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志香
摘 要:在幼師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增強班級凝聚力,打造一個團結友愛的班集體;激發班級進取心,打造一個努力進步的班集體;以身作則,潛移默化,打造一個熱愛生活的班集體。
關鍵詞:幼師生;班級管理;凝聚力;進取心
幼師生是一個特別的群體,朝氣蓬勃,單純可愛。他們或因為自己的理想或聽從父母的安排,來到幼師學習,為三年后投身幼兒教育做準備。與此同時,他們大多也是中考失利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習慣散漫,沒有自信心。如何將這個問題多多卻有著較強可塑性的群體轉變為合格的學前教育預備隊,是幼兒師范學校最重要的任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筆者通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探索出了一套班級管理的方法。
一、以“愛”為核心,增強班級凝聚力
幼師學生面對新的環境,面對嚴格的校規校紀和多種多樣的新課程,感受到了重重壓力,在集體生活中,有的學生會產生委屈和孤獨。面對脆弱的學生,班主任要做的是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首先,班主任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生病時多一些問候,難過時多一些安慰,盡快消除新環境帶給學生的壓力和焦慮。其次,在新生入學后,班主任通過與學生一起包餃子過冬至等活動,讓學生展示才藝,增進班主任和學生的了解,培養師生情誼,讓班集體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打消學生對新的學習生活的畏難情緒。另外,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班集體的熱愛之情。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要及時和學生談心,了解情況,進行調解,使學生之間能夠像家人一樣相互關心,相互包容。我校每年都會舉行趣味運動會,比賽項目包括齊心協力、跳繩接力、仰臥起坐接力、障礙賽接力等,學生在練習和比賽中學會與他人配合協作,共同為集體爭光,這對增強班級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高期待,嚴要求,激發學生進取心
幼師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大多不理想,常常是被忽視的群體,甚至經常受到教師批評,這導致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常常在各種活動中打退堂鼓。學生常說的話就是“我不行”,在開始之前就患得患失,畏首畏尾。面對此種情況,班主任要將鼓勵和要求相結合,促使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進而激發出他們的進取心。
筆者曾接手一個班級,剛接到這個班級時,所有教師都說這個班級是一個“燙手山芋”,班里的學生也認同別人的評價,對自己毫無信心。拿到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單,四十個學生只有十二人不需要補考,而補考科目最多的學生竟然有十門不及格。筆者通過觀察了解到,這個班的學生其實都很聰明,對教師布置的任務都能很快地完成,只是因為缺乏嚴格的要求和管理,學習過于散漫,自律意識較差。筆者在學期之初就明確提出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平時作業必須按時完成,期末考試嚴禁作弊,補考人數不得超過十人,補考科目不得超過兩門。筆者還設立了班級學習獎學金,為每一個人制訂了學習目標,只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可以得到屬于自己的獎學金和榮譽。在筆者的反復鼓勵和督促下,學生的學習面貌有很大改善。當筆者看到期末考試成績單時,就迫不及待地將成績告知學生:補考人數十一人,補考科目都是一門。這樣巨大的進步不僅讓教師倍感欣慰,更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很大的鼓舞,體會到了成就感帶來的自信和自豪。筆者又提出下學期的學習目標:全部合格。學生不再覺得教師布置的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是他們跳一跳便可以摘到的“桃子”。
三、潛移默化,做學生學習生活的榜樣
例如,第一個學期文藝會演時,學生說自己什么節目也演不了,筆者幫他們寫劇本排演童話劇,匯報演出時的精彩演出讓學生知道了自己是可以的。又如,三千米跑時筆者告訴學生教師會和他們一起跑,當筆者以第八名的成績跑到終點時,學生佩服得五體投地。學生明白了只要敢于挑戰,就會取得想不到的進步。筆者常常向學生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和同伴的相處之道,讓學生感受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修養能帶給自己快樂。
四、總結
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來了又走,筆者看著他們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將臉上的青澀和迷茫轉化為自信和從容,將“差生”帶給他們的自卑轉化為多才多藝帶來的自豪,將“混文憑”的初衷轉化為干事業的理想,做班主任的一切辛苦和委屈也都轉化成了欣慰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