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指大學生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各種具體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培養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引領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等方面。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職業規劃;創業
大學生社會實踐主要是指大學生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各種具體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活動,如社會調查研究、實習實訓、志愿服務、勤工儉學等。社會實踐的目的是使大學生在活動中達到“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目的。事實證明,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并展開職業規劃,發展社會協調能力,完善個人修養,養成踏踏實實的學習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
社會實踐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以高度的實踐性、普遍的認同性、廣泛的參與性,推進了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
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大學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有利于磨礪大學生堅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培養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愈挫愈奮的執著精神;有助于大學生養成言行一致、腳踏實地的優秀道德品質。人的道德品質只有通過行動才能體現出來,大學生只有積極參加實踐,認識社會,在社會大舞臺中增強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培養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知行統一,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大學生在學校以接受課堂教育為主線,在課堂學習中大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主要是抽象的、間接的書本理論。理論知識對于大學生來講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缺少實踐訓練,許多理論知識無法轉化為能夠實際運用的技能,難以直接用于現實生活中,在生活中的諸多難題往往也不是依靠單一的理論知識就能解決的。社會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通過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模式,可以達到抽象的理論知識外化為實用的專業技能的目的。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既可以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信息交流,通過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鞏固和強化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又可以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生產活動結合起來進行服務開發,真正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三、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個體由生物人成長為社會人,并逐步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經由這一過程,社會文化得以積累和延續,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展,人的個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會化并不局限于童年,而是一個不斷自我定向的過程。大學生的社會化是在初級社會化基礎上繼續社會化的一個關鍵時期,大學生社會化的結果對社會發展、文化傳承和人格塑造都具有特殊的意義。由于大學生群體的內在特性和社會影響的原因,許多學生在剛步入大學時出現了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障礙等情況,這也反映了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大學生在社會化中產生的諸多困惑。
作為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有助于大學生迅速、順利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可以深入社會,學會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發現“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實際差距,通過調整角色期望值、確立適當的成就動機,不斷完善自我,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大學生健康社會化,從而逐步實現生活技能的社會化、職業技能的社會化、行為規范的社會化、生活目標的社會化。
四、引領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
大學生只有正確進行職業規劃并順利就業才能真正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來說,必須基于對社會需要與所學專業一定的認識,大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正是實現這種認識的快捷途徑。而作為身處“象牙塔”中的大學生,生活環境相對封閉,缺乏對外界的了解,往往存在脫離現實的傾向性,喜歡仰望星空,缺乏腳踏實地;喜歡夢想,缺乏實干;空有知識,缺少能力等,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檢驗專業知識學習的一個優良平臺。大學生在真實的職場情境中,能夠增強對職業、行業、企業的了解,認識并深刻體驗到學校人才評價標準與職場人才評價標準的差異,判定自身的能力傾向與興趣等,改變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觀念,主動調整學習態度,盡早設計好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
五、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當前全社會關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潮撲面而來。創新創業要求提升大學生各方面的技能,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創新和創業素質、事業心、開拓精神等都有較高要求。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進行選題,自主選擇活動方式、控制活動過程,許多富有專業特色的社會實踐還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在實踐過程中檢驗、考察專業所學,體現學有所用、服務社會的價值。如果大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選擇與專業聯系緊密,在各自領域里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從中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與成果,就會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對專業特色與科研水平的認識,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創新創業的興趣,調動潛在的創造力,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主動積累相關實踐經驗,轉變就業期望和觀念,為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海霞,高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途徑研究[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6):32-34.
[2]高琳.大學生社會實踐與職業生涯規劃結合問題探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5):100-102.
作者簡介:
趙劍橋,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