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禮

本文以筆者在本區中職德育課比賽中用《在知行統一中體驗成功快樂》為課題教學的二次異構為例分析學科化、實踐性兩種不同學習情境帶來的不同教學效果。以喬司拆違的實踐性學習情境為突破口,闡述了基于喬司拆違實踐性學習情境的教學過程及成效。現在將其呈現如下,愿與同仁交流。
一、同課二構話情境
一構:“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學生和學習情境之間的學科關系
教學目標:教師通過愛迪生系列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懂得如何提高人生發展的各種能力。
教學情境的選擇;教師精心設計的“愛迪生”典型系列化情境及配套問題。
情境教學:教師通過情境來理清知識點,講授“愛迪生在知行統一中體驗成功快樂”的表現,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情境一: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后,制訂了詳細的試驗計劃,一共試驗了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
問題設計:愛迪生成功容易嗎?
情境二: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進行試驗。多經實驗,愛迪生最后決定用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的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小時。
學生的學習活動:閱讀老師提供的情景,思考回答預設的問題,認知記憶理解基本知識點。
情境三:追尋人生成功必須努力做到知行統一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后,制訂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個方面進行試驗,除了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還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
問題設計:他是怎樣獲得成功的?
情境四:中職生要成功,應該怎么辦?一是必須加強學習、提升素質、增強能力、提高本領。二是必須知行統一,終身學習。三是在實踐中應及時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在實踐與認識的相互作用下體驗成功快樂。
研討:學科化學習情境是指從“教師視角”來設計情境和問題。它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但它們往往是遠離學生,學生沒興趣。 在“愛迪生的故事”這樣一個典型的學科化的學習情境中,情境和學生成了穿越時空的兩張皮,學生主要是“聽中學”,“答中學”。缺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生成,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揮。學習效果不夠理想。
二構:喜迎G20,在喬司整治行動中體驗成功快樂——學生和情境的實踐關系
1.課前準備
制作微視頻,尋找社會熱點案例進行精加工;尋找行知統一而成功快樂的名言讓學習在學習中有所觸;進而悟。形成學生語言集。
(1)設計意圖。讓學生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并學會用所學知識為當今社會熱點提供資源支撐,做到行知統一,才能體驗成功,享受快樂。
(2)媒體資源。利用《城鄉導報》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學習與當今熱點事件結合,有所觸,進而悟,才能學有所用,用而成功快樂。
2.課堂導入
師生互動,完成分組,導入新課;哲學初體驗,播放微視頻。
3.新知建構
“七嘴八舌賽諸葛”,完成知識點建構。
4.新課講授
“紙上談兵做孔子”。
5.班級英雄大智慧
每位同學用一句話寫出該課堂的最大感觸。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對課堂內容學會有感,進而學生去悟,最后去表達出來。
6.播入喬司拆違及徑山整治的對比案例: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完成學案內容,其中兩同學進行角色扮演
7.展示白板及組長學案,進行評比
設計意圖:展示代表性作業,并互賞互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率和學習效率。
8.總結課堂,形成喬司拆違的行動宣言
設計意圖:將學案收起,裝訂成冊,做成封面,形成行動宣言。
9.課外拓展
編寫支持喬司拆違的微信并廣為轉發,每人10條,體驗知行統一帶來的成功,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能及時利用所學知識,進而形成與現代網絡結合的與時俱進的能力,在喬司拆違的熱點案例中發揮自己的能力。
兩種不同學習情境體現出學生和情境之間的兩種關系。而實踐性學習情境則通過再現發生在學生身邊現實的喬司拆違的典型片段,讓學生融入其中,它和學生是發生其時的實踐關系。同時我們認為實踐性學習情境的質量應該大于學生,它源于學生生活,是對學生體驗的總結和提升,因此它在層次上須高于學生實踐(見下圖)。
二、基于實踐性學習情境的教學過程的提升
1.比賽落實中職課改精神,凸顯中職德育課的職教特色
“學習的內容是實踐,通過實踐實現學習”,實踐性學習情境的設計和應用必須符合“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本質特點,它雖立足德育學科,將學生、知識、社會實踐等要素大整合,提煉加工學生生活經驗,將顯性和隱形的課程資源相整合。基于實踐性學習情境的教學同時實現了課堂重建,把教室變成“社會基地”,把教材變成與時俱進的“訓練手冊”,把教法變成“訓練方法”。在德育教學中滲透學生社會學習、實習實訓等,凸顯德育課的職教特色。
2.教師參與課改研究,德育課吸引力增強
實踐性學習情境為教師提供具有推廣價值、可操作性強的文本,使得教材不再枯燥,教師可以真正走進學生,促成深層次的師生合作,大大增強了德育課的吸引力。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德育課教學實效性
課堂以學生的活動和體驗為主體,以實踐情境為主線,將知識、問題探究、情感交流、沖突選擇以及評價、行動等內容串起來形成一個教學的有機整體。它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剖析自己,察看他人,反思行為,分享經驗。通過沖突和不一致,使當事人體驗到不同的價值選擇帶來不同的后果,從而改變職業道德觀念和處理問題的傾向,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并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實踐性學習情境成為學生參與、感悟、實踐的載體。實踐性學習情境基于學生生活,基于問題,基于實踐!為德育課“做中學,教中練”提供了新思路,新做法。
三、小結
教學工作永遠在路上,學習情境是千變萬化的,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來選擇并注意創造性運用。教師的教學可以選用多種學習情境交替配合使用,才能最佳地發揮各自職能,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筆者以比賽異構、研討為突破口,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提升。讓我們德育一線教師主動“走進生活,走進學生,走進專業,走進實踐”銳意改革,為職業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