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欣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擴招政策不斷落實,高等教育學校的規模不斷得到發展,隨著學生人數與教學事務越來越復雜,建設學校的資金運作也呈現了復雜的態勢,這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要求。本文對當下的高效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為進一步加強新高校會計制度下的財務管理工作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高效
我國高校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積極實施生源擴招計劃,使高校匯集了越來越多的人才,這使得學校的管理規模與資金建設都逐步走向了更復雜的操作程序,加大了學校財務管理的難度。根據情況,國家在2013年修訂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明文規定,其頒布不但適應了政府改革的財務預算需求,也帶領高校財務走向現代化管理的道路。在國家實施高校新的會計制度下,高校應對財務管理進行細致研究,在新條例引導下大大提高高校財務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學校的辦學質量。
一、我國高校財務管理現狀
我國高校的財務管理制度已隨著生源擴張措施不斷進行改革與調整,但是隨著資金的投入使用項目越來越復雜,高校的財務管理制度顯露一定程度的弊端,其主要問題反映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管理制度落后
我國高校財務管理機制與學校擴張的趨勢之間有明顯差異,其發展制度已經不能適應高校的發展需要,其內部控制不夠完善,雖然高校的有財務管理內容的建立,但是對于政策的實施、監控都沒有同步到位。高校在內部控制時更注重財政內部資金的執行管理,缺少對各個院系資金的聯合監管。另外,在資金控制時,監管力度不夠嚴格,致使有資金運用不合理甚至有違規現象發生。
(二)高校財務運行缺乏完善機制
在高校進行財務管理工作時,通常會出現統一領導與財權分離的現象,并且使用統一領導與分散領導這兩種方式來開展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統一領導的含義是財務管理大全只掌握在幾個為數不多的領導人手中,這種方式的重要缺陷是使財務管理失去民主作用。而分散領導的方式盡管是削弱了財務管理大權只落入一人手中的缺乏民主的特性,但是由于多人管理,權力分散,大大降低了財務管理的有效運營。現階段高校的財務管理權利一般是由校長進行監管,這種財務實施制度注重權利效應,但是缺乏了責任監管的民主特型,在項目審批進行中,常常會有責任與義務不對等現象發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財務管理有效運營。
(三)財務管理團隊結構不夠合理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演進,學校的教學任務也將目光側重到了教學與科研的改革上,這使得高校財務管理的運行機制被嚴重忽視。由于受經濟體制約,我國高校的管理方式都是行政制化的運營機制,具備濃厚的行政色彩,出現用人疏漏的現象,對于專業的崗位聘請了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管理,為高校財務監管埋下隱患。另外,有的高校處在財務崗位上的工作人員財務知識系統陳舊,跟不上新體制下的財務管理,出現不理解財務規章制度,對新知識掌握較差,局限于過舊的知識系統的問題,不能給高校財務管理添加新的生機,不利于財務管理的有效展開。
二、開展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新制度與舊制度之間的過渡
高校的新會計制度改變了收付實現制與責權發生制,并對會計核算方式進行了整改,新的會計監管方式能更好地反映高校管理狀況,提升了高校信息核算中的信息質量,給高校會計核算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依據。同時,高校的新制度中增設了一些新的條令,為了完成累計折舊與累計攤銷,財政部門與資產部門應采取緊密的合作關系,對學校各項資產進行清查,為后續的會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減少甚至取消用臨時賬戶開展財務工作方式,而是統一采用國庫集中的支付方式。并積極開展新會計制度的學習培訓,使財務人員能及時掌握新條例、新科目、新系統與新軟件,做好財會新舊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另外,在新舊制度過渡階段,高校的財務管理部門,應準確把握契機,對財務數據,財務信息及時進行整理,積極落實新的財務規范,為內部財務管理改革做好準備。
(二)規范預算加強預算管理
預算是體現高校財務管理成效的貨幣體現,學校對預算編制規范監管,提高財務預算監管能力、財務計劃與實施能力是高校在新會計制度下要實施的重要內容。首先,高校財務部門要加強綜合預算水平,統計學校各項財務支出與收入將其納入預算管理。把增量預算變為零基預算,學校財務部門根據具體的干部人數、教職工人數、與學生人數進行相關標準的預算基數確定。并將經費管理指標進一步細化,嚴格依照項目管理條例,設立項目的明細,對項目明細實行剛性預算,防止出現預算資金被隨意挪動的現象。嚴格按照預算編制計劃執行,杜絕沒有預算就進行支出的現象,即使收支實際情況有變動,也要經過預算之后才能進行支出處理。通過對預算的監督管理,不僅能加強資金的運用和管理,還能保證學校的教育事業與科研事業有穩定的資金保障,整體實現學校資金的有效使用率。
(三)加強預算的績效考核機制
高校應將二級單位的預算流程與結果及時的納入年度考核體系中去,將預算的把控能力與全部工作人員進行責任關聯。根據具體的執行方案對預算進行定量、定性分析,使用投入——產出的方式分析預算。對于能嚴格完成預算方案執行的部門,應及時給予獎勵。對于預算執行效率差的部門要嚴格監管和查處,有嚴重違反情節的,要根據法律規定依法追究。對于高校各項財政支出,都要對其進行考核記錄,明確工作人員應履行的經濟責任,并且在工作中要避免因領導的主觀意見,造成預算管理、財務明細與考核方面的疏漏,全面提高新制度下的會計管理水準。
(四)建立完善的內部財務管控機制
在新會計的落實工作中,高校應建立集中核算與統一領導的管理機制。學校的財務機構作為一級財務管理部門,可以將領導責任交給校領導進行承擔。學校的后勤部門實行二級核算制度,實施會計委派制。財務部門需要貫徹執行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依照上級指示采取行動,統一管理學校的每一項財經支出與收入。高校財務部門應積極完善自身的財務管理機制,以便通過完善的管理機制籌集更多的教育經費來壯大學校的繁榮發展。
但是目前高校普遍都面臨政府教育投資力度不足的現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緩解學校的資金壓力,解決教育資金配備不足的現象,應建立合理的學費收取制度,實現學校自身資金的創收與增長。學校可以在擴招生源時,開辦樣式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學校增加資金來源。也可以通過繼續學院開展大專、專連本、中專等來提高學校的教育收入。財政部門應依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出臺切實可行的收費明細條例,對該收繳的學費以及宿舍費用進行收繳,提高學校對學生的有效繳費力度。
高校應在新的會計制度引導下,加強對各類賬號的管理制度,對于合格的收費交由財務管理人員進行驗收,堅決杜絕小金庫現象出現,不留下任何財務死角。在資金運用過程中,財政部門要加強財務管理,對財務明細進行嚴格審查、及時核算和監督,保證能統一調動學校的資金,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同時要依照新會計制度,加強內部監管控制,有效防范資金運用風險。如高校可以建立招投標制度、政府采購制度與經濟合同制度等方式,全面對學校財務進行提升,使學校財務管理走向科學規范的管理道路。
結語
在新舊制度的過渡階段,各高校應嚴格根據新的會計制度做好學校的財務管理。完善學校財務管理團隊的結構,定期組織培訓,學習新的會計知識。加強學校資金的預算管理能力,對于各項財務支出都要進行明細預算,如果實際情況有變動,也要在實施預算管理之后對資金進行調動,并加強對資金支出與收入的明細記錄,將財政資金管理任務進行責任關聯,做到誰管理誰負責,加強資金管理制度。學校可以通過開辦繼續教育學院的方式,增加高校的財政收入,同時要加強資金內部管理,不給資金運營留下任何死角,資金在調用過程中,要嚴格進行審批、核算與監管流程,保證資金能統一進行調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璐.基于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高校財務管理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
[2]張嵐.新高校會計制度下的高校財務管理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4,12:58-59.
[3]彭霞.新高校會計制度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5,12:141-142.
[4]劉曉霞.新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31-32+63.
[5]羅水香.新高校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