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玲
摘要: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的重心,其中德育起到關鍵性作用。德育教學關乎學生的一生的成長,各學科的教師應當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美術教師要學會挖掘美術課堂中的德育要素,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做出貢獻。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重要使命,美術教師切勿僅僅是傳授學科知識,而忽視了學生情操、人格的培養。美術作品凝聚了畫家的畢生心血,是畫家智慧的結晶,充分挖掘美術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將會因此受益匪淺。美術學科因其學科特性和時代需求相符合,成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對其可行性、內涵展開分析,并提出具體的策略以供教育人員參考。
關鍵詞:美術教學;德育;策略
一、美術教學中進行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小學美術教育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該學科具有其他文化學科不具有的獨特優勢,正是這種優勢使得美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教學有了更大的可行性。素質教育的推行進一步提高了美術學科的地位,人們開始注重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而美術則成為不少家長、孩子的選擇。美術以藝術地手段將社會、科學、精神等內容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美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過美術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歷史,了解大自然,了解人性,美術是時代的結晶,成為現代人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科學的發展,美術教學手段也變得更加豐富,美術不僅僅是繪畫作品的學習,他還包括了雕塑、鑒賞課、設計課、手工課等,美術的多元吸引了不少學生。美術作品極具想象力,作品體現了繪畫者對這個世界,對人生的看法,有通俗易懂的內容,也有極度夸張的內容,美術的自由和開放性給繪畫者充分的表達空間,新穎有趣,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力讓美術散發著熠熠光輝。在自由、開放的美術課上,美術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美,去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美的感受,美術教學在不知不覺中會滲透進德育,學生的精神世界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最終成為學生品德修養的一部分,促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新時代美術教學中的德育的內涵
美術教學中的德育主要包括良好個人品德修養的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培養以及健全人格的培養等內容。二十一世是信息化的時代,是追求個性化的時代,同時也是重視創新和探究的時代。經濟全球使得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加復雜,這對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為基礎,德育工作要高度強調學生積極樂觀面對人生的困境,學會與人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多與人交流分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增加,人們在享受著時代進步的成果時還面臨著各種誘惑,如何抵制住誘惑,堅守內心,遵守道德的底線是現代人苦苦思索的問題。美術教師要明確時代的責任,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積極作用,展開廣泛的德育教學,健全人們內心的道德體系,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對社會積極意義的人。
三、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
1、在合作學習中滲透德育教學。美術課堂并非是學生孤立地進行學習活動,合作教學模式在美術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滲透德育的重要方式。美術手工課需要一個小組共同創作一件作品,在材料的準備、作品的構思以及具體操作步驟上都需要小組分工明確,在交流合作中完成作品創作。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尊重他人,另外,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小組成員間會互相幫助和互相鼓勵,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美術教師在教學生學習做紙版畫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教師要在一旁加以引導和幫助,仔細觀察每個學生在合作中的表現,對于一些表現得不太合群的學生則要加以溝通和鼓勵,幫助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樹立學生的信心,讓學生養成互相欣賞、互相關愛的良好品性。
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美術教材上很多作品體現了我國大自然的無盡魅力,我國引以為豪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還有古人深刻的人生感悟,豐富的內容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奠定了基礎。在美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繪畫者那細膩的筆觸蘊含的對祖國大好山河濃厚的感情,淡雅的色彩,獨具民族氣息的小鎮另觀賞者沉浸其中,悠然自得。優秀的美術作品時而像一首連綿的詩,時而像一曲激昂的曲子,時而又像一支哀怨的舞蹈,令人感慨萬千。繪畫者的視角總是那么犀利,總是那么獨特,學生的思路完全被作品引領,學生完全陶醉在美術作品所帶來的審美和愉悅中,漸漸成為學生內心的力量源泉。在這種藝術所創造的氛圍里,學生將情感化為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這種熱愛將伴隨著學生一生的成長。
3、豐富美術教學形式,加強德育工作。信息技術豐富了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也為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信息化時代,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等媒介了解更多的美術作品,學生可以不出門就欣賞到國內外的優秀作品。對此,美術教師可以把握這個特點,將美術、德育與時事熱點相結合,讓學生以更加多維的視角去看待美術作品。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定期帶學生去參加美術展覽活動,讓學生了解當下的美術作品,了解當下的審美趨勢。例如廣州的琶洲會展會有一些設計展覽和美術作品展,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們去參加展覽,近距離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看完展覽之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取最令自己感動的美術作品的主體進行自主繪畫創作,以此作為觀展的總結。在創作中,學生會去體會作者的內心活動,在仔細回憶美術作品的細節的過程中獲得思想上的啟發,從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凈化靈魂。教師要豐富美術教學形式,讓學生走出僵化的課堂教學,鼓勵學生走出去發現美的事物。教師還要充分利用資源讓學生體會美學的力量,促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得到啟迪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四、結語
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是當前教學的一個重要趨勢,作為美術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美術修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美術學科開放、自由、靈活,教師的創造空間更大,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下進行德育滲透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包凱儀.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與中學美術教學的融合[J]. 美術教育研究. 2016(22)
[2] 韓平生.中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思維的培養策略[J]. 科教導刊(下旬). 2016(11) .
[3] 陳詩苒.探究中學美術教學中素描臨摹的學習技巧與方法[J]. 祖國. 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