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符元平
【摘要】目前,我國傳統的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旅游產業發展現狀,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模式,進而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探索我國(地區)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結合我國(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和旅游市場的變化,提出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模式,研究該模式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旅游 發展模式 創新 經濟增長 對策
一、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形成的必要性
(一)旅游產業的高度關聯性
旅游產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具有高度的產業關聯性,充分體現了“木桶效應”。在整個旅游活動中,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那么就會導致整個旅游活動功虧于匱。目前,我國旅游產業內各部門間的共同協作面臨很多問題,如在同一行業中,由于缺少必要的規范制度,以及管理者管理意識的缺乏,致使企業之間出現相互扯皮的現象,導致旅游服務質量不佳。
(二)旅游產業的無邊界特性
隨著旅游者需求的個性化,旅游產業的無邊界特性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第一,旅游供給資源的不確定性。對傳統的觀光旅游,資源的供給主要依靠自然資源和當地的人文資源;隨著游客需求層次的提高,工業旅游、紅色旅游、科技旅游等旅游產品涌現,于是一些經濟成就、產業活動和民風民俗等被作為旅游資源,來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第二,旅游需求的動態性決定了旅游產業邊界的不確定。旅游者的需求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的,旅游發展初期,人們主要以“放松心情”、“游山玩水”為主,而如今人們更加注重的是“體驗生活”、“提高自身修養”等,這就使原本不屬于旅游產品范圍的一些資源融入進來,致使旅游產業邊界發生變化。第三,旅游產業的驅動要素已經進入由硬要素為主向軟要素主導的階段轉變。旅游產業是一個由綜合要素驅動、關聯性強的產業,而核心驅動力已經由硬要素向軟要素轉變,從注重開發資源向注重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發展,這一現象從一側面證明了旅游產業的無邊界特性。
二、旅游創新發展主要模式分析
(一)協同發展模式
伴隨著傳統工業經濟時代向新經濟時代的轉變,旅游地之間已不再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損的“零和游戲”(Zero—Sum game),而是雙方獲益的“正和游戲”(Positive—Sum game)合作的高級階段就是協同發展。旅游協同發展是旅游合作的高級形式。
(二)產業融合模式
產業融合最早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的信息產業,隨后開始向金融業、物流業、傳媒業及服務業等領域蔓延。產業融合意味著將傳統產業的邊界模糊化,通過這種產業間新型的競爭協同關系來建立起更大的復合經濟效應。在這種浪潮的帶動下,近幾年旅游產業也開始顯現融合的發展跡象。隨著旅游者個性化需求的提高,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如工業旅游、會展旅游、農業觀光游、教育旅游、房地產旅游等。
(三)產業集群模式
旅游產業集群在理論上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通過總結國內外學者的觀點,認為對旅游產業集群的定義有以下共同之處:一是強調旅游企業及相關企業圍繞旅游核心吸引物集聚的現象,二是強調相關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本人認為旅游產業集群不僅僅是一種現象,還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發展模式。旅游產業集群的出現打破了我國旅游產業長期以來的分散經營單一旅游產品的經營模式,是我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的一次革命。旅游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有助于企業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性,形成規模效應,從而提高旅游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三、旅游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增長的對策
(一)以科技創新提升產業融合的功
(1)構建旅游信息服務平臺。 隨著旅游者旅游需求層次的提高,旅行社已設制好的線路安排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通過構建現代旅游信息網絡,廣大消費者能夠通過一個及時便捷的渠道,隨時隨地獲取旅游過程所涉及的食、宿、行、游、購、娛等各種服務,這種一站式的消費訴求要求旅游主管單位及相關旅游企業共同提供相關信息,建立暢通的自動化網絡,從而提高運營和管理效率。
(2)實施旅游企業的信息化工程。近年來,隨著通訊業的逐步壯大,尤其是3G技術的推廣,為旅游企業注入新的活力。通信業是旅游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如目前中國聯通的116 114旅游信息服務涵蓋了預訂機票、酒店,查詢旅行社、旅游景點、周邊設施,多語種在線翻譯等各個方面。對旅游酒店來說,全面推廣酒店預訂系統、酒店管理系統(ERP)、旅游結算系統、旅游消費銀行卡等系統,另外在酒店房間內還可以安裝有互動性的旅游信息服務頻道,讓游客不出門就可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對旅游景區來說,除了引進旅游區點管理系統、電子門票系統以外,還可以開展多媒體營銷系統。因此,信息化系統的建立有助于在減輕人力負擔的同時,提高決策的準確性。
(二)提倡低碳理念促進經濟增長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應以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面向低碳經濟,以積極的姿態,大力推進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的低碳化發展,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旅游資源開發規劃的低碳化發展。在進行資源開發規劃時,要樹立低碳經營理念,構建低碳旅游體系,根據當地旅游資源和環境的特點,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規劃。盡量減少土地資源的占用,減少生態成本的浪費。第二,建設低碳旅游設施。從構成旅游的基本要素來考慮,旅游酒店和旅游交通是能源消耗量較大的兩個部門,通過蓋建一些低碳建筑,如低碳酒店、低碳商貿中心等,來建設低碳旅游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設施;旅游餐飲上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盡量選用本地食材,用餐形式多采用自助餐形式。第三,倡導低碳旅游消費理念。低碳旅游消費理念的培養要從外在和內在自身兩方面考慮。外在推動力主要指以政府為主導,打造低碳旅游。政府應從法律法規、政策制定、宣傳等方面為旅游的低碳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從而促使旅游者、旅游經營者形成低碳消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