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摘要:高等教育目的其中之一要求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學校教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教師體育意識的建立對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具有深遠影響,也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從轉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區別對待;結合本校的特點,改變教材內容;改革教學辦法,提高教學質量;加強課外活動;提高教師素質等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關鍵詞: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關鍵詞:體育意識;高校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
在我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是積極的,但也看到,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存在著體育鍛煉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上體育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怕苦怕累,借故請假較多,完成任務勉強,考核只求及格,課外活動不參加,沒有喜愛的活動項目,怕出汗等。如何解決這部分學生行為。
一、體育意識的一般分析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意識是人的大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主體對客體所意識到的心理活動的總和。”體育意識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從廣義角度看,是指一個人對體育活動自覺認識到的動機、需要、體驗、意義、作用、評價等的心理活動。它的成分突出表現在自覺積極的感覺、興趣、態度與感情上。在社會實踐中加深了認識,并獲得知識(直接或間接知識、技能等),產生了意識行為的飛躍,即在態度與行動上有著自覺和積極的表現。體育充分體現著它的社會性,所以,人的素質、道德水平直接影響體育的開展,家庭、學校、環境也有著相互制約因素,場地設施和人的觀念等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有在體育活動給人們以強烈印象或形成良好的意識時,體育才會被人們所接受。
二、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
由于學生家庭、生長發育、興趣愛好、接受能力、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區別對待,因人而異。科學地、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練習密度和強度。在教學中,素質好、技術好的學生是越練越有勁,但那些體質差的學生,怕做不好,被同學笑話,怕教師指責,總是躲在別的同學后面或站在一旁觀看。此時教師因人而異,對技術好的同學提出改進和提高動作技術的要求;對體質差的學生降低難度,增加一些輔助練習和誘導練習,并耐心和藹地鼓勵、幫助輔導他們。對于他們在鍛煉中表現的一些不足之處,不諷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時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隨時加以肯定,公開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消除對體育的消極傾向,促進終身體育的意識形成。
三、根據體育教學大綱,靈活選擇教材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目前,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對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針對性和實效性考慮較少,往往只從規定課時與項目的搭配上作些簡單的調整。從目前實施的體育教學大綱中,我們不難發現,從小學到大學各階段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重復的比較多,針對性、特殊性不明顯,這勢必會影響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隨著學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種綜合效用的體育價值觀在學生中逐漸形成,興趣廣泛而講求實效。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學校體育項目和課時搭配上就不能簡單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豐富多彩而又適合學生特點的項目,滿足學生對體育的各種不同的特殊需要。各學校在嚴格遵循教學大綱的同時,可根據各自的實際和專業,在體育項目的配置上,作些靈活而有效的安排在教學中,如果教材內容貧乏、單調或是簡單的重復,因而缺乏吸引力,使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甚至是反感消極的情緒,因此要改革教材的內容。選擇選擇具有一定的技術性、知識性和能增強體質的實效性的內容,以利于吸引學生,讓學生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感覺到體育鍛煉的快樂,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鍛煉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體育鍛煉
任何一門課程要獲得成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教學方法呆板、機械,學生就會產生怠倦厭學行為。相反,如果教師教學中,語言風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動,精練而帶有鼓勵性,并結合教材內容,根據課堂實際,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現生活活潑的局面。另外可根據大學生好勝心強和興奮容易轉移的特點,可采用競賽性、多樣的教學手段。如在加速跑練習中,如果每節課都采用直線跑,糾正動作跑等幾種常見的辦法,學生就會興趣寡淡。如果組織他們進行組與組、隊與隊之間的“迎面接力賽跑”、“團結接力賽跑”,課堂就會出現你追我趕,爭上游的活潑氣氛。再如中長跑教學,采用變換隊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朗、追逐跑、趕超跑、分組對抗賽等,也能使學生興趣增強,情緒高漲。總之,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可以使教學過程充滿有強的吸引力。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五、重視課外體育活動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既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習慣的重要內容,也是目前改變學生厭學體育的重要手段。從目前各校的教學情況看,學生對課內教學相對比較重視,而對課外活動是重視不夠,缺乏必要的引導和組織,形成單調劃一。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還使一些學生把體育課當成了一種累贅,從而導致了產生消極情緒的產生。因此,豐富課外活動是引導學生投身體育、培養興趣、重要方面。學校首先應根據體育場地、器械、設備的能力,開設田徑、體操、球類、棋類等各項體育活動,配備有體育專長教師或學生分工負責,現場輔導,學生可憑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其次是進行課外體育輔導,這是學校輔導體弱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這種輔導是體育課教學的補充,可以完成體育課授課計劃內無法完成的任務。從而大大提高學生體育的能力和興趣。
參考文獻
[1] 靳淑玫,呂曉林.關于加強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探討[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04).
[2] 曲新藝,劉生.談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