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純述
摘 要: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的我國來講,公益林的經營管理面臨著很多的挑戰。比如說公益林與商品林的收益差距以及公益林的經營模式,并且由于現階段我國相關的法律不健全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所以說對于這一類的問題應該給與足夠的重視,如果對于這一類的問題不能有效的解決就會導致我國公益林建設工程的滿意度。公益性是公益林的出發點以及落腳點,本文主要是對我國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同時提出了一定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公益林;經營管理;問題;對策
在我國生態公益林主要是指那些具有比較高生態區位,但是同時又能夠對國家的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生產活動產生重要影響的重點防護林或者說特種林地的統稱。對于公益林來講,是維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平衡的重要方式,同時還能夠保證國家生態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公益林的建設能夠有效的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但是,我國的公益林建設卻是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由于之前我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不夠,再加上工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對于樹木的砍伐以及環境污染,導致我國生態公益林的大量破壞。所以說,現在相關單位應該注意對于生態公益林的保護。
一、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
生態公益林主要是能夠發揮生態效益、提高生態質量、改善生態環境的一種林區類型。生態公益林具有眾多的功能,它不僅能夠保護自然界生物多樣性,還具有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提供多種多樣的社會服務以及社會產品。對于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主要是各級政府部門負責資金支持,地區林業管理部門負責具體展開工作[1]。
1.公益林的生態效益。對于公益林來講,其具有多個方面的生態效益。最為主要的生態效益是對于水資源的涵養,對于地區來講,豐富的生態公益林資源能夠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還能夠有效的凈化水資源,一定程度上還能抵御旱澇等自然災害。公益林對于生態資源的涵養效果是其十分重要的一項生態功能;其次生態公益林還能夠有效的防風固沙,可以為居民筑起一道天然的保護屏障,對于生態公益林所能夠發揮的作用是難以用金錢去衡量的;生態公益林還能夠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
2.公益林的利用。對于工藝林的管理并不是說在栽種活動以后就不允許動,對于公益林的管理過程包括栽種、管理,也可以進行合理的砍伐以及采收。當然這種管理方式是不包括一些特有珍惜樹種。對于工藝林的管理也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該在保護其生態效益的基礎上開展工作,不能過分的追求商業利益而進行采伐。對于林區建造應該經過相關部門的論證以及批準才能進行。
3.公益林的經營。對于生態公益林的經營工作來講應該在堅持保護原有生態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可持續發展規劃,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生態公益林的經營管理應該堅持科學化規范化的經營原則,認真制定有關的管理方法,及時對相關的管理政策進行落實,這樣才能提升管理水平,確保公益林的生態、經濟效益[2]。
二、生態公益林的建設現狀
對于人類生活環境的改善而言生態公益林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國家專門建立一定的補償辦法也是有其必然性的,對于提升林業管理的生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現在我國生態管理制度還處在不太完善的狀態,對于生態林業的補償幅度依然是不太理想,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也就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三、生態公益林管理現狀
1.對于生態公益林的劃分不合理。按照我國林區的劃分規則可以將林區分為商業林以及公益林,對于公益林還分為兩種,也就是防護林以及特種用途林,根據國家規定,只對具有生態效益的防護林以及特種用途的生態公益林進行補償。并且由于各地對于公益林的判定標準是存在差異的,所以這也就導致出現一些劃分不合理的現象。
2.對于生態林的管控水平偏低。對于生態工藝林的管理現在多實行的是林夫自己進行管理,也有部分地區實行的是以村為單位的集體管理。由于對于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水平偏低,這也就會導致在一些地區存在的不作為,甚至說是抵觸情緒,還有的地方存在偷砍亂伐的現象,這無疑給公益林的建設管理帶來很大危害。再加上由于很多一線管理人員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對于公益林的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生態公益林的實際補償偏低。在相關林區的公益林屬性確定之后,管理部門就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或者說禁止隨意砍伐,這樣的話公益林經營者利益就會收到傷害,公益林補償標準比較低,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經營者的保護積極性,如果相應的補償資金不能順利到位,就會造成更大的生態損失。
四、生態公益林的經營管理對策
1.提高生態林的經濟效益。對于公益林的嚴格管理并不代表說公益林就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比如說可以在生態公益林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游,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在經濟發展和生態林效益之間的矛盾,通過發揮生態林的旅游功能是能夠為管理者帶來不錯的生態效益,這樣也就能夠形成互利雙贏的局面。
除此之外還可以注意搞林下經濟,也就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氣候特征來適當的選擇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說一些耐陰性比較好的作物,也就是說金銀花、黑菜以及其他一些作物,還可以養殖一些家禽,這樣也能夠提高生態林的經濟效益[3]。
2.增加對于公益林的補償力度。相關部門在制定補償措施時應該注意將補償措施多元化,對于經營管理者的補償不僅可以包括貨幣或者實物的補償還應該包括在政策方面的一些傾斜,讓相關的經營者得到真正的實惠,這無疑會增加公益林的建設效果。如果想要加大補償力度無疑就需要增加收入,對于公益林的補償,國家具有嚴格的規定,但是如果想要保證公益林經營管理的高效就必須保證經營管理人員的經濟效益,所以說必須要增加公益林的經濟收入。比如說可以向生態資源受益者收取一定數目的生態補償費用,比如說相關的水務公司、野生動物養殖以及森林旅游開發的個人或者公司。補償力度的增大無疑就會調動生態林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提高生態林建設的效果。
五、結語
對于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來講,相關的單位以及個人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每一個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國家有關的管理部門應該注意積極的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生態林的建設成果,提升公益林的生態環境效益。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社會資源的利用,提高管理水平,保障管理人員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楊成生,趙瑞華,蔡國軍,王有元,張功勛.甘肅省公益林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甘肅林業科技,2012,v.37;No.12904:42-46.
[2]溫慶忠,許易琦,賴興會.林改后集體公益林經營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林業經濟,2010,No.21607:23-25.
[3]黎永琴.林改后集體公益林經營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3,v.330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