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學生、教師、課程設置、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分析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學與職業素質導向培養之間的差距,提出通過教學模式和手段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建設、考核機制建設等方面構建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學體系。
【關鍵詞】職業素質 高職汽車專業 公共英語 教學體系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151-03
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職業素質的培養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對于與社會人才需求緊密對接的高職專業設置來說,社會人才需求的條件也應該直接反映在高職教育的要求中。“從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需求的反饋情況來看,高職畢業生更加缺乏的是扎實的知識基礎,靈活的遷移能力以及健全的品格素養,學生就業后的持續發展與提高并不理想。”遷移能力、品格素養和持續發展的能力這些屬于職業素質培養內容的要求都成了用人單位衡量一個合格高職畢業生的主要條件。可見,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是高職教育的立本之基。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不斷深入,國際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動日趨頻繁,社會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國際化,而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之一,它在國際交流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公共英語課程是高職汽車專業一門重要的公共課。為了更好地落實高職教育的目標,促進學生就業,滿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多元文化需求的崗位要求,奠定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基礎,本文從分析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學與職業素質培養之間的差距出發,探索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學與職業素質導向培養之間的差距
中國與東盟各國家有著地緣上的優勢,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與貿易的不斷發展,中國和東盟各國在汽車領域的合作框架不斷擴大,這可以從中國—東盟貿易汽車行業目前已經或計劃進行的合作可窺一斑。例如,旨在開拓東盟汽車市場的廣西柳州新建的“千億汽車城”;西南最大汽車城進駐東盟欲在泰國建廠;長城汽車欲在東盟建5個生產基地;每年都舉辦的旨在推進交流與合作的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等等。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對于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們從哪些方面來改革以培養符合中國—東盟汽車行業所需要的具備良好英語職業素質的汽車專業人才呢?下面先分析目前高職汽車專業在公共英語教學與職業素質導向之間的差距。
(一)學生方面。2009年發布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高職英語課程是為培養面向一線需要的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服務,對學生在掌握英語方面有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在職稱環境下運用英語處理涉外事務的基本能力;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職汽車專業的學生英語底子薄,英語學習目的不明確,基本上是以能通過學校的畢業考為目標,學習英語興趣不濃,英語學習方法不當,加之學校強調專業技能的學習,弱化英語課程,這導致英語無法充分發揮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作用。同時,高職汽車專業學生對于公共英語課對自身形成職業素質的作用認識不足。
(二)教師方面。職業素養所包含的眾多能力中,專業實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占據了企業用人最為看重的兩個方面。如何培養學生具備這些素養,對于高職院校大部分教授汽車專業公共英語的教師來說,他們在硬件條件上都是有欠缺的。他們大都是英語專業出身,缺少實踐經驗,因此對于如何把公共英語融入汽車專業職業素質培養經驗不足。他們往往只教授理論知識,融合相關專業進行職業實踐和能力培養能力欠缺,即便是在處理專業術語時也只能是基于詞匯的表面講解,對于具有工作場景的英語不能進行深入的講解和演示。
(三)課程設置方面。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學一般會進行四個學期,有些職業院校只開設兩個學期甚至更短的時間。對于一門語言課來說,課程時間的安排是非常有限的,而企業需要的人才恰恰是希望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的學習來樹立正確的行業職業觀,如此有限的英語課程課時極大地限制了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培養行業職業素質。此外,現行的公共英語所選的教材都是通用型教材,所學習的內容與專業及未來的就業沒有多大的關聯,加上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認識有偏差,英語基礎知識又薄弱,對于英語在未來職業崗位上的作用了解甚少,更無法在進入行業后進行自我學習。
(四)考核評價體系方面。高職院校汽車專業公共英語的考核一般分為期末英語測試或者是學期間的階段性測試。不管是哪一種考核手段,側重的都是語言知識點的考核,對于能力提升的考核幾乎沒有。這種考核手段一是基于學生基礎差,考知識點容易通過;二是教師對于培養學生英語素質的意識不高。可以說,這些考核手段折射出的是從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到最后的考核方式都體現出英語教學與職業素養培養結合的缺失。
二、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學體系構建措施
根據目前中國—東盟已有的或者正在進行的汽車行業的合作,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英語素質有:能使用英語來了解東南亞國家歷史文化背景的能力;使用英語來處理涉外工作的能力;通過英語的長效性學習來形成具有開放包容的世界觀,接受東南亞國家的多元文化。同時,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汽車專業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應該包含有兩個模塊:一是專業知識的英語傳授,主要涉及汽車專業相關的術語及不同場合的交際英語;二是融入東盟各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汽車文化、汽車消費習慣等的輔助型課程學習。這兩個模塊的結合不但兼顧了專業的特點,同時加入的輔助型課程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課外知識,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構建以職業素質導向為核心的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和手段。“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探索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汽車行業為服務背景的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手段的基本出發點為:根據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特點,結合中國—東盟國家汽車行業的背景,借助實際的工作崗位場合及多媒體網絡等手段來實行與行業無縫銜接的實用的、動態的公共英語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1.以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汽車行業為中心,明確汽車崗位需求來確定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熟練運用英語來溝通和處理涉外活動的能力,而非僅僅是知識層面上的教學。
2.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因為汽車專業的學生英語基礎差,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學習英語的興趣點,在公共英語的授課過程中要摒棄舊的“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借助先進的多媒體網絡方式來實行個性化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英語的學習來培養自己交流、溝通、組織、協調等能力。
3.以職業崗位來設置不同的授課主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按照小組來安排不同的任務。因為主題都是根據實際的職業崗位來設置的,所以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積極性會更高。學生參與到主題活動中,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
(二)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實現英語職業素質培養的導師。要真正落實好公共英語職業素質培養,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定期到企業參加培訓,走“雙師型”的道路,真正成為所教授專業的業內人士。高職院校都會有相關專業的校企合作單位,它們與專業進行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合作,同時還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培訓、實訓、實踐等內容。因此,專業的英語教師應通過定期到企業,特別是校企合作的企業進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訓,提高專業職業素養。
2.不定期到企業實踐和參觀,根據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來調整公共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手段,讓人才素質與企業需求相吻合。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在人才市場十分搶手,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專業的設置及人才的培養是跟市場的需求緊密相連的。因此,英語教學也需要跟上市場的需求,走進企業,了解企業對于該行業的英語需求的變化,以更好地調整英語與行業職業素養需求的契合點。
3.教師要及時跟進國際化人才素質要求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汽車行業的人才需求,拓寬自身的國際視野。“國際化人才標準在經歷了資歷取向、能力取向之后,已經向人格品行、職業素質價值取向發展,使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面臨新常態。”首先,教師要充分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中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落實學生技商、智商及情商的培養。其次,教師自身要積極主動跟進國際化人才職業素質的需求,了解國際人才需求的新動向。最后,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來創新英語教育,使得英語教育能有效地融入職業素質教育。
(三)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學資源建設。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普通的公共英語教材。這種教材針對性不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整合資源,編寫具有汽車專業特色的公共英語教程。教程基于汽車專業背景同時也加入中國—東盟汽車文化的元素,從而使得教程除了具備專業性外,還更具國際化及實用性。例如,可以按照汽車行業的職業模式來模擬職業情景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來模擬職業情景,例如汽車銷售、汽車維修、汽車保養等,以此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技能訓練。這種方法一舉兩得,既可以訓練語言、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同時也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
(四)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汽車專業公共英語教學多元化考核機制建設。過去高職公共英語多實行終結性的書面考核形式,這種單一的考核形式下學生多以通過考試為學習的目標,對英語素質培養效果不佳。我們應該使用過程性考核方式,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把考核方式置于多元化的手段之下,結合學生到企業的頂崗實習來進行考核。側重英語素質能力的考核,把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綜合評價學生的英語水平。過程性考核包含學生的日常作業、課堂表現、調查報告、主題表演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完成的一切教學任務。過程性考核對學生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學生在累計過程性考核成績的過程中提高了主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綜合性考核主要是結合了學生在校成績及在實訓單位的考核成績,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采取的一種考核形式。對于汽車專業的公共英語教學來說,可以實行具有行業特色的英語能力標準,使教學內容貼近實際的行業要求,這樣也便于企業在考核學生的時候有據可依。 (下轉第167頁)
(上接第152頁)
總之,在以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背景之下,我們培養的汽車專業人才需要更高的職業素質才能面對國際多元文化的挑戰,才能立足于國際化的行業競爭之中。因此,在認清了公共英語教學在職業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之后,無論是教學的規劃者還是執行者,都應該重視在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培養。
【參考文獻】
[1]王雅芹,王璐,溫偉.論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7(7)
[2]鮑潔.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狀況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2-3
[3]王亞珍.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4]中國—東盟經貿動態.第七十四期中國-東盟汽車行業分析[EB/OL].(2015-07-13)[2016-05-11].http://www.cafta.org.cn/show.php?contentid=75390
[5]黃蕭蕭,黃躍輝.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國際化人才職業素質教育創新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4JGA335)
【作者簡介】黃偉芳(1982— ),女,廣西欽州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研究與實踐、高職教育研究。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