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偌妤

摘要:我國當代城市中學生處于我國高速發展的良好的經濟環境中,受到了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流行時尚以及外界新鮮事物的影響,我們的觀念、思考模式以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其消費心理和消費心理的變化上表現的尤其明顯。由于受到經濟環境及社會風氣的影響,其消費觀念上難免會存在不合理的成分。在了解當代城市中學生多元化的消費結構的基礎上,作者通過對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分析,給出合理化的消費建議,積極引導當代城市中學生培養良好消費習慣,樹立正確消費觀。
關鍵詞:中學生;消費;特點
中圖分類號:G24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013-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國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隨著消費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而產生了巨大的本質性不同。作為當代城市中學生,越發復雜消費環境更賦予了我們不同的消費。首先,作為中學生,我們并未真正成年,并沒有經濟獨立,其消費活動還需要依賴家庭的支持。但同時中學生心智已經相對成熟,比較接近成年人,開始擁有更多的自我意識和社交需求。其次,生活在城市中,尤其北京一線城市,城市中學生往往生活條件優越,信息交流便捷,更容易受到先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響。所以,相較其他社會群體,當代城市中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更加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對于身處特殊時期的當代城市中學生,關注其消費狀況,把握其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并對于其給予適當的消費教育,對于我們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觀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隨機抽查北京市海淀區外國語實驗學校的220名中學生。收回的問卷中有10份為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210份,其中90名初中生(女生46名,男生44名)、高中生120名學生(女生58名,男生62名)。設計的消費心理調查問卷中,問題涵蓋了學生的消費觀、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等。本文使用Excel等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二、當代城市中學生的消費特點
所謂“消費行為”,指的是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以及對消費資料的實際消費,其廣義上涵蓋了消費者為索取、使用、處置消費品所采取的各種行為以及先于且決定這些行動的決策過程。它涉及了感知、認知、行為以及與環境因素的互動作用。在當代城市中學生消費的過程中,我們對于所需商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不同的心理活動導致了不同的消費行為。
1.消費行為缺乏理性
所謂“非理性消費”,指的是消費者對自己的需求和消費對象了解不足,不能結合自身的消費水平來選擇合理的消費方式。對于中學生來說,“非理性消費”的表現則更加具體,即不能依據實際需求來進行消費。例如衣著消費首先考慮品牌因素,休閑娛樂性消費比例過大等。
此外,中學生的消費行為逐漸顯示出一個潮流,即模仿成年人進行消費。調查發現,如今城市中學生參與的娛樂活動情況如表1.1所示,除了逛公園或游玩(占46.7%),主要集中在“去餐廳、咖啡廳或者茶館”(占21.4%)和“去KTV、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占19. 7%)。調查發現,在娛樂聚會時,大多數中學生會慷慨解囊,不會吝嗇自己的零用錢。對于進行娛樂活動的開銷來源問題,接受調查的學術中有64.3%的學生回答“從自己的零花錢支出”,34.3%的中學生選擇“像父母或者其他親戚索要”,而剩余的1.4%的中學生會“臨時向他人借錢”,如表1_2所示。
2.不合理的追求品牌的消費廣泛存在
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中,物質資料十分豐富,信息傳播便捷而迅速。此外,當今媒體無孔不入,我們的生活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廣告,因此很多潮流品牌便吸引了中學生的目光。此外,此時的青少年們對運動員、歌星和影視明星,甚至是外國明星如韓流明星等十分關注,所以對于城市中的中學生來說,消費某樣商品時,商品品牌帶來的虛榮心和滿足感,有時候甚至會大過于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在我們的調查中,對于“你對品牌服飾或用品的關注程度”,有8.6%的中學生“十分關注”,有66.7%的學生選擇“較關注”,15.2%的學生選擇“不太關注”,9.5%的學生選擇“不關注”。某種程度上說,中學生的品牌意識還是很強的,盡管大家可能認識的品牌很有限,但卻十分推崇它們所知道的“大牌”、“潮牌”。
三、當代城市中學生消費狀況中存在的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對于中學生來說,其日常消費主要以生活消費為主,其中包括飲食費、交通費等。其次,為了滿足學習上的需求,學習用品消費也是學生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于沒有收入、沒有實現經濟獨立的中學生來說,其合理的消費結構順序應該為:食品消費、日用品消費(包括學習用品)、衣物消費、其他消費。應當說,絕大多數中學生的消費結構滿足上面排序。但對于部分學術,其消費結構與上述順序有較大出入。他門中有的花費過多在娛樂活動上,比如朋友聚會的開銷;有的需要花費很多在通訊費上;有的花費很多在網絡游戲上,比如手游、網游虛擬賬戶的充值等,以上這些問題多發生在家庭條件優越的男生身上。
2.攀比心理嚴重,消費朝品牌看齊
中學生們對于潮流、名牌的渴求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在調查中,不少學生表示,擁有一件品牌的電子產品,顯得十分有“面子”。此外,為了能夠得到一個高性能而且輕巧的筆記本,或者一款最新出售的名牌手機,同學們愿意節衣縮食,甚至愿意削減食品開支這類必須的消費。此外,對于“人有我無”的情況,以上現象會更容易發生。這些均反映出了城市中學生進行消費是攀比心理嚴重。對于某樣消費品,城市中學生們在使用價值得到滿足的同時,往往更關心其“品牌”帶來的滿足感和優越感。這種錯誤的消費觀念,廣泛的存在于城市中學生心里,嚴重的影響著大家的學習和正常生活。
3.及時行樂占主流,理財觀念有待加強
本次調查中,僅有少部分的學生表示“零花錢不夠用”,即大多數城市中學生日常得到的零用錢基本能夠滿足其日常開銷。但當被問到“平時的零用錢都是如何支配的時候”,近九成的同學表示“零用錢幾乎全部用于當月消費”,其余大約4.8%的同學表示“會將零用錢存入銀行”,僅有2.0%表示“會將零用錢用于股票投資”等。而對于選擇將零用錢進行消費的同學中,除了日常的食品開銷,大多數同學將零用錢用來進行娛樂消費,以及服裝和電子商品的消費。
在問及上學期經濟情況時,大多數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實際消費超過計劃金額,甚至部分同學還存在過向他人借錢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的情況,只有極個別同學,在家長的要求下或者自己主動對零用錢的使用進行規劃,將剩余零用錢進行了儲蓄。對于廣大城市中學習來看,普遍缺乏理財意識,大多數都將零花錢完全用光,甚至部分學生超過計劃。由此可見,對于中學生的理財觀念的培養,我們還需要加以引導和培養。
四、引導城市中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消費觀念
對于中學生的消費問題,社會不應該片面的進行判斷,特別是家長更不能使用高壓姿態說教或者命令來對中學生的消費進行矯正,那樣只會對處于敏感時期的中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而是應該給予積極的引導,以適當的方法進行消費教育,使其養成正確的科學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青少年消費時應做到不盲目,不從眾,不一味跟隨潮流。由于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其適合的產品、款式、品牌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應該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消費品進行消費,而不是一味朝品牌看齊。
在青少年之中應倡導文明消費。所謂文明消費,即適合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消費,這種消費是強調智力性、發展性的消費,反對對模仿成年人去各種娛樂場合進行娛樂活動的享樂性的消費。對于城市中學生的消費心理的調查,我們必須提高中學生對于消費行為的認識,樹立健康的、科學的消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