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勝
摘要: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有效性、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但是,從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現狀來看,二者融合的并不理想,所以筆者試圖通過本文的分析,找出利于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的最佳切入點。
關鍵詞:信息技術;地理教學;課堂;融合
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及空間性的特點,所以其教學當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顯得非常重要。信息技術的演示作用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抽象性,另外,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當中還能改變學生思維,達到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目的。因此,研究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融合是很有必要的。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相融合的作用及意義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當中,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是一個新視點,其能夠保證傳統教學的繼承性,同時還與傳統教育有著一定的聯系,有著自身教學的獨立性。把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課堂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它能有效的豐富地理教學的形式,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不斷的優化教學過程,同時還能夠大幅度的提高學生所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提高學生處理問題能力。
但實際上將信息技術整合到高中地理教學當中,短期內學生的成績提高并不明顯,但是對于解決地理問題是有幫助的。筆者認為地理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二者的融合是互動的,其中在融合的過程當中信息技術是一種認知工具,在融合的過程當中為了更好的和教育信息化相適應,地理教材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手段也應該發生相應的改變。當前,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以考試為導向,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準備考試上,這樣必然會使得二者融合后效果的發揮造成影響。但是實際上二者的融合對于開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知識是非常有利的,能夠幫助學生針對地理有關的問題進行深究。我們以發展的眼光來看二者融合的效果,其能夠為學生研究地理規律、獲取地理知識創設出更好的環境。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的最佳切入點
筆者對高中地理課程所學的內容、學科特點進行分析,對信息技術影響下的地理課程教學具備的形式以及特點進行總結,力求找到二者有機融合的最優切入點,認為從知識點的闡述、歸納等具體的環節來進行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有效的開展高中地理教學。
1.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創設。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集動畫、圖像和聲音于一體,對于學生來說更為生動和形象,那么利用其進行情境的創設則就使其具有了傳統教學不具有的優勢,例如在高中地理課程《地球環境的整體性及差異性》講解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播放我國南北方景觀的視頻,然后附上一些自然景觀圖片,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興趣,很好的實現了課程的導入,導入之后的新知講授也就更加容易了。這種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相較于傳統的導入能夠讓學生更快的融入到課堂當中,并且和教師的口述相比更加直觀。
2.利用信息技術打破傳統的教學手段及內容的局限
地理涵蓋了文化、經濟、政治等領域的內容,很多教學重難點是很難通過簡單的模型、掛圖、板書等完成的,那么信息技術就可以彌補這些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的直觀性、動態性、立體性。例如教師在講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一地理原理的時候,教師應用Flash動畫演示底層由于地殼的運動出現彎曲變形,這樣學生通過動態的演示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背斜的頂部由于受到張力的作用,受到擠壓而不容易被侵蝕。教師的一步步演示并且配合上講解,學生就能夠將這一地理原理認識到位,并且更好的掌握該知識點。
3.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探究學習的結合。
信息技術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結合起來,能夠為學生營造出探究的最佳環境。例如在“為什么要停止開發北大荒”問題的探究學習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上兩段北大荒開發及當前北大荒的現狀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啟發學生能夠找出一些原因,然后利用PPT展示給學生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最終讓學生能夠自主的探究出停止北大荒開發的原因。經過這樣的一系列過程,學生探究出的知識就記得更加的牢固、理解的也更為深刻,于此同時還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及實踐能力。
4.發揚信息技術的教學優點,提升地理教學的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范圍的逐步擴張,如何實現對于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的有效引進,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優點正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地理教師要在充分了解信息技術應用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高中生學習特點選擇信息技術教學插入時機和插入方法,促進地理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與此同時,在進引進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的意識到對于信息技術插入內容的合理篩選,讓學生可以充分的明確高中地理教學的教學中心內容。例如,在進行高中地理課程《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對這一章節知識點的深度思考過程,就需要在進行《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教學的過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體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中所重點介紹的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多媒體圖片,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在欣賞多媒體課件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對于流域開發的立體性認知,對地理教學的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總結:
怎樣培養教師的教育理念、課程、信息素養的整合能力,是需要認真進行探索的內容。另外,信息技術不斷的和課程進行整合,所以怎樣對課程整合進行有效管理、如何使得整合更加有效,是每一個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思考的。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引入信息技術不但能夠豐富地理教學的形式、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不斷的優化教學過程,同時還能夠大幅度的提高學生所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提高學生處理問題能力。那么在具體的教學當中,信息技術在情境導入階段、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以及解決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整合的關鍵點。
參考文獻:
[1]勾慧蘋.試析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4(06):31-32.
[2]劉若陽.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5(5):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