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訥+楊津+徐劍琴+葉洪濤
摘 要:C語言程序設計是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本文首先對學生重修原因進行討論,再分析重修教學質量提升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幾點有效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重修;教學質量;教學建議
C語言功能強大,語言簡潔,且便于直接控制硬件,因此,C語言程序設計是各高校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必修課程。但由于部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夠、基礎較差等多種原因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甚至需要重修。本文根據二本院校學生的特點對C語言重修課程教學方法進行一些嘗試,希望有效提高重修學生的編程能力,為后續課程學習打下較好基礎,減少學生的退學率。
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制訂重修班的教學方法,需要對學生重修的原因進行分析。經過與學生和其他教師交流,并結合學生課堂表現,筆者認為學生重修原因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生源質量較差,自學能力不夠。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各大高校擴大招生規模,使得二本院校生源質量下降,部分學生對課程的自學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
二是學生出勤率低,課堂積極性不高,常出現看手機或心不在焉等現象,跟不上上課進度,嚴重影響課堂質量。
三是二本院校大學生學風較差,學生普遍自發的學習時間較少,且很少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等課程學習的必要環節。
二、關于提高C語言課程重修教學質量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以上討論,為了使重修課程教學取得較好的成效,有必要對提高教學質量進行可行性分析。
一是隨著二本院校受高校擴招影響而出現生源質量下降的現象,學生退學率有升高趨勢。學校為了控制退學率,加大了對重修學生的思想教育,并逐漸提升對重修課程的重視程度。
二是由于重修學生經歷過補考但是未能通過,經過學校和家長的思想勸導,基本上都希望能通過考試。因此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來鞭策學生,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愿意學習了,課程的教學質量自然能夠提高。
三是重修班學生對C語言的掌握程度各有差別,但都有一定的基礎。學生已經有過一次較長學時的課程教學,或多或少對C語言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若能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補充和鞏固,就可促使學生跟上教學進度。
三、提高C語言課程重修教學質量的建議
為提高重修課程的教學質量,現根據上述的問題討論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供例題。經了解發現,許多學生還不熟悉編程方法,因此,可以讓重修班學生適當記憶幾個簡單且具有代表性的例題,使其增加對C語言的了解,熟悉C語言的編程思想,同時讓學生模仿例題動手編程以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上課抽查學生到黑板上默寫,讓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壓力。
2.內容易懂,節奏適中。教師上課內容盡量相對淺顯易懂,在滿足教學要求的基礎上適當減少內容,突出重點,講解詳細,循序漸進,在講授重點內容時節奏可稍緩慢。
3.鼓勵和督促學習。在講授知識點時可適當讓學生在黑板上做簡單練習,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同時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練習題目的內容應盡量環環相扣,逐漸深入,并與之后的課程有較強的連貫性。
4.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為了提高學生的出勤率,可建立嚴格的考勤制度。同時可利用學生在黑板上做練習的時間,多巡堂與學生交流,詢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觀察有沒有玩手機、睡覺等情況。
四、結束語
在對重修學生進行思想勸導后,通過上述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鼓勵,引導學生逐步掌握C語言的知識點,并最終能設計出完整的C語言程序。盡管二本院校存在學生自身、學校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只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積極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相信C語言重修教學質量一定能夠得到較好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譚浩強.C語言程序設計(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趙玉琳,楊志穩.生源危機下地方二本院校的應對策略研究[J].保山學院學報,2013,32(5):48-51.
作者簡介:李克訥(1978— ),男,廣西貴港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機器人技術;楊津(1994— ),女,江西萍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機器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