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才珍+羅榮富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計算是非常頻繁的一項活動,相應的,計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而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甚至在所有理工科類科目的學習中,計算也是貫穿始終的一項活動,由此可見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小學生是學習計算的主要階段,也是計算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問題。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能力相關的教學始終占較大的比重。以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師在小學生計算能力提高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斷地進步。與此同時,我們也見到了另外一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比如感知混亂,我們常聽家長或者教師說:“這孩子挺聰明的,很多問題不是不會,就是不認真,太馬虎,25還是52都沒看好。”事實上,這樣的馬虎,正是小學生感知模糊的一個體現。小學生還處在成長階段,各方面發育不成熟,其感知水平與成年人相比,同樣存在差異,很多時候其感知都不夠具體,所以就出現了“25還是52”的顛倒性錯誤,而在計算中,準確是基本的要求,所以感知模糊直接造成了計算能力不高的局面。所以說,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仍然任重道遠。那么,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結合目前的教學現狀,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具體策略有哪些呢?
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其學習的關鍵,對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而言,也不例外,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就是要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興趣。由于計算課程相對枯燥,同時有些計算知識難度較高,所以很多學生對計算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在這樣的形勢下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興趣就有一定的難度。而學生只有具備了計算興趣,才能真正地學習計算知識,提高個人的計算能力。筆者認為,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興趣,主要就是需要豐富現有的小學生計算課程教學方式。目前小學計算課程教學,仍然采用比較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對計算知識進行講授,學生被動地記憶,這就使得本來就抽象的計算知識更加枯燥繁瑣,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只能是越來越低,這顯然不利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所以說,就需要豐富現有教學方式。結合小學生計算課程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的教學方式有很多,比如小組討論式教學,通過小組討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計算學習當中,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計算問題,能夠主動動腦想,計算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此外,也可以采用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互換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去講臺講課,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望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當然,除了教學方式的改進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通過教具的應用、教學場地的變換等形式也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后,就可以主動地接受計算知識,那么計算能力就會有所提高。所以說,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是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策略。
二、傳統計算法則與創新計算方式相結合
計算方法直接關系到計算能力,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樣需要傳統計算法則與創新計算法則的結合應用。我們知道,人類的計算活動可以追溯到幾千年,而在這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計算方法在逐漸積累和成熟,并最終形成比較規范的計算法則,就是目前應用最多的傳統計算法則。傳統計算法則的優勢就在于其成熟性和穩定性,經過較長時間的應用和論證,已經基本沒有錯誤。而對小學生而言,傳統的計算法則是其計算能力的基礎,學會計算,首先就是應該掌握傳統的計算法則。而傳統計算法則有些情況下會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計算方式繁瑣保守等,所以就為新的計算方式的出現提供了契機。新的計算方式多是個人在計算過程中找到的比較簡單的計算方式,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可以適用的計算方式,其應用于計算過程中,可能會縮短計算時間,簡化計算步驟,這對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而言,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就是要熟練掌握傳統的計算方式,將其作為計算基礎,同時嘗試新的計算方式,以此提高計算速度,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地提高計算能力。當然,在新的計算方式的應用過程中,小學生可能會接受不了個別偏難的計算方式,所以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保證新的計算方式能夠切實為學生所掌握。
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兩點意外,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還需要其他策略的支持,比如教學系統的完善,教學反饋機制的建立等等。總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對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而言是尤為重要的,但是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郭艷麗.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亞太教育,2016(26).
[2]王永芳.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華夏教師,2016(S1).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