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聰
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的信息化教學在國外早已蓬勃開展。近年來,高校信息化逐漸成為我國國家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不足,學生信息化接受水平與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差距,導致我國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上有著較大差異。本文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現狀,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為出發點,討論公共基礎課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的意義所在,提出提高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對策及方法,探討高職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為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授課質量出謀劃策。
一、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化建設上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建設質量和建設速度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以筆者學院為例,為推進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通過建設示范校及建設一流專業等契機,不斷更新技術硬件設備,建設信息化實訓基地,完善教學素材庫及試卷習題庫,打造出一批網絡精品課程,積極組織微課、信息化課堂教學等教師業務競賽,不斷提升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應用能力。然而,在信息化教學體系快速發展的同時,軟件資源的相對缺乏,硬件設施更新速度緩慢等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處。
二、高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現狀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自主學習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教學體制中強調的是接受,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真正的課堂主體并不是學生。而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是學生自覺主動地獲得知識的過程。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自省、自勵、自控的品質,增強自身的適應、選擇、競爭、合作及參與能力。
從筆者學院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不容樂觀。首先學生的學習角色并沒有及時轉變,學習模式沒有從中學時期的傳統灌輸模式轉變為自主學習模式,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第二,由于生源情況復雜,部分學生入學成績較低,學習底子薄弱,因此畏難情緒較重。第三,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常常將利用信息化手段學習和娛樂本末倒置。第四,學生學習目標不夠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積極性不高。高職生的學業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提高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信息化的重要意義
相比較專業課而言,學生對于公共基礎課的學習積極性往往較為薄弱。其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公共基礎課的定位較低,僅僅認為學習公共基礎課是為了學懂專業課,這一點在高職院校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二是部分學生認為公共基礎課枯燥難學;三是部分教師對公共基礎課改革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提高。
由此可見,如何轉變高職教師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升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在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的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首先,可以促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的資源設計與開發等各方面信息化教學能力。其次,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平臺等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在新型模式的學習中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高職院校基礎課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途徑
1.高職學生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公共基礎課自主學習的方式
(1)通過網絡課程應用進行學習。現在電腦、平板、手機的使用極為廣泛,學生可以通過在應用市場上下載并使用網絡教學、課程軟件及APP應用(如中國大學MOOC)來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應對其選擇哪款軟件或應用加以指導,學生也可以在一些網絡教學課程豐富的平臺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2)通過社交軟件進行學習。與網絡課程不同,學生還可以廣泛地應用現在流行的主流社交軟件,自主建立學習群,關注教師的微信公眾號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學科為單位建立跨專業討論群。教師要在群學習及公眾號的消息推送中發揮指導作用,定期發布與時事相關的主題,引導學習交流的方向,鼓勵學生主動交流心得,增加學生相互交流的主動性。
(3)通過游戲形式進行學習。這就要求在多種自主學習形式中加入學生喜愛的游戲成分,借鑒在一般電腦或手機游戲中的升級、通關、任務甚至是裝備的思路,增加信息化自主學習的趣味性和多樣性。
2.將自主學習方式融入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日常教學的途徑
(1)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能力,重點是包括教師對學生狀況的分析能力、對學習目標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對學習資源的開發能力、對學習內容和研究內容的設計能力、對學習情境的創造設計能力等。二是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的操作能力,重點包括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課程與學習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等。三是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的監控能力,這主要是教師在學生多渠道、多方式的自主學習中的介入和主導能力,尤其是在利用社交軟件進行學習的情況下,要保證主題明確、方向不偏和效率明顯。
(2)學院和教師要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起引導作用。教師起引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矛盾。這是因為現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譬如學習習慣轉換難、自主學習意識淡薄、學習動力不足、自律意識差等問題。教師要針對以上問題因群體而異、因科目而異做好積極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能力提升,并逐步形成自我管理、協作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
(3)讓學生認識到公共基礎課的重要性。學院和教師可通過實例來展現公共基礎課的地位和作用,方式包括召開畢業生網絡座談會、官方微博發布相關文章等。公共基礎課中,高等數學是每一名工科學生的基礎,是其今后干好本職工作并實現創新的基礎;大學英語的重要性也在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化中逐漸凸顯;思想政治課程更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時,特別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因此,采取信息化手段宣傳公共基礎課的重要性也是教師需要重視的工作之一。
(4)不斷地創新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手段。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手段不能故步自封。要建立自主學習方式和手段的評價體系、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創新體系,以“易學、興趣、便學、開放”為原則,不斷地創新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手段,豐富學習內容。構建寬松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在經濟上加大投入,免費為學生提供適量的上網環境。同時還要加強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保證學生能在實訓基地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便于學生查詢數據等。
五、小結
自主學習能力的不足是制約高職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化教學方式是教學方式的變革,利用信息化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好地學習公共基礎課的內容,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競爭力,是一線高職教師需要深入地探究的重要方向。
基金項目:本文為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度校級項目“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信息化教學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