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芳
摘 要: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最重要的陣地,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在朝著新課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實推進,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使課堂教學改革所遇到了最大的挑戰。因此,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小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小學生形成最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但目前,由于受應試教育和傳統的外語教學法的束縛,在現行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千篇一律的弊端:“復習(問答)——呈現(教學單詞、句型)——操練(聽、讀)——表演(模仿)——作業(workbook)”,教師過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語言知識的講解上,我們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但一旦要求他們將這些知識技能運用到現實的語境中,他們則往往“啞口無言”,無法交流。
一、現行小學英語教學的形勢
隨著當今英語教育的發展,現在幾乎所有的小學都開設了英語課,但是許多學校英語教師配備不足,英語課時安排不足,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只是教教單詞、練練句型,學生在課堂上缺少互動,幾乎沒有交流的機會,一節課跟讀下來,學生不知道自己讀的是什么;也有許多學校是比較重視英語教學的,每周安排三節英語課,有專職的英語教師,但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英語仍然處在“副科”的位置,目前也缺乏檢測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師平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也只求讓學生能跟、能讀。因此,“授之以漁”是課堂教學的智慧所在,真諦所在。當然造成低效課堂教學的原因還有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有學生學習環境不足(如:大班化,專用教室)的問題等,都困擾并直接影響了課堂實效。但是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娛樂化、知識化的傾向是導致低效的最為直接的因素。所以,我認為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它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二、有效課堂教學活動的作用
(一)有助于興趣的激發,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活潑、好動的天性使小學生不喜歡枯燥單一的教學形式。“吊胃口”的課堂活動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例如,在教學水果類單詞時。運用猜謎的活動方式來呈現新單詞,學生就興趣盎然,并以昂揚的熱情參與到教學之中來。
(二)有助于無意注意的保持,提高課堂的效率
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標的。自然而然產生的注意。課堂前15~25分鐘學生注意力集中、穩定,但由于小學生生理及心理機制的不成熟。之后要保持他們的注意力并非易事。因此,教師應在“無意注意”上動腦筋。組織活動有效調節課堂氣氛,適時讓課堂節奏張弛有度,喚起學生的繼續注意力。
(三)有助于智力的開發,加強語言的記憶
人腦的左右兩半球功能不同,但又相互補充,密切合作。右半腦具有視覺表象記憶、形象思維、創造性等功能。運用手勢、身體的活動便能開發右半腦的潛能;左半腦則負責言語活動。左右半腦若和諧均衡發展,能促使智力的開發和記憶的加強。
三、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模式
(一)有效教學的開展要掌握學生知識與能力現狀,避免過高或過低要求學生
有效教學的開展要掌握學生知識與能力現狀,避免過高或過低要求學生,這個道理非常清晰,淺顯易懂,可是要想做到卻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求我們教師對你所教的學生的狀況了如指掌;再者要求我們教師能夠平常心態對待學生的每一次考試及成績。例如,是否愿意利用過多的時間在可能期末測試中“不考”的內容上補充知識與方法,有沒有膽識在“必考”的內容中對小學生理解掌握及應用能力方面去降低對學生的要求。教師應該細致掌握班級的每個學生,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掌握小學生年齡階段的特性,才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
(二)注重教學中的以人為本,教師應該認知準備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1.重視英語知識的引入環節。每一節英語課的引入就像一個故事的序幕打開,教師應該努力創造使小學生對本節英語課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致,對英語教學內容產生較強烈的好奇心,在此種學生的心理狀態下開始英語知識及能力的滲透,學生才會打心里去接受語言知識的傳授。
2.掌控英語知識的發生、了解及運用的環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參與,讓學生親身經歷獲取英語知識的全過程,讓小學生在發現之中獲得知足,提升小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英語課堂小結,精心設計練習,關注小學生能力的發展。英語課堂的小結不要對付,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回顧與整理自己的課堂學習過程。最后環節的練習要關注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做偏題怪題,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習題。
(三)依據小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抓好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有效,避免無效。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要共同營造活潑、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小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的興致,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意志品質得到有效發揮與鍛煉,促使健康發展。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在英語教師有效的指導之下按環節開展的過程,教師應該成為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及促進者,師生互動是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英語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希望英語教師依據小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抓好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
四、小結
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有效習得語言。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靈活設計有效活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創設活動情境,化枯燥的機械操練為有趣的自主體驗,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和喜悅。小學英語課堂活動豐富多彩,作為兒童學習的基本方式,課堂活動還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內涵需要我們去研究,去實踐,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周小梅.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初探[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9).
[2]王紅青.如何構建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