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順方?蔣赟
專業建設是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與學校的發展息息相關。筆者探討專業建設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品牌意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江蘇省十二五期間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學生175.4萬人,為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有效服務了江蘇經濟建設。而十三五教育規劃中明確指出將優化中等職業教育布局,每個縣(市、區)重點建好一所江蘇省現代化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強化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按照“突出優勢、聚焦特色、創新機制、打造品牌”的思路,實施職業教育品牌特色專業建設計劃。
作為一線的教師,筆者根據自身在本市及周邊地區的調研與分析認為還存在著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一、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專業結構設置不平衡、不科學
以筆者所在宜興市為例,目前5所職業學校均設置了機電、機械、數控等專業,且這些專業大多是各校的主干專業、品牌專業。各校開設的專業重復性大,沒有很好的結合當地資源優勢、產業結構,以及當地勞動力市場對相應層次、規格、人才的實際需求相關度不高。
2.專業課程設置難以適應培養目標
專業建設由于缺乏企業、行業的參與,課程設置上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難以適應培養目標,不能很好地與社會需求、崗位需求對接。例如,理論性課程偏多,實踐性課程偏少,專業技能缺乏足量的訓練,專業崗位適應能力不強;課程過于復雜,重點不突出,主干不清晰,影響著學生的基本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獲得;專業發展所需硬件設備實施不足,不能有效地滿足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等。
3.專業師資隊伍能力有待加強
目前筆者學校所在城市中職學校專業教師中 “雙師型”教師含金量不夠,部分專業課教師動手能力不強,缺乏一線生產的實踐經驗,教學能力和教改能力受到限制。由于受地方經濟的影響,部分優秀的專業教師往市中心、規模大的學校流動現象明顯,造成部分農村學校優秀專業教師的缺失。
4.專業精品意識不強,重數量輕質量
近年來,受中職招生、就業等大環境的影響,部分中職學校不考慮自身的辦學條件和辦學優勢,盲目的迎合市場,專業設置有量無質,專業之間關聯性差,專業建設特色不夠。各校品牌專業不少,但與市場經濟密切相關的品牌意識薄弱,學生就業缺乏優勢,后續發展能力不足。另外由于師資隊伍、實驗設備等滿足不了專業發展的需求,出現教育資源短缺與浪費的現象,也限制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能力培養和特色培養。
二、有關中職學校專業建設的建議
1.加強專業調研,調整專業結構
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經濟和社會、體現自身功能和特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礎性工作。專業結構調整,是職業教育提高自身適應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重視社會調研,在設置一個新專業或者已有專業調整時,積極進行社會跟蹤、調研,從市場需求、行業要求、同類學校專業設置情況、學生生源數量、就業需求等多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研討,取得第一手材料,經過充分分析論證,保證專業設置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實行錯位發展,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形成各自的專業特色和專業優勢。
2.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內涵建設
專業建設要取得成功,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從教學理念的提升、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評價的完善一系列環節必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首先,學校要重視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培養的是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必須明確社會需要什么人才,企業與學生發展需要什么,根據社會和企業需要、學生需求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做到 “以生為本”“按需施教”。
其次,重視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計劃在結構上,不同的學校可以進行不同的處理。如所構建的課程體系、課程的具體開設、開設的先后順序、課程教學內容的刪選和調整等必須遵循教育原則和規律,且結構要符合專業的培養目標,要科學、合理、先進。在教學計劃的內容上,結構與內容必須緊密相關,內容要從專業的教學目標出發,有適用性、針對性、創新性等。
再者,在教學方法上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根據社會、企業需求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例如,積極采用目前較為流行的項目教學法、導向教學法等,在較為真實的情景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最后,在學生評價機制上實現綜合性評價機制,杜絕簡單的考試分數的單一評價,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狀態、職業素養、技能水平等方面來綜合考評學生,從考評機制上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提高學生立足社會的能力。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夯實專業發展基礎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力和成敗的關鍵,師資隊伍的水平決定學校專業建設的水平。各校要制訂和實施有效的師資培養培訓計劃,形成促進教師積極向上、不斷學習的激勵機制,同時教育行政部門能在專業師資培養提高方面能夠為各職校提供有效的支持與幫助,重點培養專業帶頭人、開展名師建設,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專業教師的整體水平。定期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堅持校本培訓、招聘優秀人才等,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
4.強化專業精品意識,打造專業品牌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職業學校的發展也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現代企業的成功經驗證明:企業的“品牌學”已是一門成熟的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現代社會已從產品力時代進入了品牌力時代,職業學校要生存、壯大,必須高度重視學校品牌的打造,學校品牌要依靠專業品牌來打造,體現出專業建設的“特色”和“優勢”。
首先,各職業學校要結合自身所在地方經濟的特點,緊貼當地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結合自身專業的特點,確定要打造的品牌專業,品牌定位要揚長避短,選擇市場潛力大、前景好的專業,或者能夠在德、智、體、美某一方面的教育獨具特色從而獲取競爭優勢。
其次,各職業學校要重視品牌專業的產品質量。學校品牌形象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于學校的產品質量—學生就業。一個專業、一個學校是否受到社會的認可與歡迎,為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服務功能發揮的程度如何,有一個十分明顯的標志就是該專業的畢業生優質就業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才能以質取勝,立足社會。
三、小結
中職教育是中國教育體制下教育與職業之間聯系相對而言較為直接的一種教育形式,它具備一些常規教育的普遍特點,同時涉及與職業相對接的獨立屬性。對于教育部門與教育工作者而言,中職教育是一種重在做人、重在做事的教育;對于讀者及其家庭而言,中職教育是改變他們難以上下境地的教育,高等教育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投入,并不通用于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家庭,而中職教育是一種理論結合實踐,能夠給需要最基本職業培訓的青少年一個能夠更好完成學生到職業人過渡的機會。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它的存在有著不可否認的意義,因此更是要重視中職教育中專業建設的質量與發展前景。
當然,作為一線的教師,其看待問題的高度和深度肯定存在不足,與教育主管部門的想法也許存在相悖的地方,是希望職教能真正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為社會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丁蜀中等專業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