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本文著力探究如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讓聾校語文課堂“活”起來,提高聾校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聾校語文課堂;氛圍;效率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各項潛能的發展。傳統的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求實”、“求穩”,這種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那就是學生學得太“死”、太封閉。那如何讓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呢,接下來我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一、讓問題進課堂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開始時,把問題帶進課堂,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勾起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提高聾生自主發問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金色的草地》這一課時,教學開始時板書課題,設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問?如: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樣的?帶著這個問題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比直接進入課文高了不少,同時還讓學生養成了一個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不僅如此,用提問的方式貫穿整節課的教學也是可以的。例如在教學《矛和盾的集合》中就可以用幾個問題將課文的重難點突顯出來。
(1)矛的優點是什么?
(2)盾的優點是什么?
(3)坦克是怎么來的呢?
(4)誰“大顯神威”?它為什么能大顯神威?
(5)了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以及坦克在戰場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用這幾個問題對課文內容進行引導式教學,教學的重難點突出,學生的求知欲更強,同學們紛紛查找答案,氣氛很活躍,學生的發言也更多了,課堂教學效率也提高了。
二、讓生活進課堂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應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聾生的生活經歷較少,若將語文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能縮小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教學聾校語文第十一冊中《課間十分鐘》這篇課文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課間十分鐘來進行教學。導入新課時,可以出示學生們在課間做游戲的圖片,讓學生說他們在干什么。教學課文時,結全學生平時打乒乓球、丟沙包等活動來進行教學,能輔助學生體會當時的熱鬧情景與玩游戲時的快樂心情,更能體會文中描寫游戲過程的句子。例如丟沙包這項活動,“丟包”“躲包”“抓包”這些環節,如果沒有生活實踐相輔助,理解起來有點困難。最后還可以出示學生玩游戲的圖片讓學生按照課文中的寫作方法仿說仿寫句子、段落,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著實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提高了不少,課堂氛圍也“活”起來了。
三、讓合作學習進課堂
小組合作學習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培養聾生的口語表達能邊以及語言組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金色的草地》一課中,草地的顏色變化與蒲公英有什么關系?課文中有描寫草地變顏色的段落,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探究,也可以讓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畫畫、動手實驗、查資料等)來解決問題,再將小組討論的結果推選代表進行發言,有的學生還會用手掌的張開與合攏來形容蒲公英花瓣的張開與合攏,形象生動的動作展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學生樂學,積極性更高,課堂氛圍也更好。
四、讓多媒體技術進課堂
聾孩子聽力有缺陷,可以由敏銳的視覺等多種感觀來補償。在現代教育中,計算機等多媒體儀器以特有的聲像同步、動畫演示等特點直觀展示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自主地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及學生的主體積極性。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充滿童趣的游戲通過動畫直觀、形象地演示出來,猶如學生們在草地上跟著一起玩耍一般,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的學生還像樣地模仿起他們來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既符合了聾生的心理特征,又讓學生更易理解。
再例如,用課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觀看蒲公英。輔助學生明白草地變顏色的真相,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讓民主的師生關系進課堂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民主平等對待學生。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其實質就是在課堂教學環境中的師生交互作用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激勵性的課堂語言,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有利于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有利于創造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效果,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例如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等鼓勵啟發性語言,有助于形成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關系,建立起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童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驅動力,也才能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凝聚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才能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樸永馨,李宏泰.“聾校語文教學200問”.
[2] 樸永馨.“特殊教育概論”.
[3] 陳云英等.“育能科技與特殊需要教育的結合”.《中國特殊教育》,2000.4.
[4] 教育部頒布施行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