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蘊睿
摘 要:現階段,農特產品的推廣迎合了人們綠色生態消費的實際需求,但是農特產品數量眾多,同質化現象也較為嚴重。包裝作為“無聲推銷員”,如何根據農特產品的自身特點進行深度挖掘是其包裝設計過程中的重點。本文通過對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如何在農特產品包裝中予以表現進行分析,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總結與歸納,為農特產品的包裝設計提供可借鑒的方法。
關鍵詞:自然元素;農特產品包裝;視覺語言;形式;材料;肌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階段的產品包裝早已不只是滿足基本功能,良好的包裝設計可以帶動產品銷售產生很好的市場效果,已經是大眾認同的基本觀點。但隨著眾多商品的同質化現象產生,如何利用包裝凸顯商品自身的優勢及特征,是各行業競爭激烈卻日趨成熟的商業時代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茖W技術的發展給21世紀的人們帶來的最顯著的日常變化莫過于數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此同時,信息和服務轉變為主要商業競爭力,在這種非物質社會環境中,設計也經歷著質的變化——非物質化設計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形勢下,產品包裝的側重點發生了轉移,它不再局限于具象或抽象的物質形態語言,其設計內容也發生巨大的趨勢性變化。
近幾年,原生態產品成為人們的消費熱點,農特產品更是以食為天的民眾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但是受產品自身原材料以及加工方式的局限,其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尤為嚴重。如何利用包裝提升農特產品的競爭實力,避免產品同質化帶來不良效應成為其包裝設計新的側重點。另一方面,利用非物質化元素的設計理念對農特產品進行包裝設計也成為一種廣泛趨勢。其中,將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運用到農特產品的包裝設計中正是非物質化設計理念的部分體現。
圍繞產品自身商品特征進行包裝理念的確立是包裝設計的初步構思,針對農特產品特征進行挖掘可以發現,在其生產、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中,自然、生態及綠色化正是農特產品的重要特征??梢姡槍@一類特征進行深度現代視覺元素的再設計,是農特產品包裝設計的準確定位及思考方向。并且在市場中,產品同質化的現實狀況,更使得對農特產品包裝中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的探索和分析成為一種必然。當然,在非物質化設計趨勢下,現階段的農特產品包裝中自然元素視覺語言的探索,更不應簡單拘泥于自然或生態的物化形式的設計分析,針對自然元素非物質化理念的探索以及自然元素視覺語言的創新,才能充分提升農特產品包裝在銷售過程的實際商業效果。
1 自然元素視覺語言的要素分析
1.1 自然元素的涵義
形態一般分為自然形態和人工形態,其中自然形態通常指自然狀態下的形態,它始終客觀存在,如山、石、水、木及各類生物形態等。在包裝設計領域中的自然元素通常指由自然形態中提煉出來的具有某種形態象征或屬性的視覺要素。自然元素的形式由于源于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因此其設計形態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青睞,其形態也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包裝設計中,自然元素的涵義主要通過包裝的設計語言和視覺語言進行外延性表達。
1.2 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
在實際包裝設計過程中,自然元素的理念可以通過包裝的設計語言傳遞給消費者,與此同時,也就轉化成了自然元素的包裝視覺語言。自然元素的包裝視覺語言主要包括自然形態元素、自然色彩元素、自然材質元素與自然肌理元素等。自然形態元素是從形態的角度對自然元素進行概括,可以依據自然形態的種類分為生物形態和非生物形態。自然色彩元素主要來源于指自然界的色彩,包括自然界的色彩搭配規律與色彩樣式。自然材質與肌理元素主要是針對自然界各類物質或生物的材料與質感進行概括。這些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通過與包裝的圖形、文字、色彩及材質、肌理相結合,能夠更好地展現自然元素的天然特征。
2 農特產品包裝的特點
由于農特產品的自身特征,其產品通常具有相應的天然屬性以及地域特征,通過包裝中的圖形元素樹立其形象上的自然氣質和審美特征,更有利于凸顯農特產品的自身特征。農特產品大多是依據自然環境生長的相應產品,使用同樣具有自然特質的形態元素表現農特產品有著獨特的自身優勢,也更符合農特產品包裝的審美需求。
3 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在農特產品包裝中的應用
3.1 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在農特產品包裝中的形式應用
農特產品大多是來源于自然中的物質,在其包裝設計中首先可以通過實物產品寫實的手法,如直接通過在設計過程中對自然形態,包括對相關實物色彩及圖案等信息的直觀再現,讓消費者在接觸到包裝的第一時間能夠根據視覺信息傳遞,迅速地將形態與產品聯系起來,達到直接的視覺語言作用,突出包裝產品的真實感。同時,也可以利用自然元素豐富的視覺語言,利用某一具體農特產品本身生產過程中的相關物質進行形態延伸,豐富某一農特產品包裝設計中圖形的構思素材來源。
除了以具象的自然形態元素作為農特產品包裝設計中的圖形來源,我們也可以通過自然形態元素來表現農特產品的內涵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通過對自然形態元素進行抽象再設計來挖掘農特產品包裝中所需要的特質。包裝設計過程中可以針對某一農特產品的形態特質或區域特性,利用具有相關特質的自然形態元素進行指代,以其抽象整合后的特殊語義描繪出相應的形象,從而間接地描述產品的信息、特征甚至意境,使農特產品的包裝展現出獨特的視覺表現力和創意張力,強化其包裝設計的助力性能,也可以增強農特產品包裝的文化性、情感性等非物質性特質,更有利于提高產品競爭力,樹立品牌形象。
3.2 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在農特產品包裝中的材料與肌理應用
自然界有很多天然材料,如木、石、棉麻等。雖然天然材料外表普通,但其獨特的材料效果具有鮮明的特征,也更多地傳遞出自然而質樸的特質。同樣,農特產品的生產過程也契合于自然特質,因此利用材料這一自然元素的視覺語言對農特產品進行包裝,正符合農特產品包裝形象的氣質。
根據具體的農特產品關聯出相應的包裝材料是農特產品包裝設計過程中常常加以運用的設計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不同農特產品的生產地域和地域特征匹配出相應的包裝材料,從包裝材料的層面定位出農特產品的具體產品特質,從而提升商品識別度,更進一步增強品牌效果。農特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強調長期性、安全性,但這一點與工業社會大批量生產的現狀是有沖突的,強化農特產品的綠色包裝特性也要求農特產品在包裝設計過程中需要抓住包裝材料的自然屬性多做文章。對自然材料的改造利用,有利于強化農特產品的自然屬性,進一步增強包裝設計的市場營銷效果。
所謂肌理,是指物體的表面紋理?!凹 敝钙つw,“理”是一種紋理、質感或質地。通常肌理主要分為自然形態的肌理和人工形態的肌理。農特產品包裝設計過程中,通過對自然肌理的再現和抽象提煉,可以使消費者產生合理的聯想,形成農特產品的非物質文化特質,為其品牌及其商品特征化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結語
在農特產品包裝設計過程中以自然元素視覺語言作為構思的源泉,為現階段同質化產品的個體特質建立提供了思考方向。它既有利于強調農特產品的生產過程與商品屬性,宣傳農特產品的地域特色和自然屬性,又可以強化農特產品的非物質化特性,從而更好地進行商品定位。深度挖掘農特產品包裝設計過程中的非物質化因素,也為農特產品的銷售與推廣提出一種新的引導方向。
參考文獻:
[1] 侯明勇.自然元素在農特產品包裝設計中的生態呈現[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3(2).
[2] 戴丹丹.探析自然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