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倩+閆妍+何瑞+林珂+李紅
摘 要:研究者通過對豫北地區“互聯網+”旅游產業鏈的自身優勢、自身劣勢、外在機遇和外在挑戰的闡述,找出豫北地區旅游產業鏈和互聯網相結合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為豫北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豫北地區;“互聯網+”;旅游產業鏈;SWOT分析
1 豫北地區旅游概況與“互聯網+”
豫北地區指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包括新鄉、焦作、濮陽、鶴壁、安陽、濟源六市,旅游地域范圍較為廣闊。豫北地處南太行山前平原,有淇水、衛河,自然風光一枝獨秀;位于中原地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居京廣鐵路沿線,南鄰黃河,與鄭州、開封、洛陽相望,交通便利發達。
“互聯網+” 是將互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成果,深度地融合于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進而帶動經濟實體,是另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目前移動在線市場發展迅速,2015年全年移動在線旅游服務月度訪問次數占比60%[1]上下,已超PC在線訪問次數占比。
2 豫北地區“互聯網+”旅游產業鏈的SWOT分析
2.1 自身優勢
豫北地區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相互交融。巍巍太行,風景秀美,壯麗神奇。既有“太行之魂”神秘奇異的八里溝,壁立千仞的太行大峽谷,特色“北方溶巖地貌”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獼猴自然保護區的云臺山;也有“中華第一龍”的蚌殼龍,最大的藩王陵墓——鳳凰腳下潞王陵,比干廟、岳飛廟、姜太公故里,舉世聞名的安陽殷墟等等。另外,由于豫北地區特殊的區位優勢,自然和人文有相互交融,不可分割。以云臺山為例,云臺山除去人間仙境的美景外,還有竹林七賢隱居二十多年的百家巖,留下“孫登嘯臺”、“劉伶醒酒臺”等,百家巖也是中國山水園林文化從宮廷走向民間的發祥地,漢獻帝劉協于此避暑;張良操練兵馬后又解甲歸隱,獨享天年的子房湖;主峰茱萸峰,王維明詩“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在此有感而作,還相傳是唐代藥王孫思邈采藥煉丹的地方。以上描述只是豫北地區豐富旅游資源的冰山一角。
此外,旅游資源密集,可在較短時間內游覽較多景點;景區門票價格較低,大部分在百元以內,由于豫北地區整體消費水平較東南沿海地區低,其食宿開銷不大,故旅游的性價比高。
2.2 自身劣勢
豫北地區旅游資源豐富,但開發層次淺而不精,旅游產業鏈有待延伸。除去極少數發展較好的景區外,大部分景區一日游即可,游客停留時間短,娛樂延伸時間少。旅游產品單一,紀念品、特色產品開發不足,吸引力弱;部分人文景點形式感強,游客難以真正體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徒留于耳;各地區之間、地區內部,景區聯合性不強,“各自為政”,導致豫北地區整體旅游產業發展各自為政,缺少豫北自己的旅游品牌,于整體旅游產業鏈發展不利。
豫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一般,本地區的市場消費潛力受限,消費能力有待增強。另外,自身宣傳力度較小,難以吸引八方來賓。“互聯網+”旅游的方式出于起步階段,仍在探索,智慧旅游發展的技術、資金不足,正在建設。
2.3 外在機遇
(1)政府政策。隨著《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鼓勵、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文件的出臺,擴大旅游消費已成為國家戰略。在大環境支持下的旅游業必然有著無窮的發展潛力和機遇。豫北地區可借助這一政策東風,建設優質旅游項目和產品。同時,旅游產業鏈的開發更將成為國家有關部門所倡導的全域旅游的一部分,也將大力推進城市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2)符合時代潮流。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旅游需求的提升,2015年國內短線休閑式、體驗式度假行為逐漸增多,逐漸形成了周邊休閑度假游熱潮,旅游產業勢必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市場。發展豫北地區旅游產業正好迎合了這一時代潮流。同時,發展“互聯網+”旅游產業鏈,可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體驗;幫助景區精準定位和營銷;改善景區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和環境;建設互聯的旅游體制,為發展豫北地區的旅游業助力。
(3)國際合作。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來到中國開拓市場,謀求在多個領域的合作機會以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樹立品牌形象。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應該抓住機遇,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利用好國外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管理制度和資金支持,在產業轉型前期站穩腳跟,打響品牌,把“互聯網+”旅游產業鏈做大做強。例如,云臺山景區與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締結為“姐妹公園”,[2]在管理模式、景區規劃、科學普及等方面建立交流平臺。
2.4 外在挑戰
(1)其他智慧旅游景區發展優勢。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隨著我國智慧旅游服務能力的提升,利用互聯網進行管理的能力的持續增強,大數據分析能力的提高,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在旅游業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景區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智能旅游體系和品牌,豫北地區的“互聯網+”旅游業正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面對激烈的競爭,豫北地區旅游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在時代的洪流中站穩腳跟、擴大影響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力量。
(2)當前理論研究和法律法規不健全。旅游業作為21世紀以來急速、穩步發展的朝陽產業,卻也面臨著理論研究、市場運作及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的窘態。目前的旅游業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科學使用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科學的指導規劃。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很容易使產業出現市場混亂、無法可依的現象;沒有良好的發展指導和規劃,產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無法準確地規避風險,精準的制定發展方案。
(3)網絡安全。通過對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我們發現,超過80%的人認為網上信息安全會制約互聯網與旅游結合。在信息高速運轉的今天,網絡信息安全確實已經成為“互聯網+”環境下網絡參與者所考慮的重要因素。網絡安全自然也成為“互聯網+”旅游產業鏈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4)缺乏專業相關人才。“互聯網+”旅游不是互聯網和旅游業的簡單結合,目前的旅游業發展現狀表明,想要為產業注入新鮮活力必須要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管理和執行人才。這些人才應具備旅游管理、互聯網應用、文化產業管理、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且具有國際視野,只有復合型優秀人才才能為產業發展提供能量。
3 合理化建議
發展豫北地區的“互聯網+”旅游產業優勢與劣勢并存、機遇與挑戰同在。對此我們應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第一,延長旅游產業鏈,與當地人文特色相結合形成獨具豫北地區特色的旅游產業鏈,針對性地開發旅游資源,增加旅游產品,提供更多更深層次旅游消費選擇;第二,支持和引導互聯網技術、平臺的加入,進一步發展智慧旅游,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即提高游客滿意度;第三,既要加強本地景區的聯合與合作,也要積極向國內其他地方和國際兄弟景區的合作,大膽走出去,大膽宣傳,提高知名度,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第四,重點培育出實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形成系統化的智慧旅游產業。
參考文獻:
[1] 艾瑞咨詢.中國在線旅游行業年度監測報告[R].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6.
[2] 王錦.河南省修武縣旅游業SWOT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