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婷
摘要:德育課是一項貫穿小學到高中的課程,德育教師專業化也是教師專業化的重點。就目前來說,學校對德育教師的要求不高,有些甚至是兼職教師。但是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德育教師也應該是經過專業化培養的人才。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學校必須要想出辦法來提升德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尤為重要,課程開設也較多,因此研究小學德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介紹小學德育課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性和現狀,之后介紹小學德育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最后列舉小學德育教師專業素質的獲得與提升方法。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師;專業化;必要性;策略
德育課教育包括學生個性培養、價值觀塑造以及營造學校環境,具有全面性、序列性和基礎性。但是這類課程的開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德育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對這類課程領悟太淺,沒有發揮其作用。
一、小學德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
1、教師隊伍方面。小學的德育教師一般都是由其他科的教師兼任的,沒有取得專業德育教育授課資格。在一些相關調查中發現,小學德育教師的兼職教師一般為學校領導、德育主任、語文老師等,這些人群的專業方向并不是德育教育,因此對德育教學了解相當少。這些人群沒有接受教育部門針對德育教育的定期培訓,在教學方法上有很大的問題。而且任課教師還會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德育課老師隊伍是不固定的,這對德育教學的開展很不利。
2、教師對課程的了解程度。小學德育教師對德育課的理解不是很徹底,不了解德育課程的發展歷程,不了解其教學方法,有些甚至都沒有認真學習《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很多小學德育老師把德育課程作為次重要課程來講授,傳達給學生的信息是這類課程一點也不重要,隨便學一學就可以。因此,為了讓學生意識到其重要性,首先老師就要重視起來。此外,即使有些教師已經了解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為缺乏專業的培訓,缺乏開課經驗,在內容處理、方法選擇上專業程度不高。
3、教師的專業執行力。在教學形式上,德育教師還是依然選擇最普遍的方式,采取在室內授課、以教科書為主、筆試測驗、印象打分方式,顯得枯燥無聊。德育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其實應該選擇多去戶外活動,參加一些公益組織,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我價值,塑造良好的價值觀。
二、小學德育教師所需的專業素質
其他科目老師兼任德育老師的現象使很多人認為德育教師不需要專業的知識素質就可以擔任,但是實際上德育教師是需要特殊素質的,他在目標、內容、方法等各種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學更需要專業化的老師。
前面介紹了教師的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專業知識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和實踐性知識。專業技能又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研究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專業情意包括專業理想、情操、專業形象和自我幾個方面。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時,不僅需要以上三個基本素質,還需要德育教師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為小學生樹立榜樣。小學的德育教學還需要根據其特殊性調整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評價模式、教學思路等內容。
三、小學德育教師專業素質的獲得
德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包括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兩個方面。
1、職前教育。就目前來說,德育老師是供不應求的。很多在大學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的畢業生一般都會選擇留在初中及以上年級來授課。這造成小學德育教師稀缺的現狀,小學為了完成德育課,只能由其他非專業老師來代課。為了讓小學生也可以受到專業化的教育,需要專門針對新課改后小學德育課程進行師資培養。對于這些專業化的德育教師,還需要加強其理論學習,是他們對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上有理性的認識,注重各個領域的學習。同時還需要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師德底線,明確自己的義務。
2、職后培訓。工作以后,德育教師還需要不斷學習,包括培訓和外出進修。培訓一般是當地教育部門或者學校針對不同教師開展的繼續學習活動。德育教師也應該接受這種職后培訓,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學習。在培訓時,需要針對德育教學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培訓計劃,在培訓時間、方式、內容和考核方式上更具針對性。此外,教育部門還需要提供一定的經費,鼓勵德育教師到德育教學比較先進的學校進修。去更好的學校學習,可以學習到其他學校的優點長處,取長補短,完善本校的德育教學體系。進修后的老師可以在本校對其他老師展開培訓,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教師的自我修養。
第一,堅定教育信念。要完成德育教育目標,就需要老師的配合,老師必須要樹立堅定地教學信念,把德育教育工作當做一種使命。在此基礎上德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在教學中樹立好榜樣,真正做到引領學生完成德育學習。為了培養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德育教師就需要參加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教育,使德育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成為其踐行師德、獻身工作的動力。
第二,在實踐中反思。德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不斷地實踐,經驗的積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德育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仔細觀察,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反思是很重要的環節,有利于提升個體道德水平。德育教師要形成實踐—反思—實踐的良性循環,不斷進步。同時,德育工作者除了開展教學還需要提升自我的德育研究能力。一線的教師除了要擁有足夠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德育研究方法。只有這樣,德育教師才能對自己的成果有一定的分析和評價能力,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有反思的機會。這樣才能不斷地探求適合其自身的德育教學模式,將德育教學工作做到最好,為社會培養有良好人生觀、價值觀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周忠生.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的策略[J].九江學院學報.2009(02).
[2] 高寶英;俞劼;崔嶸;高宇棟.新課程背景下北京市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的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3] 弓志云.論小學科學教師專業化的實現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01).
[4] 毛偉霞;論小學德育課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性和途徑[J].讀與寫雜志第7卷第2期.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