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洋
摘 要:玉米在我國的種植范圍廣、種植面極大,玉米廣泛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運用科學的種植技術來提高玉米產量,不僅可以滿足糧食需求,能夠為家禽與牲畜提供喂養飼料,也可以醫療行業與工業生產提供必需原料。本文分析了種植玉米時常用的技術,同時探討了推廣應用種植技術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種植;玉米技術;推廣;應用
一、引言
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用途廣泛,備受人們重視和喜愛,也是很多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對玉米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和推廣,不僅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進步。因此,要積極探索、不斷創新,促進玉米增產豐收,以不斷完善和優化的玉米種植技術來促進玉米種植產業的科學發展。
二、玉米種植技術
1.深耕整地。玉米是深根系農作物,因此有必要采用深耕整地技術來對種植地塊的環境條件進行改善,從而促進玉米的根系發育,使其可以更好地吸收肥水。在進行深耕整地時,要注重把握好整地時機,掌握好整地的深度,在必要的情況下對耕地采取改土措施。整地時如果耕地地勢低、雨水多,則應選擇早春整地;如果耕地的土壤黏重,則應在耕層以下10~20cm的土層含水量為15~20%時進行整地。在選擇整地期時應綜合考慮可塑性、黏著性及凝聚性因素,盡量在垡面松散、土塊易碎及耕地阻力較小的時期整地,以提高耕地質量。整地深度應由玉米品種決定,對于淺根系玉米品種,整地深度應為25cm左右,如產量較高及根系發達,則應將整地深度調整至25~30cm。對于不利于玉米根系生長的土壤,如結構緊密、黏性強及顆粒細小的土壤等,應進行改土,改土方法包括以砂壓淤、砂黏混合、黏土壓砂、黃泥壓堿及以淤壓砂等,改土時以增強地塊肥力為原則。
2.播種技術。播種時要保證播種的深淺一致及深度適宜,播種深度最好控制在5~6cm之間,對于土質情況較好的地塊可以稍微減小播種深度,對于土質情況較差的地塊則應增加播種深度。播種后應施加肥料,并注意控制肥料中的氮磷鉀含量。在采用人工開穴、犁播技術時,應在播種后均勻覆土并進行適當的鎮壓。在進行播種時應全方位的考慮種植地的土地狀況、氣候條件和土壤肥力,因地制宜的采用正確的播種方式。
3.苗期、穗期與盛花期管理技術。3~4葉時可間苗,4~5葉時可定苗,定苗后及時進行追肥中耕。中耕時需要除草與松土,在苗期還應積極防治粘蟲及地老虎。玉米在穗期應及時灌溉,確保地塊土壤的含水量為70~80%,以滿足玉米穗期對于水分的需求,在必要時可覆蓋地膜;如果降雨頻繁,則應注意排水防澇,以免因土壤水分含量過高而造成根系無法正常呼吸。玉米在開花受精階段,需要大量水分,應通過合理灌溉確保土壤水分為75~80%,在土壤中的水分>80%的情況下,要對土壤進行即使的排澇。在玉米抽雄后應及時隔行去雄,以避免雄穗攝取過量養分及防止倒折或倒伏,同時提高地塊的透光率并改善通風效果,以實現增產。
三、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
1.選擇優質的玉米品種。玉米的品種與玉米的產量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選擇玉米品種要考慮很多因素,首先要考慮玉米的品種與種植的環境是否相適應,土壤對玉米的產量影響非常大,土壤的元素含量和土壤的熱量都直接影響到玉米的生長,在選擇玉米品種的時候,要對種植的土壤進行分析,根據土壤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選擇生命周期較長的玉米品種,能夠提高玉米的穩定性,對提高玉米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選擇防蟲害的玉米品種也是十分重要的,病蟲害對玉米的產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在選擇玉米品種的時候,要分析玉米種植可能出現的病蟲害情況,選擇相適應的抗蟲害玉米品種,防止因為蟲害造成玉米減產。最后要選擇符合大眾需求的玉米品種,玉米是一種經濟作物,農民推廣玉米種植技術就是為更好的提高經濟效益,選擇玉米品種的時候,要在市場上考察哪種玉米品種受到大眾的歡迎,結合實際種植情況,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耐旱、耐澇的玉米品種,提高玉米的生命力。
2.玉米種子處理。在進行玉米播種前首先要對玉米的種子進行處理,保證播種的玉米種子質量良好,去除有霉變、殘粒的玉米種子,要保證玉米種子的純度在98%以上,種子的發芽率不能低于95%。在播種前一般要提前6天對玉米種子進行晾曬,促進玉米種子更早的發芽,更快的吸收水分。播種前的第3天將玉米種子進行包衣,包衣要使用多功能種衣劑。
3.因時因地播種,提高播種質量。玉米播種的數量和玉米播種的方式也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準備,在不同的溫度和天氣下,玉米種子發芽、生長的速度不相同,因此,根據選擇的玉米品種來分析其適宜種植的溫度和天氣,選擇合適的天氣進行玉米種植。玉米的種植一般是通過機械和人工這兩種方式進行的,比如在地勢平坦的北方一般采用機械播種的方式,機械操作簡單便捷,為農民減輕勞動負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多丘陵的南方地區進行玉米種植,就不適宜機械操作,一般采用人工播種的方式。
4.玉米播種時合理密植。科學合理的種植密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單位面積的玉米產量,種植地區的氣溫、降水和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因素決定了對玉米種植密度的設置。因為在降水量稀少的地區設置較大的種植密度,會讓玉米種子不能吸收足夠的水分,影響玉米種子發芽、生長,導致玉米的低產。在降水量多的地區如果玉米種植密度小,玉米種子吸收水分過多,則會阻礙玉米的生長,嚴重的話,玉米種子可能會出現霉變現象,最后導致玉米的產量下降。在土壤肥力貧瘠的地方,如果玉米種植密度較大,玉米就會吸收不到足夠的養分,導致玉米生長速度減慢,產量降低。在土壤肥力優渥的地區,如果玉米種植密度較小,可能會出現玉米營養過剩,影響其生長,不僅不一定能夠提高玉米產量,還會造成土壤肥力的浪費,所以在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考慮。
5.定期進行合理施肥。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要定期對其進行施肥,并且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來確定肥料的種類、用量和施肥方法。玉米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肥料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要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和玉米種植地區的環境來對玉米施加適當的肥料。玉米主要有3種施肥方式:一是對玉米施加穗肥,輔助一些粒肥;二是對玉米施加氮肥,再加少量的磷肥作為輔助作用;三是主要對玉米施基肥,添加少量的追肥。在施肥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肥料的調配比例,玉米生長對鉀、磷、氮這三種微量元素的需求最多,因此對這三種微量元素的比例一定要進行合理控制,當然在施肥過程中也應考慮玉米生長地的土壤狀況、天氣情況等因素。
四、結語
玉米的優質、高產能夠給農民們帶來相對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動國家農業的進步和發展,有利于社會的更加和諧穩定,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玉米的種植技術應受到國家和廣大農民重視。對玉米的種植技術進行推廣應用應受到大力宣傳和國家的扶持,使更多農民能夠全面了解和掌握玉米的種植技術,以有效提高產量,增加收益。
參考文獻:
[1]陳升.淺談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35(20):233-234.
[2]常江育.淺析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5(1):34-34.
[3]朱景芳.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方法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5(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