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陳瑩
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增長知識、強健體魄、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素質。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不僅能鍛煉學生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和骨骼的強度,還可以在活動中學習實踐遵守規則、學會和別人合作、體諒和寬容別人等多方面的品質。結合教學實踐,主要闡述了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討其滲透的方法,在“育體”的基礎上“育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設計
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常會教育學生,要熱愛集體、尊重他人、遵守規則、勇敢堅強……我們注重了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卻常常忽略了活動的意義,通常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真正的活動會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感受、體驗和經驗,更好地達成教育目標。體育課在中小學階段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重要課程,體育課上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這就為德育提供了實踐的舞臺。
小學的體育活動應該怎樣設計?怎樣有效結合德育進行教育滲透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具有一定的活動強度——體力消耗
學生每天在教室里坐著上課的時間很長,對他們的肌肉、骨骼以及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的發展都存在一定不利的因素,而體育活動中,學生有了更多充分伸展、運動的機會。教師在體育課上會組織學生進行各項活動,這時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活動應該具有一定的強度,讓學生有一定的體力消耗,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新陳代謝及身體的發育,也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活動中,教師應該多指導,多鼓勵,也可以結合歷史故事或名人軼事等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生在活動中團結互助,磨煉意志品質。
二、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增強趣味性
體育活動中,如果總是自由、松散地活動,會降低趣味性,適當的競爭性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一定的自強、競爭的意識。而具有競爭性的活動中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最樂于參與的形式。當然游戲必須遵守規則才能順利完成,學生能否自覺遵守游戲規則非常重要。這時可以結合守規則、講誠信主題教育來開展游戲活動。游戲開展之前,教師要先把游戲的方法和規則講明,讓學生充分明確了游戲規則之后再進行活動,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確誠信和規則的重要性,在學生違反規則的時候對其做出一定的“懲罰”,使他們都向遵守規則看齊,遵守每個人心中的誠信道德。游戲比賽中更要教育學生團結一致,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
品質。
三、具有適度對抗性——拼搏精神
體育活動能夠培養孩子不服輸、努力進取、努力拼搏的體育精神,這是其他很多活動所不具備的。體育課的對抗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典型的人物或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主題教育,向學生講述中國運動員的訓練生活,了解各類體育知識的同時,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的刻苦訓練的拼搏精神和為祖國爭得榮譽的愛國熱情,增強愛國意識,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努力進取,為國爭光的同時也能實現個人價值。
四、具有適度的風險——勇氣大冒險
這并不是說讓孩子暴露在風險之下,而是通過老師適當的風險控制,讓孩子知道活動中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這就需要學生認真對待這項活動,培養學生的勇氣和果敢,讓他們擁有面對困難和挫折的信心。當然活動中也要結合安全主題教育,向學生介紹安全知識,幫助他們理解生命的重要,關愛自己,關注他人,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當然,體育活動中教師也要善于充分挖掘隱性教育的效果。比如,活動時領取體育器材或課后回收體育器材等,也是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良好契機。再或者通過拔河比賽教育學生,學校活動中,我們常會舉行班級間的拔河賽,這期間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拔參賽選手或是組織拉拉隊等。比賽結束之后,贏了比賽的班級學生會非常高興,因為這是班集體共同努力的結果。而輸了的班級,學生情緒自然低落,這時有人會覺得是因為自己沒發揮好,從而影響了班級的成績;有人則會認為是某個同學沒有發揮好,影響了最后的結果……此時,老師或同學之間的關心、體諒和開導也是一種很好的隱性教育,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教育契機,通過活動的對抗,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勇敢、拼搏的體育精神,性格上受到積極的正能量影響。體育比賽結束之后,我們順勢進行一次簡單的德育,讓學生靜心回憶本次比賽,體會比賽中同學之間的關愛和友情,體會比賽對自己性格上產生的堅毅、拼搏的積極影響。此時,德育對體育活動就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小學體育教學應以“育體”和“育心”為目標出發,將德育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萍.小學體育進行德育穿插特點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4(3).
[2]郭偉.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思想教育[J].青年文學家,2013.
編輯 賀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