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海
【摘要】:我國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城市化的政策,使得我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許多地方的亂砍亂伐導致我國樹木覆蓋面積急劇縮水,而林業是國家發展的根本資源之一,因此,為了國家能夠穩定、高速的發展,急需林木種苗工作的進行,全面的對國家供應林木資源。但是,在林業市場中,有許多人將原始樹木進行非法砍伐販賣,導致種植林木種苗工作者不能將樹木出售換取利益,而導致林木種苗的種植者越來越少,使林業資源得不到補充,還在不斷的消耗中,因此,林業市場的管理制度還需要不斷地完善與修訂。本文主要闡述了林木種苗生產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解決的對策,顯著的提升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關鍵詞】:林木種苗;問題;解決措施
【引言】:林木種苗作為保障我國環境的主要資源之一,作為可再生資源,我國應合理的運用林業的可再生性,使得林業資源可以進行持續、循環使用。因此,我國不斷的加大林木種苗生產質量的要求。目前,我國從工商業高速建設逐漸轉變為環境資源利用建設,為了滿足我國的基本發展要求,林苗種植的多樣與質量需要十分的重視。所以,為了讓林業資源得到補充,林木種苗是恢復林業面積的最好的辦法。
1林木種苗發展存在的問題
1.1我國林業市場較為混亂,林木種苗人員對于種植的技術與專業能力的不足,導致市場樹木過于單一,品種上大多使一些普遍,容易種植的樹木,缺乏稀有品種樹木,使得種苗市場供過于求,構造出現極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樹種、品種結構不合理。一般常規造林苗木多,生產和市場上需要的珍貴、稀有、經濟苗木繁育少。二是樹齡結構不合理。城市綠化一般使用常綠大規格苗木,而當前大苗生產量小,且培育周期長,造成大苗相對緊缺,常規造林小苗生產容易,周期短,造成小苗大量過剩,嚴重積壓。三是造林用苗質量難保障。一、二級良種壯苗供不應求,成為制約林業種苗快速發展的瓶頸。
1.2林木種苗的生產在我國沒有明確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加上林木種植大多在偏遠山區進行,使得信息通訊不夠流暢,法律法規的約束性不夠強,導致種植人員的專業技術得不到有效的培訓,從而使許多樹木的質量參差不齊,嚴重的擾亂了林業市場。由于林木種苗市場缺乏有效管理,隨意命名品種和品種炒作現象也比較嚴重,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林木種苗市場的健康發展,假冒偽劣等現象頻發,不僅嚴重損害了林農的合法權益,還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林木種苗總體質量低,影響了造林質量和效益。目前,大多數林木種子主要依靠群眾漫山遍野的采集,這種采集式難以保證林木的質量。基地供種率和良種應用率非常低,僅占林木種子的 20% ~ 30%,質量難以保證。還有,我國的良種選育主要以輕抗逆性樹種和重速生樹種為主,這種選育模式不適應生態建設需要,導致良種化水平與林業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種批和苗批合格率低下,對林業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3林木種苗的管理制度嚴重缺乏,使得管理制度的約范性較差。國有的種苗工作形式與目標單一,從根本上忽略了林業市場的發展。因此,國有種苗不能對個人種苗進行有效的引導、對市場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得林業的發展從根本上受到了制約。目前,我國林木種苗管理機構大多數還是事業單位,這些單位實行自收自支和差額補貼的就有 1/3,所以,由于辦公經費不足,這些單位不得不從事經營創收,這樣,由于宏觀管理力度不夠,微觀業務管理又多,就嚴重影響了種苗執法,林木種苗行業管理技術監督力度不足,種苗管理機構未能充分履行行政職能。
2、解決措施
2.1我國各地環境分布差距性較大,因此,合理的、科學的根據自身環境進行種苗種類的選擇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林木種苗的周期性較強,合理的判斷種苗成熟時林業市場的需求是極為重要的,再進行科學化的技術進行種苗,從而保障林木種苗的質量。一是調整育苗結構。減少常規造林樹種苗木的培育,加大珍稀、綠化、經濟苗木的繁育力度,促使育苗結構趨于合理。二是縮小苗齡參差比例。加大綠化經濟大苗培育力度,減少三年生以下常規造林樹種苗木繁育數量。通過宏觀調控和信息指導,保證種苗供需平衡,避免苗木生產過剩。三是注重引進外來優良品種。引進國外或外地優良種苗資源,通過引種、馴化、繁育手段在本地區推廣栽植,豐富本地樹種資源。
2.2國有種苗機構要對自身的職能進行全面的認知,確定自己在林業發展中應發揮的作用,起到帶領作用,將林業市場與種苗企業進行合理化、科學化的管理,使得林業高效、有序的發展,從而讓我國的環境綠化政策全面的實施。因此,要下大力氣抓好種苗工作,要積極爭取資金支持,落實好林木良種補貼扶持政策,品種選育、區域試驗,優先安排種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種苗事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提高種苗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進步,可以利用報紙、電臺等大力開展種苗技術培訓,同時,制定良種引進、示范、繁育規劃,選育優質經濟林良種以及抗逆性強的生態林良種等,加速推廣良種繁育,建立和完善良種推廣體系,提高林木種苗的科技含量。
2.3政府要抓緊對林業種植管理制度的制定與推廣,全面的普及管理制度,從而增強林木種苗管理體系,逐漸讓林木種苗更加規范化與科學化。同時,還要建立以種苗生產基
地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苗木生產供應管理體制,促進種苗生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想有更大平臺去發展林業,首先,要給林木種苗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不斷完善社會系統化服務體系,在這方面,可以通過開展信息發布會、苗木展覽會等活動,提高人們對于苗木質量的思想認識。同時,建立種苗行業協會,及時獲得第一手資訊,鼓勵個人、中小型企業建設種苗基地,明確各方所獲得的效益和權利,調控好市場,定期做好培訓,促進林木種苗業更好的發展。
總結
林業作為我國生態建設的主要項目之一,其可再生的特性使得資源補充與使用需要做到平衡,從而確保我國可持續發展觀的順利進行。因此,林業種苗的管理一定要嚴格進行規范,培訓種植人員的專業知識,穩定市場的發展平衡,優化林木種苗的質量與類型,從而讓我國的林業發展得到穩定、高速、健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韓小萬.提高林木種苗生產質量有效措施的探究[J] .農民致富之友.2016 (05) 239.
[2]賈楨陳.棟龍.我國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 [J] .北京農業2014 (27):83.
[3]高捍東. 我國林木種苗產業化現狀與對策 [J] .林業科技開發.2005.19 (01):7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