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益
摘 要:高校的學風建設對于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了凸顯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在現有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學風建設的基礎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創新方式方法,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有機結合,培養合格人才。
關鍵詞: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學風建設;新媒體
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校學生黨建是我黨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環節。高校也是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人才培養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科研、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都是建立在人才培養的基礎之上的。而學風建設是高校教學的根本,對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弘揚刻苦學習、求真務實、誠信友善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做人處世的道理都會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1,2]
高校學生的黨建工作應該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的有力武器,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法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內在需要。但是現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學風建設乏力的問題,傳統的學風建設難以解決部分的大學生由于沒能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而導致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紀律渙散、學習習慣不佳、考風考紀不良等學風問題。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也存在著只注重理論學習而忽略了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許多大學生黨員只學習了解理論知識的字面意思而沒有深刻的理解并貫徹實施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黨章中開頭部分就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所以大學生黨員也應該在大學生隊伍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并主動地影響帶動周圍的同學,共建和諧校園。因此,如何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融合學風建設,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1 在高校的學生黨建工作的各個環節中融入學風建設教育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學生黨員的培養和發展、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學生黨組織的管理和建設、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到: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因此我國高校黨建工作應注重與學風建設的融合,充分發揮學生基層黨支部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功能,將學生黨建工作做到有實效,真正地服務于高校建設。
首先發展學生黨員就是要將優秀的大學生經過層層考核和篩選,將其中思想進步、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優先吸納進入黨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外,還要將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納入考核內容,在大學生的黨性教育中創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的方法和形式,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真正的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并且以它們為指導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黨組織內部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學風建設的良好氛圍,在學生黨支部內部開展教育和自我教育,秉承黨建工作服務學風建設,學風建設反哺黨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實施多渠道、多層級、多元化促進學生基層黨組織自身凈化和能力的提升,營造學生基層黨支部內部學習并帶動整體的學風建設良好氛圍。
高校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學生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在此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揮,進一步加強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戰勝高教改革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嚴峻挑戰和困難險阻的重要武器,為高教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現學生黨員的個人素質發展提升和促進學風建設發展的有效統一結合;樹立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保持一種大局觀,對于當前的發展和長遠的發展進行適當的處理,對于發展的總趨勢也要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把握;樹立統籌兼顧的工作理念,不僅要抓住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重點進行穩步推進,同時還要統籌高教學風建設的重要任務。[3]
2 高校各級黨組織多維互通促進學風建設
高校學風建設需要得到各層級的黨組織相互配合、各盡其力,促進學風建設的長效發展。高校各級黨組織應當著眼全局,以黨建促團建,帶動學風建設,自上而下地充分發揮各層級黨組織的創先爭優和先鋒模范作用。在學校制定出學風建設中長期規劃之后,明確了各黨支部的學風建設目標任務,統領了學校學風建設全局,在學生基層黨支部應當根據支部的具體情況,結合專業學科特點,制定計劃,以多元的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貫徹落實上級黨組織的相關要求。
點面結合地促進學風建設的長效發展,堅持學習教育5個基本原則: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持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實效;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在黨建層面,可以充分依托學生社團和學生干部組織,以黨員干部為核心,建立分科目分級別的學習興趣小組、一對一學習幫扶小組,以班級為單位,進而營造全員學習和幫扶氛圍。在宿舍層面,黨員干部可以在課余時間帶動寢室的學習氛圍,引導創建學習型寢室的文化氛圍,進而推動全方位的學風建設。
3 推進新媒體在學生黨建工作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新媒體技術已經占據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推進新媒體數字技術能夠滿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現代化和情感化,數字技術的共享性、平等性和開放性充實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增強了大學生的主題意識,而高校黨建工作中情感關懷的核心內容在于肯定學生的價值,尊重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其效果關系著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突出學生黨員學習的主動環節,將知識性、感染性、趣味性融合在新媒體中,將傳統的講授裝換為動態、生動的新媒體課件。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尤其是掌上移動端的普及,擴大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施范圍,擴大了時間和空間,為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建立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專題網頁,展示學生黨建工作的全方位成果,完成黨建工作的成果分享;打破傳統的單一的集中學習的模式,促進黨內活動形式的多元化,通過短信平臺、微博平臺、微信平臺等普及黨內知識,進行學術探討,全方位引領廣大學生黨員形成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4]
總而言之,只有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不斷地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形式與方法,將學生黨建工作和學風建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精神動力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學生黨建工作和學風建設齊頭并進,才能為高校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黃旭.高校黨建促進學風建設的現實思考及對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2(8).
[2] 王焉.論高校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的有效互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6).
[3] 商志曉.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J].山東高等教育,2014(1):39-49.
[4] 薄舜予.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學理論,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