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這本書中,提出的“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的問題,似乎在中國基礎教育界,尤其具有當下的意義。下面擬從三個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古典文化與現代科學
討論這個關系是回答為什么要學習古典文化。懷特海論述學習拉丁語的必要性時說:“我們在這種語言中擁有了最簡單的材料,通過接觸這些材料,我們可以評價世間人事變化的潮流和趨勢。僅僅是法語和英語這兩種語言與拉丁語之間明顯的關系本身就反應了一種歷史的哲學。”古典語言中承載的原初的思考、原初的思維方式,是今天學習現代科學的原典性材料、原典性啟迪。要深入理解中國文化,并使這種深入了解有助于我們今天的學習研究,我們就不能僅僅直接地讀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的教材。我們必須從對先秦諸子的接觸開始觸摸中國哲學,在先秦散文、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的接觸中抵達中國文學。這也就是桑德森所說的“通過接觸來學習”的意思。
朱自清先生在《經典常談》中說:“理想的經典讀本既然一時不容易出現,有些人便想著先從治標下手。顧頡剛先生用淺明的白話文譯《尚書》,又用同樣的文體寫《漢代學術史略》,用意便在這里。這樣辦雖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親近經典,卻能啟發他們的興趣,引他們到經典的大路上去?!薄翱墒侨绻x者念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的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筌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边@段論述也包含了“通過接觸來學習”古典原典的意思。
古典普及與古典文化
討論這個關系是擔憂不當的古典文化普及有可能帶來對古典文化的傷害,我們必須得關注一下當今古典文化學習的一種現狀,這個現狀就是多媒體時代古典文化的廣泛普及。我們首先要肯定這樣的文化普及的良好出發點,這樣的普及,使端坐書架高頭講章的古典文化行走在民間,使古典文化的馨香潔凈我們的社會空氣,充分發揮優秀文化利于世道人心的作用。我們大可不必穿著“孔子生氣了”的文化衫抗議抵制這樣的普及。但是,我們還必須警惕這個商品社會和商品經濟思想對古典文化普及的負面引導,負面作用。這個負面引導最典型的就是對大眾低俗閱讀欣賞情趣的迎合。古典文化專家如果只想著用銀元金幣堆砌他們的講壇,也就不得不使他們的言說發出銅臭之氣。這樣的銅臭之氣,有時免不了隨著迎合大眾低俗趣味的而信口開河,這樣的唾沫招來偏激聽眾的掌摑有時就是必然的了。
規模與速度
討論這個關系是回答怎么樣學習古典文化。缺失一定規模和速度保證的古典文化學習,勢必造成蜻蜓點水式的形式主義。現而今,這樣的形式主義亦已成為許多有名望的中學實施所謂“國學進課堂”的常用手段。它是一種中看不中用的的古典文化學習?;蛘咧皇桥d隨所致的講座,或者只是讓參觀者觀瞻的師生表演,或者只是名句的零散誦讀。若要達成古典文化浸淫師生日常生活,保證古典文化教育具備有效教學的規模和速度,讓古典文化學習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素養,豐富學生智力的有效學習,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確保課時,使古典文化學習真正成為一門校本化課程。懷特海對此的闡釋是:“古典文化課與其它學科共同分配時間,只有當古典文化能夠比任何其它目的相同學科更快地豐富學生的智力品質時,它才能得到保護。”北京市豐臺二中正擬實施的國學教育,首先就從校本課程的層面確立了“國學教育”這門課程的地位,在課時安排上甚至接近國家主干課程的課時安排。這樣的課時安排是古典文化學習規模的保證,這是學校古典文化教育的遠見。相信這樣具有教育遠見的古典文化教育,總有對當下基礎教育界的引領作用。對此,懷特海的類似表述是:“古典文化未來的命運將在今后幾年里在英國的中等學校里決定。不出一代人的時間,那些了不起的公立學校不管是否愿意,將不得不仿效他們的做法?!?/p>
教師的課程開發。要卓有成效地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中國古典文化教育,就必須著力于課程開發。教師古典文化課程的開發自覺和開發歷練,是教師最終具有足以擔當基礎教育階段國學教育能力的必要條件。教師自己首先要重新細讀古典文化代表作,再次潛心研讀而不是借已讀過的理由浮光掠影。教師還要從課程開發的層面,重新整合取舍古典文化。這樣的整合取舍,是古典文化教育速度的要求。和達不到一定規模一樣,達不到一定的速度,古典文化教育也是得不到有效保證的。以上兩點是古典文化教育能否有實效的最基本條件。要做到以上兩點,舉行教師古典文化讀書會是一個有效的舉措。北京市豐臺二中的“生活化《論語》”讀書會,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開展了古典文化代表作的細讀。
政府層面的舉措。在文化建設已被提到戰略高度的今天,有必要從國家教育政策的層面,保證古典文化教和學的有效落實。要從“國學進課堂”的提倡層面,過渡到國家課程規定的層面。國家文化建設的實施,與其用在天安門廣場樹孔子像的方式,不如扎扎實實地從國家課程層面加以落實。
在不同的階段遵循教育的節奏。沒有浪漫階段只有精確階段的古典文化學習,勢必使古典文化學習開始就陷入枯燥乏味的尷尬境地。古典文化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也就不能保證它的規模和速度。
誰來保證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是古典文化的專家學者?還是基礎教育工作者?這是一個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