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背景下,閱讀教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主要簡述了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以期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大部分源于課本,所以閱讀成為樹立小學生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積累寫作素材、培養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等。但就目前我國素質教育實施現狀來看,合作學習實施的成效并不理想,所以探析合作學習的方法十分有必要。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1.提高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生的能力,很難開發學生智力、發散性思維。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讀文識字的重要階段,老師可以引入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潛能,通過分組表演或小組討論的形式啟發學生互幫互助、相互學習的合作精神,從而帶來思維、思想上的迸發,釋放其個性。最終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個性的發展。
2.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小組合作有利于學生互相汲取學習方法及思路,對迅速提高整體學習水平有重要作用。首先,學生通過小組閱讀了解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并掌握規律,做到心中有數。然后老師確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擴散思維、深入課題。與傳統教學不同,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能力的習得,而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本身。
比如,文言文教學于小學生而言苦澀難懂,若不逐字逐句對譯、串聯,很難理解其中要義。而板書教學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單一的心理,這時老師可以劃分小組、分工合作,既疏通文義又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興趣,劃分小組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所以有趣的課題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開展合作學習前,老師要根據學生特點、課程需要劃分小組,盡可能讓每一小組都各具特色。同時設計一些趣味性活動,讓小學生在討論、分析過程中深化文章要義。最后對表現突出的小組給予獎勵,用以激勵其他參與小組下次做得更好,培養學生的榮辱感。比如,學習《王二小》的教學內容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分配、選擇飾演的角色,通過創設特定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感受主人翁的真實情感及心理變化。而且最好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對各自扮演的角色進行感受描述,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增加了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建立友誼;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從而在合作學習中挖掘學生潛能。
2.設計目標,明確任務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明確教學任務、進度目標至關重要。也就是說進行課堂教學前,要先確立課堂的閱讀教學目標,讓小學生清楚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是什么,學習重點在哪。其次,基于小學生好動、紀律性差的特點,老師可以在合作教學中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或閱讀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即通過閱讀、完成課堂任務來激發學生熱情,有助于構建一個屬于自身的閱讀體系。比如,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老師可以先讓各小組通讀一遍課文,了解大義,然后再設計問題:小村莊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當小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分析時,老師可以參與到討論當中,遇到問題障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的解題思路,最后讓學生開動腦筋,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深入教學,通過學習過程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目的。
3.評價、拓展
合作學習結束后老師應組織開展評價活動。通常評價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整體評價。指的是針對班級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第二,小組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側重評價帶有一定傾向性問題的小組;第三,個人評價。主要對個人的表現進行評價,比如,對表現踴躍的學生給予夸獎,為同學樹立榜樣。當然,良性的評價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所以老師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評語的積極性,盡量把消極成分降至最低,有助于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引導學生個體向群體創造力發展。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它順應了改革教學的發展需要。不僅能夠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對創新學生思維、協作能力也有重要幫助。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合作教學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利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
[2]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S1).
作者簡介:王晶(1990—),女,漢族,籍貫:江蘇省宿遷市,本科,小學教育,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