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摘要:包容性增長模式對于中國進出口貿易往來和發展展現了一種區別于傳統發展模式的形式內容。其不同在于,其主要特點強調了兩種形式,一個是經濟發展的效率,同時也更加重視其發展的形式和方法。因此對于當今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說,尤其是城鄉貧富差距過大的基本國情來說,研究對外貿易包容性增長的理論基礎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和作用。本項研究是對外貿易包容性增長的基礎理論研究,為以后進一步運用對外貿易包容性增長來指導國家和區域經濟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包容性增長;對外貿易;經濟增長
一、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
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作用原理,可通過兩個角度分析:一是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二是經濟發展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1.對外貿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不同的經濟學專家們對于進行貿易的基本理論的關注點以及對于貿易發展制定的相關決定內容大多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距甚遠。針對以上情況,并且根據現實中的具體事件來看,對外貿易在經濟發展中充當什么樣的角色以及對經濟發展有哪些促進和刺激,也并沒有統一的答案和定論。
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是能夠有正面的,向上的促進和刺激作用。一個國家或者城市在進行資源調配的時候,其可以利用集中生產并且大批量生產,或者專門從事某些產品的生產,把國家或者城市里有限的資源都投入到對于自身比較有優勢的商品和產品的制造和生產過程,同時可以大量出口此種商品或者產品。與此同時,把本國生產成本較低的產品出售以后,可以購買在國內生產和制造具有劣勢的商品和產品。從全局來看,每個國家的資源進行了整合,世界的資源同時進行了合理的配置合更有效率的使用,這就是對外貿易在靜態方面的有利之處。
相對于靜態利益而言,對外貿易同時也帶來了動態方面的利益。其內容主要通過幾個方面得以體現:首先能夠吸收更多的外來資金,也就是增加資金的引進。從而能夠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收入水平,也就是整個國家居民的實際收入得到了一定的增加。居民收入得以增加后,也同時帶動了居民的投資,更加促進了本國內相關資本的增加和聚集。其次是對于利益來說,可以產生大規模的集中利益輸入。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張,必然對本國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再整合,進行有效的配置,從而使得無論從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還是對于硬件設備的妥善使用以及對于生產過程中的模式改進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并且還能夠刺激本國生產商對自身產品的再創造。因此,最后對于利益的取得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模式。
2.經濟增長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經濟增長與進出口貿易之間也有著促進和刺激的效果。這種刺激的產生是在由于追其經濟增長的原因有著資本的不斷積累,新產品的不斷增加所產生,而這種有效的刺激作用必然會導致生產結構和消費喜好的不斷調整,這些改進結合相互交融的同時,必然對對外貿易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相互之間的作用和影響。
二、包容性增長理論基礎
1.包容性增長理論的提出。
隨著經濟一體化,世界中的所有國家作為了一個經濟體,但是各國和各個地區之間存在著這種的獲得利潤的不平均,從而包容性增長的理論開始有了提出的沃土。亞洲開發銀行(亞行)和世界銀行對于包容性增長概念的萌芽和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對于包容性增長最先是從基礎廣泛的增長到有利于窮人的增長中不斷演變,到最后的包容性增長這個專有名詞的出現。同時觀之國內:2009年,我國首次提出了關于包容性增長的概念。2010胡錦濤主席發表了《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演說,演說中對于包容性增長提出了更為細致和詳細的解釋,同時對于如何實施包容性增長,包容性增長會帶來哪些好處也進行了充分的說明。
2.包容性增長理論的含義。
包容性增長所體現的內涵與我國所提倡的發展理念非常的統一和協調。作為以和諧發展來治理中國的理念來說,包容性增長無疑是一種好的選擇方式。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包容性增長,我們可以從如何消除貧富差距,使國民都能夠走向小康社會的最終任務以及如何使經濟的發展能夠長久的持續下去這兩個方面來實現。專家對于包容性增長有著不同的解讀,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整合,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包容性增長最主演強調的觀點是對于所處的經濟體而言具有公平和平等的權利,并且在最終成果形成的時候,所有的經濟體能夠對于成果能夠相互的借鑒學習的權利。包容性增長區別于其他增長模式的方面是,其不單單追求效率,更加強調的是過程中的增長形式。細致剖析,包容性增長理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首當其沖的是貿易的發展。借助貿易的發展促使有更多的工作領域對人才的使用和人才自身的提升空間。貿易的發展使得就業人員能夠不斷的對自己的業務水平進行拔高,達到正規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時貿易的發展使得社會福利有所增加,這樣對于人們老說,除了正規收入方面,非正規收入也有所增加。第二,能夠公平對待所有經濟參與者,給予某些非公平對待的團體以相同的權利。第三,對于享有的權利能夠普及到每個參與經濟活動的人民。第四,能夠分享最終經濟利益。
三、對外貿易包容性增長
對外貿易包容性增長其包括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對于全球的貿易體制來說,中國對外貿易的包容性增長體現在促使全球貿易能夠更加的開放和公平,在此基礎上,調整我國經濟模式,刺激本國國際貿易的綜合提高,同時能夠更好的和其他國家進行溝通,解決同國外和某些貿易經濟體在進行貿易往來時的相互作用方式,同時削弱經濟往來而中產生的不利因素,以達到買賣雙方都能獲得利益的目標,從而使得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是積極向上的。從我國自身的發展來說,對外貿易的包容性增長代表作為本國的國民都能夠享受到其中帶來的好處,經濟增長對我國自身的貿易發展和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著正方向的促進作用。從而不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細分到我國參與其中的各個經濟體都能夠共享利益。在以上的基礎上,對外貿易的包容性增長在實行的過程中需要滿足某些固有的標準,并且能夠使參與者都能夠從成果中獲得好處,并且在不破壞某些稀有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基礎上維持著一種相持狀態發展的模式。從而得出,對外貿易包容性增長需要容納貿易自身發展、社會福利發展、與國外經濟利益的平均占有、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等內容。
對外貿易的包容性增長,以貿易發展的進度來看,需要兼顧發展所處的狀態,經濟體需要在此項活動中都能夠加入其中。以貿易發展的最終利益來看,需要所有參與者都能夠擁有利益帶來的好處,尤其對于不公平對待的團體,更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張二震,馬野青.國際貿易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02)334-342.
[2]汝緒華.包容性增長:內涵、結構及功能[J].學術界,2011(1):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