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李國卉
摘 要 由于城鄉老年人在生活方式、文化程度、認知思維、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均存在差異,且農村老年人相對來說更加缺乏社會支持,因此社會工作者需要找到一種適合農村老年人社會工作的評估方法體系,為日后活動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老年 社會工作 評估方法 農村
作者簡介:張弛,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本科;李國卉,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專業本科。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69
社會工作評估也稱社會服務評估,是評估活動的一種,是針對社會工作和社會服務而進行的評估,是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社會服務項目的設計、策劃、實施和效果方面進行測度、診斷和評價的活動。
評估實務成效已成為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因為已經為其案主、家庭或團體盡心盡力是不夠的。服務結果是今日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量化所提供的服務及其結果,這樣的能力已成為一種技能。近年來,在專業問責性和系統評估日漸風行的氣候下,所有社工都需要這種技能。
本文以S省YH農村幸福院老年人康樂活動小組為評估對象,農村留守老年人養老是目前社會各階層人士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社會工作發展和參與的一個重要方向。那么社會參與養老項目是否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是否能切實解決服務對象的困境都需要通過評估來完成。
一、文獻回顧
近年來,隨著西方專業社會工作的引入和中國城市社會工作的拓展,中國農村社會工作實務探索和學理研究兩方面均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城市社會工作相比,農村社會工作的覆蓋領域和專業程度均相對滯后,難以滿足廣大服務對象的社會需求。 而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全國總人口的13.26%,其中,農村老年人口占到全部老年人口的57.30%,說明中國養老壓力主要在農村,所以農村對于老年社會服務和社會工作者的幫助的需求也更為迫切,對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也需要進一步推進。
文獻檢索顯示,農村老年社會工作的研究數量非常有限,已有研究主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展開:宏觀層面的社會工作介入主要著眼于與農村老年人相關的政策和法規。有學者結合農村已有的福利政策與制度,從促進農村老年福利的角度出發,對農村老年社會工作的需求等內容進行考查,進而提出政策建議(龐飛,2010),凌小萍(2008)也針對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的困境特別提出要加強農村的老年社會工作, 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中觀層面的社會工作介入的研究主要涉及在農村社區層面開展農村老年人工作,對農村老年社會工作介入家庭養老(彭遠春、沈珊,2011)、居家養老(許曉輝,2010)和機構養老(龍海燕,2016)的實踐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微觀層面的社會工作介入主要是針對特定老年人群提供服務,內容涉及農村老年人的心理、行為、認知和家庭等方面。比如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留守老人養老(林芳璐,2010;劉昱君,2013)、介入農村老年女性養老(劉煥煥,2014;劉新玲,2012;丁振明,2011)以及介入老年貧困家庭(母雙,2015;謝秋山,2013)、介入空巢老人心理(陳婧,2012;閻晗,2012;李豐華,2016;蔡雅潔,2016)等。
綜上,目前有關農村老年社會工作的研究主要還處于論證可能性和可行性的階段,極少涉及具體項目實施的評估工作研究,僅有少量散見于碩士或者博士論文的某一組成部分中,且都僅限于對特定案例中評估手段的簡短介紹,專門針對這一領域的評估工作進行的研究實際非常少。
就老年社會工作中的評估而言,凱瑟琳·麥金尼斯-迪特里克的《老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的評估與干預》是在老年社會工作方面論述比較全面的一本著作,作者在第四章重點論述了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狀況的評估,無疑對于社會工作者進行評估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該書的作者是美國人,且書中觀點偏向理論性。而民政部發布的《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 提出“每個城市社區至少配備一名社區社會工作者,每個農村社區宜配備一名社區社會工作者。”所以根據中國本土情況、立足于中國獨特的農村文化社會環境研究農村老年社會工作評估的實踐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對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機構養老案例的評估方法進行總結和反思,希望對日后這方面的評估體系建立有所借鑒和啟示,進而為政府購買此類公共服務進行績效評估提供系統完善的方法體系。
二、實務案例基本概況
本文中的社工實務案例是兩位筆者于2016年7月-2016年8月在S省的YH農村幸福院策劃實施的一個服務項目,YH 幸福院是一所鄉村私營養老院,尚未設置社工科,老人數量基本固定在30人左右,大多都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年齡基本在70歲到80歲之間,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活動能力有限。本次小組工作服務項目為半封閉小組,正式服務對象9人,非正式服務對象6-9人,活動共開展5節次,參與成員達26人次。
三、實務案例評估分析
(一)需求評估
為了解該機構內案主的多方面需求,社會工作者通過以下方法對案主的需求進行了評估并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法發現老人們的生活單一且重復;社會工作理念下的“人在情境中”強調作為社會工作者應注重案主與其環境等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想要了解案主的需求,就需要熟悉案主所處的環境;所以活動開展前,社會工作者在該機構內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觀察,從而了解案主的基本生活狀況。通過給案主做量表(MMSE&GDS)發現部分老人精神狀況較差甚至輕度抑郁。通過問卷調查及對院方領導、院內護工和意識清醒的老年人進行結構式訪談,了解到案主存在一些相似的需求。
社會工作者進而將評估結果歸納為如下三類:拓寬社會網絡、增加社會資源支持等社交娛樂方面的需求;挖掘自身潛能、增加自我效能感等生活意義方面的需求;完善服務項目、注重精神心靈關懷等心靈呵護方面的需求。
(二)過程評估
社會工作者在小組操作過程中觀察和分析案主的表現,通過與組員交流了解他們參與小組活動的感受和意見,并對小組規范的執行程度、活動參與程度以及每節小組目標的達成情況均進行評估。本案例依據卡蘭德的小組發展理論,小組發展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即形成階段、開始階段、轉換階段、工作階段、結束階段,這五個階段前后相繼而又互相聯系。以轉換階段的評估為例:
本節活動意在促進小組成員角色的轉換,挖掘領袖人物并實現助人自助,社會工作者由領導者轉變為支持者和引導者,并且設置手指操教學環節,使案主學習一些保健技能,形成鍛煉身體的意識。通過觀察并與組員交流,社會工作者發現案主C積極融入小組且擁有很多促進小組發展的建設性想法,但當其被小組成員選作領袖人物時他出現了角色緊張的情況,心理狀態較差。依據“組員之間相互幫助”等小組規范準則,社會工作者和其他案主的對案主C進行了鼓勵,使其慢慢進入角色,增強了自信心并發掘了自己潛能。本次小組活動的目標全部達成,案主均逐漸融入進小組,社會工作者也有意識地轉變角色,同時與組員積極尋找領袖人物,并由領袖人物帶領大家學習手指操。
(三)結果評估
小組結束時,社會工作者通過統計小組活動的出勤率,利用訪談式問卷進行結果評估與組前訪談結果進行前后測的對比,收集組員對小組內容、工作方法、社工表現等方面的評價,以監測小組是否完成了其預定目標。評估結果如下:
就出勤情況而言,活動共開展5節次,參與成員達26人次,固定案主出勤率高達100%;就訪談式問卷前后測對比而言,95%的組員對自己的優勢和潛能得以更深程度的認知,90%的組員積極參與活動并樂于分享,100%的組員認為小組值得信任和維持;就小組目標達成情況而言,老人培養了興趣愛好,學習保健知識和技能,形成了珍惜時間的意識,并且其社會網絡得以拓展。
四、反思建議
為進一步提升老年社工項目服務績效水平,筆者依據社會服務項目評估視角,由衷地提出一些建議:
(一)農村養老機構應完善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提升評估的信度效度
以“生命正芬芳”農村老年人康樂活動小組為例,它的評估工作主要以社會工作者評估和案主自評分析為主,以服務質量評估分析為輔,但因該養老機構內尚未設置社工科,缺少了專業的社會工作團隊對服務項目的評估及指導,使得農村老年人社會工作評估過程缺乏專業性,評估結果的準確科學程度也有待考證。所以農村養老機構應完善社會工作服務機制,專業的社會工作團隊可使評估的信度效度大大提升,社會工作者得以運用更科學專業的方法技巧開展社會工作實務。
(二)政府購買杜會工作服務時要立足地區經濟文化等發展現狀
為引導和促進社會機能的良性運行,政府通過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改善社會中需要幫助的某一群體的生活水平和狀況并解決相應的社會問題。但是在選擇政府購買杜會工作服務的發展模式上要立足地區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現狀,在撰寫社會工作評估方案時注重農村社會工作和城市社會工作的差異,應探索出一套具有“農村老年社會工作”特色的評估模式。同時,作為制度和規則的建立者,政府建立健全社會工作評估機制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
(三)案主的真實需求與主觀感受在社會工作評估中應受到更多關注
社會工作者在注重如何進行評估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案主作為服務對象在服務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因為社會工作實務的開展始終是以案主的真實需求為中心導向的,所以評估工作不僅講究社會工作方法與技巧如何使用,也強調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案主的需求以及他們的自身特質制定服務計劃。對于農村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為充分保證農村老年社會工作項目的實施績效,項目前評估應特別注意包括案主特質評估、需求評估、項目實施方案可行性評估等幾個方面,需要根據案主的特質選擇合適的評估方式,實時跟進案主并深入了解其真實需求。
注釋:
顧東輝.社會工作評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美]LEON H. GINSBER著.黃晨熹譯.社會工作評估——原理與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20.
楊發祥、閔慧.中國農村社會工作發展探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版.2011(1).156- 160.
《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發布于2017年1月20日,是民政部在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發布的第四項推薦性行業標準。
參考文獻:
[1]龐飛.西部農村老年人口對社會工作的需求研究.華中農業大學.2010.
[2]凌小萍.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的困境與選擇.理論界.2008(7).
[3]彭遠春、沈珊.老年社會工作介入農村家庭養老.社會福利.2011(9).
[4]許曉輝.老年社會工作在農村居家養老中應用的現狀.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 (22).
[5]龍海燕.增權視角下農村敬老院老年社會工作介入——以貴州省道真自治縣L鄉為例.社會福利(理論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