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摘 要]消除貧困是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任務。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仍有12.8萬個貧困村,7017萬的貧困人口。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和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我國開始與時俱進地調整扶貧思路,提出了電子商務進行“精準扶貧”的戰略。文章圍繞電商扶貧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另外,由于目前我國的貧困人口主要分布于農村,政府扶貧工作的重點也在農村,因此為了能集中精力,更好地解決問題,文章以農村貧困地區為主要研究范圍,進而以農村電子商務為主要研究對象。
[關鍵詞]農村;電商扶貧;現狀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269
1 引 言
電商扶貧指的是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具體來說,即是將電子商務電商扶納入扶貧體系中,引導需要扶貧的對象使用電商工具,然后通過在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如人才培育,資金投入,物流體系建設,政策扶持,金融監管等方面進行幫扶,幫助他們使用電商工具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建立可持續生計,實現穩定脫貧。
“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的重要階段,因此,扶貧脫貧工作是中國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在現今的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扶貧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創新模式,為扶貧脫貧工作開辟了新的道路,是貧困、特困地區實現脫貧,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但是由于農村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融資方面資金的缺乏,以及相關電商人才的匱乏。我國電商扶貧的發展工作須通過國家政府技術以及資金上的不斷支持日益完善,幫助貧困地區走上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致富發展的道路。
2 電商扶貧的現狀
2.1 電商扶貧的內容
(1)產網上銷售產品,取得經濟收入。利用電子商務將貧困地區家庭的農產品、民族特色服飾等一系列商品以網上批發和網上銷售的買賣形式進行交易,以線上的低成本和高回報的方式獲得利潤,改變貧困地區人民的窮困現狀,達到脫貧過上富裕生活進而創造財富的目的。
(2)網上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或生產資料,節省支出。現在有很多物美價廉的購物網站,如淘寶、聚美優品等網站商城。從這些網站都可以購買到比線下實體店更經濟實惠的生活用品,不僅可以滿足貧困地區人民的日常需求,還可以極大地節約農民的生活費用和日常支出,進一步改善農民生活。同時,從網上購買農民生產必備的農業生產用品,一方面降低生存資料的成本,另一方面節約時間成本,實現開源節流。
(3)通過電商平臺幫助創業和就業。電商扶貧工作中最通用的內容既是對貧困地區的民眾進行電子商務方面的培訓指導,幫助他們了解和學習電子商務的內容,并引導他們在知名電商平臺上建立網店,銷售自己的農產品,獲得收益。這樣不僅可以為貧困的農村家庭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可以收購一些輔助產業的就業例如倉儲、物理運輸、產品包裝等。通過培訓和開展各中農村電子商務運營網點來增加就業,引導農民立足農村追尋創新的模式開展就業。讓貧困農民可以自主的選擇就業開展就業新途徑來代替一味的被幫助。
(4)通過互聯網實現快速信息共享。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上各種信息資源共享的速度越來越快。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幫助貧困地區的扶貧對象即時獲得電商相關的各類信息,例如農產品流通信息、物流信息等,使農民的產品能更好更快地銷售出去,獲得更大的收益。
與此同時,很多城鎮周邊的農家樂餐飲等,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幫助運營,通過各類電商平臺發布信息,獲得訂單等,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滿足游客的需要,達到實現農家樂的經濟收入增加的目的。并且利用互聯網在網上發布相關的圖片和視頻來體現農村特色吸引游客,使農村旅游產業加快進步和提升。
(5)為電商提供服務保障。在利用電子商務進行扶貧脫貧工作時,國家和政府要提供相應的社會化幫助,來改善和提高對貧困地區的服務水平,如對貧困地區的人民進行種養和加工技術的培訓以及農產品信息的查詢等服務,對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進行修建和完善,建立農村物流配送系統。
國家和社會對貧困地區投入的定向資金和融資服務,為電子商務扶貧設備提供相應的補貼,例如各類電商終端,網線鋪設等,精準地將國家扶貧資金使用到位,完善農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同時,通過農村電子商務的推廣而逐步增加了網上手機充值、票務代購、水電氣費繳納、小額取現等服務,可以逐步改善和提高農村生產和生活水平。
2.2 電商扶貧的現狀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有的學者逐漸開始意識到電商扶貧產業的重要性,開始宣傳和推廣將電子商務結到導扶貧工作體系中。比如汪向東、張才明在2011年發表《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村減貧扶貧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啟示》中提出我國農村減貧扶貧工作都普遍有輕看電子商務在農村扶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問題,并提倡把電商扶貧納入“十二五”扶貧計劃及以后的扶貧政策和工作體系。[1]與此之后,更多的學者漸漸地重視這一領域,為之后的實踐工作給予中肯的建議。[2-3]
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向以中西部貧困地區為核心的26個省份中的200個縣投入了37億元的幫扶資金,同時還推出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積極示范區域,主要是以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為實施主要區域。37億元的扶持資金主要是運用于支持這200個示范縣建立并完善縣、鄉(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廣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制度,修建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以及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系統。國家及各級政府專項資金的幫扶,極大地提高了農村產品的商品化比重和網絡銷售份額,為農村貧困地區的電子商務扶貧工作能夠更好地推進給予國家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和保障。
但是,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的提出和運營還是幼年階段,雖然潛力很大,但是它的發展還不夠完善,仍然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3 農村電商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 貧困對電子商務的接納程度不夠
盡管我國電子商務已經進入飛速發展階段,但是在老、少、邊、窮地區的許多群眾對電子商務還缺乏足夠的認識,甚至尚未接觸,在這種情況下,電商扶貧是無法開展的;還有一部分的貧困群眾,受限于文化程度,對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弱,對電腦等終端產品的使用率低,所以對電子商務只是偶爾有所聽聞,并沒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另外,一些貧困地區受傳統影響較為深刻,對新的交易方式、生產方式等有抵觸情緒,信任度也比較低,這些都對電子商務推廣造成了不利影響。[4-7]
3.2 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備
對電子商務扶貧來說,網絡是否通暢,物流是否通達,是最重要兩個因素,但是,在很多農村地區,受地形地貌的影響,或者受長期經濟發展的影響,公路、網絡等建設水平較為低下,無法給電子商務高效運營提供足夠的條件。
3.3 電子商務相關人才較為缺乏
在貧困地區推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在貧困地區,一方面,由于教育資源的缺乏,當地部分群眾的文化基礎較低,有一定電商基礎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另一方面,由于貧困地區普遍生活條件較差,外地高水平人才缺乏進駐的動力。這導致電商人才隊伍建設困難,進而影響電商扶貧工作開展。
3.4 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程度低下,缺乏特色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各類網銷的農產品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地區的農民網商開始效仿成功的案例形成激烈的電子商務競爭,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也變成一種普遍現象。因此,市場上涌現出了大量相同或類似的農產品,這使產品失去了獨有性,也導致產品的質量和價值有所下降,保障變的困難。而且因為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化水平很低,農民的創新和研發意識薄弱甚至沒有,導致了通過電商務銷售的農產品變的越來越同類化,沒有特色,使得當地的品牌得不到推廣,農產品銷售越發困難。
3.5 政府實行的扶貧政策不完善,政策針對性不強
對于把電子商務納入農村扶貧工作的創新扶貧方式,國家雖然出臺了一定的政策措施,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還遠遠不夠。對不地區不同貧困狀況沒有建立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也沒有相應的標準化服務體系。一些已經頒布的政策在很多地區也無法落實,這些都會給農村扶貧工作帶來不利因素,對國家長期扶貧戰略產生負面影響。
4 對策建議
基于前文分析電商扶貧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來進行應對:
4.1 加大在貧困地區的宣傳力度
一方面,通過樹立典型案例,表彰農村電商帶頭人等接地氣的方式,對電子商務進行宣傳,讓貧困群眾看到電商切切實實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要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理論宣傳,詳細地解釋電子商務的運作方式,告訴村民電子商務的靈活性和簡便性,是扶貧對象更容易接受電子商務的概念。
4.2 加大對農村相關基礎設施投入
為更方便地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必不可少,推動網絡建設,可以使更多的貧困群眾觸網,擁有從事電商活動的基礎,推動公路建設,則可以使物流更加方便快捷,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4.3 加強和擴大電商培訓
在有一定基礎設施支撐的條件下,電子商務活動的門檻相對較低。通過一些深入淺出的講解,通常能讓大部分的扶貧對象對電子商務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一些系統的培訓,將電商活動進行細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讓扶貧對象掌握這門技能,再通過一些平臺引導,扶貧對象就可以進入實際運營活動中去,進而獲得經濟收入,達到脫貧的目的。
4.4 推動農村特色產品產業化
針對不同地域、不同特點的農產品,應該由政府出面進行引導,揚長避短,突出特色,再通過區域合作,擴大產業鏈等形式,使特色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獨立化包裝,打響自己的品牌。
4.5 出臺有效的政策方針
通過制定政策,對電商發展提供有力的指導,使電商扶貧合理,有序地開展,同時安排適度的專項資金作為抓手,對電商扶貧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精準投入,保證經費落到實處,貧困農戶能通過享受補助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實現穩定脫貧。
參考文獻:
[1]康春鵬,汪向東沙集電子商務現狀與“沙集模式2.0”探析[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2]汪向東,王聽天電子商務與信息扶貧:互聯網時代扶貧工作的新特點[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7).
[3]汪向東,張才明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村減貧扶貧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啟示[J].信息化建設,2011(2).
[4]盧迎春,任培星,起建凌電子商務扶貧的障礙分析[J]濃業網絡信息,2015(2).
[5]朱家瑞,起建凌濃村電子商務扶貧模式構建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