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麗+辜良軍+龐映平
摘要:高職大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存在知行矛盾;高職大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出現新情況;輔導員直面新情況化解矛盾可以有所作為。
關鍵詞:求職就業 問題 輔導員 作為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025-03
基于課題組對四川的成都、攀枝花、廣安地區不同類型的六所高職學院的畢業生問卷調查分析及跟蹤研究,發現高職大學生在求職行為中集中存在自我認知的知行不一、職業規劃上的知行不一、求職過程中的知行不一等矛盾?;飧呗殞W生求職過程中的知行不一矛盾,我們不僅需要從宏觀上構建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四位一體的對策體系,學校更要從微觀角度探索教師應對策略。鑒于輔導員是高職大學生在校三年的學習生活期間與學校、與社會聯系最為緊密的群體,是高職大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發展以及求職就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充分發揮輔導員的作用,是我們有效地解決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知行矛盾的重要途徑。
一、高職大學生求職就業知行矛盾問題仍然突出
(一)自我認知的知行矛盾仍然突出
高職學生對自身就業能力不足有較為清楚的認識,但是為自身就業能力培養所做的積極準備不足,無法持續性地去改變和彌補。表現為:認為“缺少工作經驗”“個人能力不足”和“求職方法欠缺”是求職中最困擾的前三個問題,分別占363%、224%和172%。但是,在回答“完成學習的同時現在在為求職就業做哪些準備”這個問題時,339%的畢業生的回答不是“積極參加職業培訓”“找機會參加社會實踐”和“關注了解市場信息”,而是“沒有特別的準備,順其自然”。出現這種現象不是高職學生到畢業環節才意識到,而是在新生入學初已經存在,表現為新生入學動機上對培養綜合能力期待的迫切性與進校后學習有效行為持續性不足的矛盾。
(二)職業生涯規劃上的知行矛盾仍然突出
近年來的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在民企、中小微企業就業的比例從51%增長到55%。由此可見,民企和中小微企業應是高職畢業生求職就業單位意愿的主要方向,應是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雖已通過《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途徑實施。但是,學生在制定自我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仍然傾向于以國企、機關事業單位為就業方向、以熱門行業為就業領域以及以大城市為主要就業區域等考慮,而忽略就業市場中中小微企業對高職人才的需求。同時,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2015屆大學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比率是30%,其中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39%。然而,在課題組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自主創業愿望的學生高達791%。由此可見,高職畢業生在自主創業愿望與制定完整的可行性的創業規劃上的知行矛盾依然存在。
綜上分析,高職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感性認知和理性行動上的知行不一矛盾仍然突出。
(三)面試應聘環節的知行矛盾仍然突出
在高職畢業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著面試應聘環節的知行不一,表現為:求職愿望強烈與求職態度不端的矛盾,求職信息豐富但處理隨意、不慎重的矛盾,求職重外在形式與輕內在含金量的矛盾。一方面,高職學生在面對求職中的困難心態呈現出積極健康的一面。另一方面,在對“求職中有意向的企業了解程度”的問題回答上,選擇清楚了解的僅占135%。在回答“就業之初最想得到哪些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問題時,占47%人的選擇“簡歷制作,求職禮儀和面試技巧”。但是,調查發現,在求職面試的實際準備中,大多數高職畢業生不僅沒有從根本上重視簡歷制作,往往制作粗糙、千篇一律,而且在求職禮儀和面試準備上也欠缺。
與此同時,高職學生在處理通過親朋好友、學校、招聘會等三個重要渠道獲取的較為豐富的就業信息時也表現為突出的矛盾狀態,即一方面擔心信息不充分,另一方面又對搜集到的信息重視程度不夠,處理不及時,出現消息浪費、利用率低的現象。
二、高職大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
(一)就業崗位的豐富與就業質量不高的新情況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3%下降為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1%增長到55%。我們對近年畢業生就業的實際情況調查結果也與此相近。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在鼓勵創業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號召和鼓勵下,我國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長,已達到6666萬戶。由此可見,中小微企業已然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相比較本科生而言,高職畢業生在實操能力較強、務實、薪酬福利要求較為理性的優勢下,其就業率呈現穩中增長態勢。但是,從就業機會的獲得、就業崗位的特點、就業的主觀滿意度三個維度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與其初次就業率增長幅度存在較大差距,表現為高職畢業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與用人單位工作要求尚有較大距離,這就導致一方面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對企業的認可程度低,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又難以招到滿意的高職人才的矛盾現象。
(二)就業的專業相關度與崗位穩定性“兩低”并存的新情況
我們對2014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求職就業過程中自愿選擇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比較多,其原因有:一是認為所學專業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占33%。其次是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占25%,即就業的專業相關度走低。同時,根據我們對畢業生初始就業一年的崗位變化情況、失業量、就業率、月收入、就業滿意度等數據分析發現,畢業生對就業滿意度走低。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披露了2015年就業“紅黃綠”牌專業,集中體現在會計電算化、工商企業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但是在高職院校目前這些專業基本上都是學校很愿意招、學生最熱門的專業。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資料顯示,2015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6%,其中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藥衛生大類的89%,材料與能源大類是74%,公共事業大類和輕紡食品大類的專業相關度最低為51%。但是這些專業在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并不理想,往往與招生計劃相差甚遠。綜合上述數據信息,我們可以發現:就讀專業與就業意愿的前后矛盾、就讀專業與職業期待的矛盾、就讀專業與現實需要的矛盾是高職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需要迫切解決的新問題。
三、輔導員在高職大學生求職就業問題上如何作為
高校輔導員肩負著培養學生的重任,其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落腳點是服務于學校的人才培養,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求職就業是學生人才培養和學生全面發展的檢驗石。因此,學生的求職就業作為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輔導員的角色不容忽視。轉變輔導員的工作觀念,豐富輔導員的角色認知,輔助和引導高職大學生化解求職就業過程中的知行不一矛盾是當前做好高職大學生求職就業問題的重要抓手。
(一)不當“保姆式”的輔導員,要做學生求職就業路上的“引路人”
相較本科大學生而言,高職大學生在學習認知以及生活自律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表現為:想努力,但動力不足;想認真,但持續性不夠;想做一些事情,但受干擾大。因此,離開高中較高密度的管理模式轉而進入到相對較為放松的大學管理模式之下,學習生活中的不足一面就突顯出來。因此,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其工作的重心往往傾向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規范的管理工作等。但是,僅停留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將輔導員局限于“保姆式”的工作范疇,是對輔導員作為學生求職就業路上的“引路人”角色的忽略。
事實上,輔導員還承擔著結合學生專業實際,引導學生認清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向和把握社會發展需求的“引路人”角色。基于以學生為本理念的指導,輔導員必然應從學生的學習和求職就業訴求出發,應在日常學習生活管理的基礎上著力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學習、就業中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問題。這三個問題的解決與否不僅關聯著高職學生的學習就業狀態,更是學生結合專業所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有助于學生把握好就業形勢、求職現狀以及自我認知。所以,輔導員應跳出“保姆式”的工作模式,積極擔當學生學習、求職就業過程中的“引路人”。
(二)不當“知情人”,要做學生求職就業路上的“知心人”
根據課題組成員的觀察發現,如果輔導員能夠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做到多傾聽學生的想法,那么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往往能夠建立起良性的師生朋友關系和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之上,輔導員可以傾聽學生對自我認知的看法,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對求職就業的思考與焦慮,從而成為學生的“知情人”。但是,輔導員的職責要求我們不能止于知學生在學習、求職就業的困惑之情,而是應在知學情的基礎上做到“知心”,能夠針對學生在求職就業的前期準備、中期夯實和后期實踐的過程中出現的知行不一的矛盾現象予以及時指導、有力糾正,力爭避免學生在學習和求職就業過程中出現個人能力不足與能力培養乏力、規劃方向明確與實施性動力不夠 、信息充分與信息利用不足以及求職心切與應聘猶豫等矛盾現象。
(三)不當“傳遞員”,要做學生求職就業路上的“咨詢師”
輔導員作為學校與學生之間密切聯系溝通的橋梁,在學生的學習與求職就業過程中必然擔負著圍繞高職教育、社會就業形勢、國家及地方就業政策、行業產業發展趨勢以及求職就業招聘信息等大量信息的傳遞職責。然而,學生雖然借助于互聯網、QQ、微信等各種平臺較為容易、廣泛地獲取到上述相關信息,但是他們對所獲取的就業政策信息的理解程度差異較大,對專業所依托的行業企業發展信息的前瞻性認知不足,對招聘就業信息的處理不夠認真、及時和隨意。因此,輔導員應向學生及時且有效地傳遞相關信息,結合學生所處的不同學習階段的學情實際予以充分解讀和分析,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把握當前就業形勢,而且有利于學生根據輔導員的解讀和分析對當下的專業學習作出明確判斷,對長遠的學習規劃和求職方向作出合理性預估。同時,輔導員對求職招聘信息的深入了解、分析也有助于畢業生在應聘面試環節做好充分的相關準備工作,避免出現盲從、迷?,F象的發生,努力當好他們可以信賴的職業人生“咨詢師”。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高職畢業生的求職就業工作實際,切實拓寬輔導員工作的寬度,豐富輔導員工作的內容,輔導員做學生求職就業路上的“引路人”“知心人”“咨詢師”的積極作為,是我們輔助和引導高職大學生成功求職就業的有效措施,更是有效化解高職大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知行不一矛盾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中國青年報,2017-02-28:1.
[2]關巍.高校輔導員促進就業工作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7(4):47.
[3]袁堃.新形勢下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作用[J].讀與寫,2017(1):82.
[4]樊英鴿、劉沂震.淺談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J].輕工科技,2017(1):163.
[5]成翩翩.淺談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輔導員的角色與調整[J].中國培訓,2016(01):185.
[6]劉洋.輔導員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與對策探究[J].求職導刊,2016(3):63.
[7]麥可斯研究院.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http://ex.cssn.cn.
[8]麥可斯研究院.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http://ex.cssn.cn.
[9]麥可斯研究院.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http://ex.cssn.cn.
[10]王博實.高職輔導員在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職能定位[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132.
[11]龐映平等.高職大學生求職行為知行矛盾及其對策——以四川部分高職為例[J].華章,2014(2):98.
[12]李凱軍.大學生求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理論導刊,2012(8):94.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