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惠
摘 要:當前,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以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發(fā)展趨勢。在中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中,本人結合教學中選準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最佳結合點,努力提高語文多媒體教學實效性的一些教學實例,簡談一些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多媒體;中學;語文教學;運用
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在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同時,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適應教學方法?,F(xiàn)在,我們通過多媒體把所講的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不僅節(jié)省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的時間,最重要的是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使教師講解的內容形象化,使學生“愛學”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方面,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的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功不可沒。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學生感到枯燥單調、不感興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電教媒體逐步走進了語文課堂,融入到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成為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給予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下面是我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巧用電教媒體的點滴體會。
一、巧用多媒體,展示課文意境
詩詞十分注重形象描繪,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比绻處熌馨殉橄蟆⒛毜恼Z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片,那么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在指導學習、講解毛澤東名篇《沁園春·雪》時,教師可以展示幾幅與“北國風光”(春寒料峭的黃土高原、巨幅油畫《江山多嬌》、激流翻滾傾瀉直落的黃河壺口等圖片),體現(xiàn)“北國”“雪飄”“大河”情景相關的圖片、視頻。有利于學生感受“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恢宏氣勢,又能體會“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沉厚;又如在講解《范進中舉》時,教師若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封建社會的考試制度、考試內容在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的歷史局限性、八股文的行文特征;視頻展現(xiàn)電視劇《天下糧倉》劇情中呈現(xiàn)科場舞弊貪污案摧殘文化、“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忽視學習過程而只關注結果的功利主義鉗制了思想;“一人升天、雞犬成仙”的學習動機扭曲了人性,七年級歷史教科書中《舉子看榜圖》所描述的中舉人狂喜、落榜人的沮喪與無奈具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通過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圖片、視頻、語音等全方位呈現(xiàn),學生很容易感受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景,對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而存在的科舉制度就有整體的認識,對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語文課本中選錄了許多寫景狀物的優(yōu)美文章,它們從不同的角度深刻而細膩地描述了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古樸的民族建筑、悠久的歷史文化等。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帶領學生跨越時空,在課堂上欣賞祖國各地的自然風光,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真切地感受到祖國自然風光之美,產(chǎn)生“如在畫圖中”的感覺。
二、巧用多媒體,感受作者情感
音樂是開啟人們情感閘門的鑰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的音律聯(lián)系起來,盡可能地把文章中的“情”化為可聽的音律,以便學生披文入境。如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時,筆者用沉緩、悠揚、深情的二胡協(xié)奏曲《遙遠的思念》,營造出動人的氣氛,學生很好地感知了艾青對大堰河的思念之情;又如在教學《再別康橋》時,筆者先播放了唯美、舒緩的鋼琴曲《安妮的仙境》,讓學生領略詩情,進入離別的情境中,當學生全情投入時,整個課堂情感氤氳,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巧用多媒體,觸動學生心靈
學生很喜歡豐富多彩的多媒體影視,也看過不少影視劇,所以在教授課文時,教師可以把影視劇資源運用在教學中。如在教學曹操的《觀滄?!窌r,筆者播放了《三國演義》中“橫槊賦詩”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曹操的那份低沉憂傷,從而帶來心靈的觸動;又如在講解的郭沫若的《屈原》時,筆者先和學生共同探討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戲劇表演。等學生表演結束后,筆者又播放了達常式、濮存昕等明星表演的話劇,讓學生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品帶來的心靈觸動。
四、巧用多媒體,提升學生朗讀能力
在朗讀課文中,筆者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不是“和尚念經(jīng)”,就是扯著嗓子大喊大叫,沒有多少朗讀的美感而言。有些教師不注重朗讀教學,甚至有些中學語文教師自身的朗讀能力不強,也就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名家的朗讀錄音,給學生展示“朗讀之美”。如語音朗讀的《春》《陋室銘》、任志宏朗讀的《桃花源記》以及鮑國安朗讀的《岳陽樓記》等,都是很好的朗讀范本。之后,教師可以針對朗讀節(jié)奏、重音、語調等方面,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jīng)過長期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必定會有較大提高。
五、巧用多媒體,擴大語文課堂教學容量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僅用“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巴”,傳授方式重復而繁重,不僅教得累,學生也學得苦,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有些教師甚至不能很好地展現(xiàn)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彼此間的密切關系,而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就可以大大地縮短教學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六、巧用多媒體,師生互動,提高效率
運用多媒體可及時優(yōu)化教學信息傳輸及反饋調節(jié),優(yōu)化師生間的多向交流。特別是在作文教學中,利用建立網(wǎng)上論壇等多種形式,師生共同參與作文的評改全過程,教師與教師間、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學生既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都有充分的機會向教師提出問題,得到教師親自的指導和講解,教師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為學生完成家庭作業(yè)和課外活動等提供指導,學生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組成協(xié)作小組,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相互交流,開展合作寫作。完成習作后,可在主頁上設“作者小語”欄目,進行自我評價,還通過校園論壇、QQ聊天室等虛擬交流場所對作品進行充分的評價,形成了學生自己、教師、同學、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模式。這樣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必須明確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而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在教學過程中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應該堅持適量、適當?shù)脑瓌t,必須將它與有效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根據(jù)課堂需要,適量適當?shù)貞盟哂枚嗝襟w技術改造課堂教學的道路,用多媒體技術改造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發(fā)展一種以網(wǎng)絡教室為基本環(huán)境的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既保留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又發(fā)揮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長處,二者優(yōu)勢互補,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使中學語文教學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徐慧梅.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10).
[2]徐淑鳳,季永,王玉軍.巧用多媒體為語文教學營造靈動情境[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