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春波
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怎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也是教師在教學的道路上一直探索的事。針對學生自身情況以及課堂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中,選擇學生適合的方式進行延展式教學。
關鍵詞:語文;有效教學;延展式;探索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創新式教學、多方面考慮學生的接受度、時刻給予學生關懷和耐心教導,進而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所學的課程。
一、教學前,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小學語文是帶領學生感受文字世界,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再受學生歡迎。學生更期望,在教學中能夠有自己獨立思考的世界,他們可以自己尋找語文帶給他們的樂趣。
第一次進入課堂,我和學生做了一次游戲,游戲的名字是你問我說。我讓學生隨便問我問題,我也隨便問學生問題,促使教師和學生快速熟悉。開始學生不敢提問,整個課堂很壓抑。我走到學生身邊,和每一位學生微笑握手。我期望以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可以放松自己的神經,能和我進行交流。一個班級,總會出現領導者,一位小男孩站起來問我:“老師,你能告訴我們你叫什么嗎?”我微笑看著男孩,告訴他我的姓名。很快班級氣氛就融洽起來了。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整個課堂就不再像之前死氣沉沉了。學生和我通過這樣的形式,逐漸走向彼此的心靈殿堂。在培養學生學習的道路上,首先要讓學生接受教師,從而接受學習。
二、情境式教育,引發學生興趣
小學語文課本,大多數文章都是很簡短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文章轉化為情景小劇本,以生動形象的表演形式進行教學。在課文《陶罐和鐵罐》學習中,我請學生自由組合,根據課文排練一個情景小劇。學生針對這種練習很用心。在下次上課時,我和臺下的同學一起觀看排練結果。同學們特意為這次的表演精心打扮,表演中他們將陶罐和鐵罐生動的語言、不屑的神情,演繹得有模有樣,就連輔助表演廢墟地帶的學生也十分認真。
表演結束,我趁熱打鐵,及時帶領學生學習課本中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經過情境教育方式,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同時將課本知識牢記在心里。通過不斷的排練和表演,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熱情漸漸高漲起來了。興趣在學習中不可缺失,一旦興趣被培養出來,學生就會自己主動融入學習,這對學生是最好的方式。
三、利用表揚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
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要學會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要利用表揚方式,給予學生贊揚和鼓勵。每個人都期望自己被賞識,教師要做伯樂,在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動態,在需要時用最真誠的語言表揚學生。要相信,贊揚和欣賞在教學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贊賞不需要太形式化,也許一句“你做得很好!你很棒!”等等用語,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當然教師在表揚學生時,要真心誠懇,不要虛言附勢,更不要說反話。善意的表現,會傳遞給學生能量。學生在學習上受到支持和鼓勵時,自己內心也會充滿正能量,對課程學習也會由被動轉為主動。這樣的方式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使師生關系變得更融洽。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盡管教師在教學語言上再字正腔圓、聲情并茂,也不會將文章中所有的內容表現完整。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本中優美的文字、圖片語言,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再現。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會促使課堂教學變得多姿多彩。多媒體自身就帶著神奇的魅力,在魅力的吸引下,學生學習興趣會被直接激發,課堂教學質量也會提升。
當我帶著學生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學生只是單純地意識到,西沙群島是我國南海的一群島嶼,它很美。至于有多美,沒有具體的意識。即使課本文字十分美,他們腦海里對西沙群島的印象依舊模棱兩可。我為學生放映關于西沙群島的視頻,學生通過視頻動畫觀看西沙群島的海水、珊瑚、魚群等等,此時,在他們眼前,西沙群島的美麗不再死板,它真實地展現給學生最獨特的一面。還有同學說:“以后我長大了,我要去看真正的西沙群島。”同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其實,讓學生愛上語文不是一件難事。
五、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每個人對語文的感知不同,有些學生對語文的理解一點即通,而有些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上就有些不盡如人意。教師要學會接受差異性,俯下身姿傾聽學生的聲音。當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時,教師要耐心指導。在指導中,耐心地傾聽,不要帶給學生你很差的心理感受。傾聽也是一門教學藝術。
學生在學習的十字路口彷徨失措時,教師要為學生指引出正確方向,他們才會在探索中繼續前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敢于創新。教學模式也要跟隨教育目標不斷改進,這樣才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個溫馨和睦的學習環境,才是學生學習的幸福港灣!
參考文獻:
[1]崔巒.小學語文教學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董蓓菲.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