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瑞
摘要:鹽池三小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使黨支部和黨員服務意識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進一步強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服務師生、服務教學、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重要作用,使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全面提高,形成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黨組織建設;服務;黨支部;黨員
鹽池三小是我縣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學,宿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家庭,管理工作難度很大。根據這一情況,我校黨支部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切實加強服務型黨支部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積極創新服務載體,構建服務體系,建強服務隊伍,強化服務功能,做到了讓每個寄宿孩子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盡最大可能讓寄宿的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一、產生背景
鹽池三小是我縣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學,校園占地面積50畝,建筑面積14141平方米。現有教學班36個,學生1800余名,其中住宿學生600余名,全部來自農村家庭。寄宿制生活對小學生的發展有利有弊,一方面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他們可以安心在家務農或長期在外打工,但另一方面寄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過重,學校承擔了更多的教育任務,管理工作難度加大。
結合學校實際,我校黨支部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使“兩學一做”抓在日常,融入經常。緊緊圍繞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上出實招、下實功,組織黨員教師走進家庭、走進課堂、走進餐廳、走進宿舍、服務師生、服務家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構建服務體系。
根據學校實際,分類組建服務團隊,設立了黨風廉政、德育教育、教學研討、心理輔導四個功能黨小組,細化服務內容、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完善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整合服務資源,構建學生、黨員教師、學校黨支部、教育黨工委四級黨員群眾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上級黨組織服務下級黨組織、黨組織服務黨員、黨組織和黨員共同服務師生群眾的工作格局。
(二)建強服務隊伍。
創新培訓形式,豐富教育內容,加大對黨務人員和黨員教師教育培訓的力度;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舉辦專題講座與討論相結合、學習交流與學習評比相結合,定期開展以黨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以黨性修養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培訓;發揮黨員和優秀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為他們搭建服務平臺,通過傳授、交流、示范、指導等方式,帶動其他教師發展提高,真正實現黨員教師同步發展。學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常抓不懈,使每一個黨員在同類崗位人員中鮮明地凸顯出來,成為學校的一面旗幟。
(三)強化服務功能。
1.極推進學生“關愛工程”,建立幫扶長效機制,做好隨遷子女、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服務工作。特別是針對全天住宿的學生,發揮黨員教師志愿者服務隊作用,依托“雨峽愛心基金”和“永宏愛心基金”,以及各功能室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保障了廣大留守兒童課業輔導、親情慰藉等現實需求。
2.學校黨支部開展“點亮微心愿”活動。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可以在學習用品、生活資助、功課輔導等方面向師生提出自己的微心愿,黨支部將學生的微心愿公布上墻,動員黨員教師、學生、家長認領,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實現微心愿,層層傳遞愛心、凝聚正能量。
3.在服務寄宿生方面,我們建立了“1251”服務模式。一就是一拉:以大拉小,哥姐拉弟妹,高年級學生拉低年級學生;二就是兩卡:定位卡管理學生和親情卡服務家長,保證學生住的安全、住的舒心;五就是五次清點:為了防止寄宿生隨意外出造成意外傷害,宿管員對寄宿的學生進行上午兩清點,下午兩清點,晚上一清點;最后的一就是一活動:每周安排寄宿生分批到綜合樓七彩小屋活動,組織黨員教師志愿者對孩子們進行課業輔導,同時也豐富了寄宿學生的課余生活。
4.為了挖掘學生的特長,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學校放大“七彩小屋”的服務功能,將活動內容延伸到了各功能室、宿舍、走廊、校園等場所,新建計算機、音樂、舞蹈、美術、電子琴、閱覽、綜合實踐、心理咨詢等七彩活動室,并開通了七彩親戚視頻電話、七彩視頻通道、課外娛樂平臺等,讓孩子們的特長得以充分發揮。
(四)創新服務載體。
黨支部積極創新服務載體,以“愛”為核心,將“愛心德育,愛心教學,愛心管理”融入到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各個環節,重服務質量、求服務實效。“用愛溝通、用心教育”,深化學生愛的意識,豐富愛的內涵,增強愛的內蘊,強化愛的責任,拓寬愛的層面,讓學生在感受“愛”的同時,能夠心存感激,心懷感恩——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能夠帶著一顆“愛心”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愛、實踐愛、傳播愛。
三、成效與反響
1.切實加強了黨支部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積極創新服務載體,突破工作難點,扎實做好黨建示范點和先進典型的培養選樹工作,尤其實現了黨員干部從“管理”到“服務”的角色轉換。
2.落實保障機制,推行常態服務。進一步加大了對學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投入,建立穩定規范的學校黨建工作經費保障體系,提高黨員教師服務師生、服務家長的積極性。
3.強化學校寄宿管理,實行1251服務模式,做到了讓每個寄宿孩子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盡最大可能讓寄宿的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并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四、經驗啟示
1.提升學校服務水平的關鍵是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基礎是搭建服務平臺、形成戰斗堡壘,以此把服務力量凝聚起來,發揮合力,營造氛圍,使組織充滿生機與活力。
2.學校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群眾,只有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做為衡量服務工作的唯一標準,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樹立威信,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