富,此時語言顯得蒼白。我再把小明的畫給夫婦看,他們都陷入沉思。我說:“小明的畫里有爸爸媽媽,你們的畫里,孩子在哪里?”小明哭著跑進自己的臥室,夫妻二人也滿目含淚,相視無言。小明爸爸首先反思自己,他并非不愛家人,對頻繁的應酬而疏遠妻兒的行為感到愧疚,自己理解妻子操持家務的辛勞,但是因為面子又不想表達,如果自己拋除大男子主義,事情不會如此糟糕。小明媽媽幽怨地告訴丈夫,自己也理解丈夫為家奔波的辛苦,但是一個女人不把自己的心里話跟丈夫傾訴又能跟誰說呢?或許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妥,可是兩個人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坐下來溝通,問題怎能解決呢?夫妻溝通不暢,忽視了對小明的關愛,導致家庭關系失和,解決問題首先要從家庭關系重構做起。等夫妻二人情緒平復后,兩人之間的那堵墻被推到,他們對視的目光都不一樣了,小明迫不及待地跑出來,坐在爸爸媽媽中間。我重新拿出一張紙,爸爸首先下筆,畫出一棵大樹,媽媽繪出一所房子,小明畫出一叢叢花草。一筆接一筆,繪畫成型,媽媽在房子里做飯,幸福地觀望院子里踢球的父子,畫面里充滿溫馨與愛。我請他們為畫題一個名字,商議之后,爸爸寫出一個命題——家園。
有家的地方才有愛,有愛的地方才是家,小明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