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蓉++曾川江++趙霖瀟
[摘 要]隨著成都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商貿流通量不斷擴大;隨之成都市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環境壓力、交通壓力、城市安全壓力也越來越大,客觀上要求與之相對應的城市配送能力也同步提高。因而在成都市推進實施共同配送,是提高成都市綜合實力、改善環境質量、緩解交通壓力以及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文章從成都市共同配送的發展現狀出發,闡述了成都加快實施共同配送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成都市實施共同配送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共同配送;現代物流;必要性;發展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177
隨著成都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成都人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已顯著提高,其消費需求逐漸向精細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隨之各大超市賣場、便民連鎖、百貨零售、批發市場、餐飲以及物流企業等主要商業形態的服務也更加追求專業化、規范化、高效化、服務化。因此,如何整合社會資源,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推動成都市共同配送系統向前發展成為當前政府和企業應關注的首要問題。
1 成都市現代物流的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成都市現代物流業經歷了發展的關鍵時期,成都物流業逐步駛進發展的快車道。目前,成都城市物流體系不斷優化,已確定新都、龍泉、雙流3個城市共同配送示范區,首批認定的示范企業已達44家,同時投入了標準化的城市配送車輛、托盤以及倉儲設施;建立了城市共同配送車輛監管平臺,城市配送模式正加快轉變。然而,在成都現代物流發展過程中,同樣存在不經濟的現象,如:供應鏈管理理念、現代物流技術、城市配送節點網絡等尚未得到全面推廣應用;同區域不同行業間貨運車輛的配載效率尚待提高等。如何優化城市共同配送模式,有效協調物流活動與城市發展受到了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重點關注。
2 成都市實施共同配送的必要性
目前,成都市推行實施共同配送正處于起步的階段,正處在集中配送向共同配送過渡階段。加快實施共同配送符合成都市當前發展的需要,是使現代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近年來,在世界經濟乏力的情況下,成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得到大幅增長(如下圖所示),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成都商貿業的繁榮,更加凸顯城市共同配送的重要性。
2011—2015年成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注:數據來源于成都市統計局。
2.1 推動經濟轉型,促進社會再就業
在當今經濟加速全球化的新常態下,現代物流業已成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支柱產業,反映著國家和地區的具體經濟實力。對于成都市來說,面對經濟的快速發展引起社會物流量的激增,急切需要一個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來支撐城市的發展,建立共同配送體系則成為成都市政府大力支持的項目之一。發展共同配送有助于成都市調整經濟發展格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搶占區域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為成都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做貢獻。同時為經濟轉型所滯留下來的社會人員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緩解了城市就業壓力。
2.2 節能減排,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物流的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家的許多城市配送實踐證明,實施共同配送對于該城市健康和良性發展意義重大。例如日本福岡、美國芝加哥、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等,它們實施共同配送給城市帶來了顯著改變,城市交通事故、貨車出行頻次明顯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城市污染顆粒得到了合理控制。在配送車輛使用上,可以用一輛車來代替多輛車,解決原來需經過多家企業多次配送的貨物現在只需一次送完,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通過企業間優勢互補,易于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在配送中心規劃建設上,政府不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業自建的配送中心來主導實施共同配送。
2.3 規范市場秩序,創建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主要體現在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交通便捷性、城市安全性、環境健康性、公共服務方便性等層面,能滿足城市人群的不同需求,使人們感受到生活的方便性和幸福感。成都市加快推進共同配送的全面實施,通過建立多用戶共同配送中心,統一配送,統一監管;鼓勵配送企業使用標準化的倉儲設施和配送車輛;逐步優化城市道路的貨運環境,規范物流市場秩序,極大地縮短成都創建宜居城市的進程。
3 成都市推行共同配送的對策
3.1 加強政府對市場的引導作用
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加大政府對市場的引導,對全面推進成都市共同配送體系的形成意義重大。強化政府在統籌規劃、政策扶持、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引導作用,為發展共同配送營造良好的氛圍。具體表現在下發促進共同配送發展的具體指導意見;統籌規劃建設共同配送中心;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為滿足標準化的配送車輛、標準的倉儲設施、應用現代物流技術的配送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實行入城貨運車輛分類管理,制定與之配套的貨車通行政策、停靠裝卸政策。
3.2 培育壯大第三方物流企業
當前成都物流園區初具規模,但在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尚待完善。共同配送運營模式主要分為以同行業企業聯盟為主導、以大型生產企業或零售企業為主導、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導的共同配送;而第三方物流企業有其先天優勢,能很快形成完善的共同配送網絡節點。因而政府應建立第三方物流企業評估機制,培育形成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支持它們在配送基礎設施上提檔升級;鼓勵商貿流通企業以及大型的生產、零售企業的配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同時引導實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整合共同配送市場,使其走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
3.3 推進共同配送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建設
建設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鼓勵企業利用RFID、EDI、GPS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暢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流,整合產品信息、配送信息、銷售信息實現信息共享,提升配送企業的反應能力、配送效率。加強配送企業標準化建設,建立一個科學、規范的標準化體系。通過制定物流配送系統倉儲設施、配送車輛、托盤等技術標準,以及共同配送中的信息標準,提升標準化、專業化水平,全面提升配送服務水平。
3.4 創新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
共同配送是由多個企業組成聯盟共同來實施配送的一種配送方式,各企業間利益最大化是共同配送實施的前提,配送活動中成本分攤、利益分配問題則成為制約共同配送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因此,必須明確如何公平分配所得利益,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否則必將制約共同配送的發展。企業聯盟建成后,聯盟成員的合作效率以及聯盟的穩定性主要取決于成員企業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經研究表明,在利益分配中,博弈論中的合作博弈觀點以簡單理性的方式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
4 結 論
城市共同配送作為一種有效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的高效率配送模式,得到國內外實踐的廣泛證明。當前,成都市加快實施共同配送模式,因充分整合社會資源,落實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職能;促進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以及督促企業間簽訂商業信息保密協定;加快推進共同配送信息化、專業化、標準化建設;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規范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劉怡君,彭頻.發達國家共同配送政策措施和發展模式分析與借鑒[J].企業經濟,2015(3):175-178.
[2]劉昭然.上海市商圈共同配送發展策略[J].綜合運輸,2014:28-32.
[3]郗亞坤.冷鏈物流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J].中國市場,2015(52):74-75.
[作者簡介]余蓉(1962—),女,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工程;曾川江(1992—),男,四川綿陽人,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趙霖瀟(1991—),男,山東濰坊人,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共同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