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客觀闡述廣東省郁南縣無核黃皮產業的現狀,分析該產業存在在的問題,并對產業發展給出了相應的對策,為郁南無核黃皮產業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郁南;無核黃皮產業;現狀;對策
郁南縣位于粵西,比鄰廣西省梧州市,處于西江中游南岸,是粵西重要農業大縣。郁南無核黃皮是該縣特優農產品,屬于嶺南優稀果品。具有果形大、基本無核、質優、甜酸適中,風味濃郁的特點。經過八十多年的時間, 郁南無核黃皮從“干園”兩棵母樹,發展成為當地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業增效、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
一、產業現狀
1.產業布局。郁南縣無核黃皮根據縣境內南北片地理位置不同,氣候環境不同,果實成熟期不同及種植習慣等特點,分南北兩片布局規劃。北部片以郁南無核黃皮原產地建城鎮為發展中心,延伸到都城鎮(縣城)為發展重鎮;南部片以河口鎮為發展重鎮,沿南江河畔各鎮擴種發展。目前郁南無核黃皮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郁南縣無核黃皮種植面積達到7.2萬畝,其中投產面積6.8萬畝,產量1.87萬噸,產值達1.87億元,覆蓋了全縣80%行政村。
2.種苗情況。郁南無核黃皮母樹僅有兩株,產于民國期間廣東郁南縣建成人曾乃楨(1934年卸任樂昌縣長)興建別墅“干園”內,于1960年全省水果資源普查時發現選出,到1964年被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專家確定為屬于省優稀水果并引種。1986年正式評委省級優稀水果,同年建城政府同省農委在建城鎮成立了第一個無核黃皮育苗基地,用雞心黃皮、白糖黃皮和本地大果甜黃皮的種子培育砧木,第一、二代無核黃皮結果樹的健壯枝梢作接穗,生產無核黃皮嫁接苗。至今仍然主要使用這種育苗方式。因郁南無核黃皮的優良性狀,郁南無核黃皮被引種到廣西、福建、海南等多個省份。
3.基地建設與技術推廣。早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郁南農技人員就掌握了郁南無核黃皮種苗稼接技術,并總結出一套矮化、密植、早結、豐產、優質栽培技術。郁南縣出版了《郁南無核黃皮栽培技術》、《郁南無核黃皮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制訂了地方標準《郁南無核黃皮》、《郁南無核黃皮蜜餞》等。與種植大戶、合作社、公司等經營者合作建設一批以示范為主的基地。例如,1999年10月,郁南縣委、縣政府在郁南縣至廣西蒼梧縣的都城、平臺等鎮公路兩旁建立萬畝無核黃皮示范基地;2002年又在其內建立1000畝郁南無核黃皮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基地;在建城鎮便民村建設了150畝無核黃皮標準化生產現代農業園區;現在籌建一個310畝郁南縣無核黃皮“五位一體”示范基地。
4.品牌建設。郁南縣農林產品資源豐富,品牌建設有基礎。郁南縣現有包括“郁江牌無核黃皮在內有綠色食品10個,無核黃皮更被評為“中華名果”。郁南縣創建了包括“中國無核黃皮之鄉”在內的國家級農業品牌26個,有省級無核黃皮專業鎮、蠶桑專業鎮和無核沙糖桔專業鎮各1個。早在2004年6月,郁南無核黃皮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5.組織化。目前,全縣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4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省級農業扶貧龍頭企業2家。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郁南無核黃皮產業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這兩種經營模式,深入探索創新“合作社+合作社”機制,發展合作聯社,實現了統購統銷規模更大、層次更高。
郁南無核黃皮銷售流向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農業龍頭企業、名優水果協會及當地水果經紀人銷售;二是旅游團、個人游等銷售;三是外客商到產地與種植大戶訂購;四是廠家收購鮮果進行深加工。它們占市場份額比例約為10:4:3:3。郁南從2014年開始嘗試新電商銷售模式,郁南無核黃皮的售價達每公斤76元。因為網上銷售是新興事物,所以占市場比例還很小。但是隨著未來人們消費模式轉變和未來電商產業園的建立,郁南無核黃皮網上銷售業績將不容小覷。
二、存在的問題
1.基地設施落后、技術推廣范圍窄、力度小。雖然設施栽培能顯著改善無核黃皮果實品質, 防止害蟲侵入, 減少煤煙病發生, 促進生長的優勢,但是前期投入大,造成實際生產上使用面積小。設施落后對郁南無核黃皮品質和產業發展的制約在未來將越來越明顯。
2.品牌建設意識不強。郁南無核黃皮屬于公共品牌,品牌的維護僅依靠政府和相關部門維持,品牌保護和支持力度不夠,更多的經營者和從業者對品牌的保護意識不強,甚至存在損害郁南無核黃皮品牌等短視、近利行為。
3.產業化經營水平低。目前我縣大多數無核黃皮生產經營者規模偏小,每家生產的品質差別很大,農產品質量不統一,影響郁南無核黃皮品牌建設。現在郁南無核黃皮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數量較少,發育程度尚處于初級階段,帶動能力有限;缺乏既能提供組織生產經營,提供資金、技術、信息及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全方位服務,又能保護農民利益的組織。
三、對策
1.深入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重視生產標準化技術,推廣設施栽培技術。逐步建設農業大數據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尋求更多保障,鼓勵購買無核黃皮氣象指數保險,減少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帶來的損失。
2.鼓勵農民組織化,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的區域化布局、專業化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和品牌化經營,提高競爭力;發展農產品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引導農產品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加大力度宣傳和推廣典型。形成多部門推進、多主體參與、多類型組建、多層次發展的格局。允許各種形式的經營模式創新,政府提供相應的指導和服務,協助建立相關合作社章程制度。
3.深化無核黃皮品牌,創建無核黃皮文化。深加工來實現無核黃皮價值的再增值,開發更多類型黃皮產品。同時,發展郁南無核黃皮文化,形成文化優勢。例如,利用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時機,調查挖掘境內黃皮古樹群落(現已經發現100年樹齡以上黃皮古樹約200株)的優勢,繼續發展休閑旅游。
4.規范市場,開拓銷售渠道,完善物流網。加強無核黃皮生產質量安全監測、銷售等方面監控。尋找技術上解決郁南無核黃皮保鮮問題。創造良好環境,發展電商平臺擴充銷售渠道。以佛山市對口幫扶我市為契機,切實做好對接合作。積極兩市的推動“農超對接”和“廠場掛鉤”。
雖然郁南無核黃皮產業的快速發展,形勢大好,但是也還存在設施、技術推廣、品牌建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問題,相信通過政府、市場、行業等各方面積極應對和努力,隨著積極有效的針對政策、措施的實施,郁南縣無核黃皮產業將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郁南縣人民政府.郁南縣產業集群[N].現代鄉鎮,2006-1-25(01).
[2]郁南縣科技局,郁南縣科技協會.郁南無核黃皮栽培技術[Z].廣東:郁南縣科技局,郁南縣科技協會,1999.
[3]楊小鋒,李勁松 ,楊沐,等.《無核黃皮設施栽培與露地栽培比較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11,40(5):50-51.
作者簡介:肖拉(1986-),女,研究生,碩士,主要從事土壤肥料、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