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璐
【摘要】“易班”(E-CLASS)是一個以高校師生為主要使用對象的網絡虛擬社區,由于深得高校學子青睞而被昵稱為“易班”。思想教育、心理咨詢、師生關系、民主決策等問題是高校班級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新挑戰,而易班作為在線溝通交流的有效平臺,打破了傳統班級管理的時空限制,其獨有的功能與優勢有助于創新班級管理模式。
【關鍵詞】易班 班級管理 新媒體
網絡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表現形式不斷豐富,影響力日益擴大,對大學生的日常思想和行為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發揮網絡新媒體優勢,掌握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律, 挖掘網絡新媒體的育人功能,豐富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斷強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切實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水平,是做好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一)日益增長的網絡教育需求與落后的軟硬件設施的矛盾
當代大學生生長在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有著較強的自主意識和性格特征,更喜歡娛樂性教育、互動性教育。然而國內大部分傳統校園絡載體都有著技術落后,資金缺乏等問題,其信息更新不夠及時,網站運行速度不夠穩定,互動平臺少則更是成了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個重要因素。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認識力度不足,宣傳力度不夠
雖然目前各個高校都有著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宣傳網站,但是缺少有利的宣傳與維護,并且在網站建設中,很多網絡管理者自覺不自覺地就把網絡的新穎別致當成了建設的重點,曲解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實現方式。從不同程度上講普遍存在著交互性不強、信息覆蓋面窄、教育形式單一、與現實結合脫離的弊病無法調動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積極性。
(三)社會意識形態復雜,學生責任意識淡化
網絡是一個非常開放、無排他性、較高的隱蔽性的一個平臺,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隨意發布任何信息。面對良莠混雜的信息,辨別力較弱,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極易受到網上信息的影響、迷惑。長此以往出現認知偏離,信念模糊,傳統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趨于淡化。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教育的對策
(一)掌握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教育規律
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學習和運用網絡新媒體,認清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教育主客體的關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師生互動,使師生互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互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發揮網絡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時堅持思想政治者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新媒體,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二)挖掘網絡新媒體的育人功能
學習和掌握網絡新媒體的形式與特點,并結合大學生使用網絡新媒體的特點,積極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網絡新媒體當中,挖掘網絡新媒體的育人功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內涵。一方面,要系統分析大學生當前使用網絡新媒體的現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找準切入點,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隱性思政治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網絡新媒體發展趨勢,主動占領網絡新媒體陣地,豐富網絡新媒體建設內容,引領構建積極向上的網絡新媒體環境,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以及網絡新媒體環境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的促進作用。
(三)豐富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緊緊抓住網絡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積極運用博客、即時通訊、社交網絡平臺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新媒體形式,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讓大學生依托網絡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互動過程,變成大學生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積極探索網絡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將網絡新媒體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活動當中,打造網絡文化精品,如開通輔導員、思政理論課教師微博客,構建網上虛擬班級,推廣校園網絡電視臺等,形成各網絡新媒體之間特點突出、優勢互補的育人局面,強化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空間優勢。
(四)不斷強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大力推進網上網下相結合的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把網絡道德教育和網絡法規教育融入相關課程中,強化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自律意識。建立大學生網絡誠信檔案,規范大學生文明上網行為,結合新生入學教育、網上熱點事件等開展網絡道德討論,引導大學生實現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中道德規范一致,自覺抵制互聯網絡、手機網絡、電視網絡上的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風。
(五)切實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水平
充分運用網絡新媒體,立足校園網絡,輻射其他網絡,加強網上輿論特別是大學生關注和參與的網上輿論給予正面引導。一方面,要建立網絡輿情應急響應機制,對已發生涉及本校學生的網絡熱點要及時回應,通過發布官方權威信息、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等,防止網上不良信息發酵擴大。另一方面,要建立網絡輿情研判機制,通過網絡新媒體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網絡輿論引導隊伍建設,培養大學生網上意見領袖,掌握網上話語主動權。要善于運用網言網語,堅持疏導結合。
三、運用“易班”進行網上班級建設
(一)易班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簡介
從2007年起,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逐步推廣網絡文化建設項目——“易班”(E-CLASS)?!耙装唷毕到y是由上海市教衛黨委、市教委主辦,由上海大學生在線技術和運營中心管理的上海地區大學生的互動社區型網站,其涵蓋了班級論壇、個人博客、微博、校友錄、SNS 社區等各類互聯網產品應用,集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和校園學生文化建設三大功能?!耙装唷弊鳛榘嗉壍木W上交流平臺,是網絡時代輔導員教育學生、服務學生的新途徑、新手段、新方法。
(二)“易班”網開展大學生網絡教育的優勢
首先,“易班”打破了時空界限,實現了信息共享。依托“易班”,上海市各高校在信息共享方面取得了以下突破:一是信息來源的渠道增多,只需登錄頁面、輕點鼠標,便能獲得海量信息;二是獲取信息的效率提高,通過公告欄、話題、網盤等模塊,學生可以搜集多方面信息并進行信息整合;三是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信息共享使收集信息的成本不再高昂,且“易班”資料的上傳與下載均為免費。
其次,“易班”打破了垂直邊界,構建立體化管理。垂直邊界是自上而下的典型科層式的管理結構。“易班”的誕生,打破了傳統高校班級組織僵化的定位,將權力下放到每一位學生。一是輔導員進行教育引導,通過“易班”進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級事務性工作管理,對班級情況進行總體把握;二是保證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使他們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成為有責任能力的行為主體。
最后,“易班”打破心理邊界,創建和諧班級氛圍。高校學生存在著個性與稟賦、愛好與特長、學習技術與勤奮程度、學習動機與目的、家庭經濟支付能力等各方面的自然差異。輔導員可以通過“易班”,把握學生的參與狀況與管理效果,及時發現他們的思想動態,解決其思想困惑,促進班級管理活動有序進行。在管理過程中,可以理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矛盾,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三)“易班”網開展大學生網絡教育的措施
易班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及時性等特征,非常適合高校班級的教育和管理。在網絡環境下,輔導員不再采用傳統的控制式的管理方法,而應采用民主、公平、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民主、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共同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
(1)組織集體活動的輔助工具。高校輔導員往往需要管理很多班級,組織集體活動之前,將各個班級學生的想法匯集成一套具體方案,需要長時間的溝通與討論。通過 “易班”搜集活動提議,采取匿名投票的方式決定方案,既能夠細致、全面地制定活動計劃,又能夠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擔任輔導員期間,我曾就開展趣味運動會在易班發布通知廣征活動方案,發布當晚僅一個班級產生瀏覽量121次,收到留言13條,最后在短短一周不到的時間內就拿出了一套詳細的實施細則。在此期間,廣大學生還就各類運動的規則與技巧在易班上廣泛分享,在利用易班的同時,也為創設班級易班氛圍增添了活力。
(2)師生互動的新型媒介。在接觸“易班”之前,QQ、飛信、MSN 是實現師生溝通的重要工具。與這些即時聊天工具不同,易班發布的信息更貼近學生,其界面純凈無廣告,方便高校教師進行后臺管理。一方面,與普通的聊天工具相比,易班更像一個電子教室,師生之間能夠掌握彼此的信息、聯系方式、在線狀態;另一方面,“易班”將開放性與隱蔽性兩個看似相矛盾的要素融合起來,滿足了師生之間多種溝通的需要。例如,不少在考試中失利的學生,在假期期間通過易班發送私人消息,咨詢開學補考的時間以及注意事項。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渠道。如今,大學校園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競爭性增強,人際關系復雜,加上來自學業以及今后將要出現的就業壓力,學生心理負擔日益加重。“改變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良性發展顯得十分重要,而班級在改善學生心理狀況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迫切要求在班級管理中尋找一種新的方式來開展心理輔導?!币装嘈畔⒐芾砟K中的“私人消息”功能,為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極大幫助。對于大學生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可以利用網絡的隱蔽性、方便性、快捷性,及時溝通并解決他們的困惑,收到 “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載體。高校實行學分制以來,班級概念日益模糊。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得到解決,輔導員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則集中在課下。失去固定教室這一組織場所,輔導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就被局限在辦公室或者學生宿舍,日常班級事務很難得到有效開展,只能利用課間或者晚間走訪宿舍的時間開展學生工作?!耙装唷睋碛行路f的網絡應用,輔導員通過撰寫博客、上傳圖文資料對學生進行引導。此外,易班獨有的回復功能,可以就某一特定話題引發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廣泛討論,使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平等的身份與大學生在網絡平臺上交流。
(5)加強民主管理的有效平臺。在高校流動教學管理體制下,教室這一載體逐漸喪失了主陣地地位。易班融合了BBS 和論壇功能,“學生可以將對班級活動的建議和搜集到的材料,及時發布到論壇上,使班級所有學生都能夠瀏覽到這些內容,并出謀劃策,從而擴大班級活動的參與面,活動形式也變得更豐富,效果更明顯。另外,輔導員還可以及時將某些熱點問題、典型案例、班級管理的困惑提供給學生展開討論,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他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增強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及主人翁責任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建立網絡,使輔導員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班級狀況,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默契,班級管理趨于更加民主科學?!?/p>
四、結語
盡管易班經歷著發展完善過程,但作為傳統班級管理的輔助手段,它是一把雙刃劍,在給班級管理帶來機遇和效率的同時,也會給班級管理帶來挑戰。
一方面,班級管理不可過度依賴網絡。作為班級輔助管理系統,易班不可能代替傳統模式完成所有的工作,師生之間跨越網絡的面對面交流仍必不可少。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為準確、全面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因此,堅持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同時,輔之以網絡班級管理系統,對提高教育管理質量、減輕輔導員工作壓力、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網絡易班應規范網絡管理。在易班班級管理過程中,應注意規范網絡社區管理。網絡的開放性為不良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方便之門,作為班級內部、班級之間、高校之間的交流平臺,必須加強網上監督。在遭遇群體性不良情緒的蔓延、遇到重大問題、或涉及虛假欺詐等信息時,作為班級管理員的輔導員以及班委要及時發現并做出正確引導,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