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卓瑪
摘 要:推進農牧業綜合執法是農牧業綜合執法體制的有力創新,是保障農牧業產業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對加快依法治農進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綜合執法的推進,暴露出的問題直接制約了執法效果的進一步彰顯,影響了依法興農、依法護農目標的實現。本文通過對農牧業綜合執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以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加強農牧業綜合執法力度和效果。
關鍵詞:農牧業綜合執法;工作機制;隊伍建設;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農牧業綜合執法是將法律法規賦予農牧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權交由農牧業行政主管部門內設的執法機構行使的執法模式,是農牧業行政部門由專門執法機構履行法定的職責、義務和權利,對農牧業及其相關領域實行監督管理的行為。其成立將有效地促進和實現依法治農、依法興農、執法護農,對促進農牧業生產,有效遏制坑農害農現象,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助農增收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如何建好一支高效、精干、務真求實、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的農牧業綜合執法隊伍和機構,是擺在農牧部門面前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一、祁連縣農牧綜合執法機構
祁連縣于2014年成立農牧綜合執法大隊,將原分散在縣種子管理站、縣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縣植保中心)、縣獸醫站、縣經管站、縣農機管理站、縣草原監理站等等農牧局下屬單位行使的農牧業行政執法職責整合到縣農牧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按照不增加編制的原則,抽調工作人員8名,其中:農資市場監管執法人員2名,動物衛生執法人員2名、草原監理執法人員2名、土地流轉執法人員1名、農機監理執法人員1名。所需編制分別從各抽調人員單位劃入。農牧業綜合執法大隊集中行使法律、法規、規章賦予農牧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及行政許可等職權。即:農藥、種子、肥料、獸藥、種畜禽、草原、基本農田保護、農牧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飼料、動植物檢疫、農機監理等方面的行政執法權統一由綜合執法機構行使。開展農牧業行政執法工作,查處違法案件;審核辦理行政許可事項;承辦聽證、行政賠償及應訴工作等。
二、農牧業綜合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農牧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成立以來,在增強農資打假和監管能力,凈化農資市場,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保障農牧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和傳統影響,農牧業綜合執法中仍然存在許多嚴重問題不容小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觀念不適應
一是有的單位或個人對農牧業執法在全面履行法定職責、促進農牧業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性及緊迫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二是有的單位或個人缺乏責任意識,存在“重事前審批,輕事后監管”、“重檢測,輕查處”等傾向。三是有的單位或個人缺乏協作配合意識,溝通協調的主動性不強,辦法不多,工作不到位,難以充分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四是有的單位或個人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強,不善于在現有法律中尋找工作的依據和手段。
2.體制機制不適應
一是農牧業綜合執法體制尚未完全理順。農牧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事后監管和檢驗檢測體制尚未完全理順。還有很多地方尚未實行綜合執法,多頭執法、隊伍分散、力量薄弱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檢驗檢測體系不夠健全,檢測技術和設施裝備落后,檢測能力和水平與農牧業部門日益繁重的農牧業執法任務不相適應。二是執法協作和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各地在事后監管中往往各自為戰,一些行政許可信息發布不及時、不具體,影響了對違法行為的及時認定和查處。
3.農牧業綜合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還不高
絕大多數執法人員多為兼職,從事農牧業技術推廣工作,對農牧業法律、法規系統學習時間較少,缺乏行政執法所必備的法律知識及相關的執法技能,在具體執法過程中仍然存在執法人員不善執法和不敢執法的現象。當前,大要案、跨區域案件與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及上下級、縣際間聯動和協作不夠,檢驗檢測與案件查處的銜接不通暢,綜合執法與專業管理的關系沒有完全理順,以及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不力,定期報告制度不健全,案件評查未制度化,導致個別領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推諉、扯皮現象,有的地方還沒有真正形成執法合力。
4.農牧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淡薄
在市場檢查過程中,管理相對人受到處罰時,往往以不懂法、不知法為由,推卸責任,逃避處罰,干擾執法工作的正常開展;農牧民群眾的法制觀念不強,自我保護意識差,往往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不知或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提高農牧業綜合執法的對策
1.進一步理順關系,加快推進農牧業綜合治法進程
監于目前農牧業綜合執法職能部門多,法律法規多,專業性強,且機構重疊,人員較少形不成合力,執法不規范,政企和政事不分的特點。結合機構改革的實際,進一步理順關系,明確農牧業綜合執法主體,明晰職能,減少交叉扯皮,積極探索實踐農牧業行政綜合執法的方法,努力造就一支高起點,嚴要求,規范化管理的農牧業綜合執法專職隊伍,培養壯大農牧業系統堅強有力的行政執法正規軍,從法制建設,執法監督,質量檢測等建立完善的分工合作的有機整體,形成一套“快速、便捷、高效”的運行機制,提高行政執法效率。
2.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農牧業相關法律法規
加強農牧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是保障農牧業綜合執法機關依法行政的基礎。農牧業執法工作是面向社會,重點在農村,在基層,要讓全社會了解,重視和支持農牧業執法管理工作,就必須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和基層領導干部了解掌握農牧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規范,限制從事農牧業生產經營銷售活動,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維護自身的切身利益,以及檢舉揭發危害農牧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農牧業生產秩序的行為。農牧業綜合執法機關或主管部門必須采取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將有關農牧業法律法規普及到農村,到農牧民心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3.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規范行為,依法行政是做好農牧業綜合執法工作的保障。在農牧業綜合執法工作中,要嚴格建立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報告制度,對重大案件及時上報。二是要建立回避制度和過失責任追究制度。三是建立舉報制度,設立舉報箱或電話。四是農牧業綜合執法的實施必須遵守基本的法律制度。五是基本的工作制度。只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一系列工作紀律才能保證整個執法過程順利開展。
4.強化學習,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牧業綜合執法隊伍
要提高農牧業綜合執法效率,執法人員的素質是關鍵。做為農牧業專業執法人員,不僅要政治合格,而且要業務精通,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獨擋一面的能力,才能夠充分行使國家法律賦予農牧業部門的權力職能。
四、結語
依法治農,實行農牧業執法是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真正做到確保“三農”利益的具體體現。合理的加強對農牧業執法人員確立的制約和監督是非常必要的,根據農牧業執法的需求,建立起結構科學,配置合理的權利運行及監督管理機制,從根本上杜絕濫用權利行為的出現,才能保證執法人員與人民需求利益的雙重滿足,促進依法治國和法治治國的共同進步,從而推動我國法制化社會的建立。
參考文獻:
[1]李劍英.農牧業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1(10).
[2]謝萍梅.加強農牧業執法規范化建設探析[J].種業導刊,2011(08).
[3]錢洪良.加強農牧業執法的措施[J].現代農牧業科技.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