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朝霞+苗瑞
(1.大理大學圖書館,云南 大理671003;2.大理大學文學院,云南 大理671003)
關鍵詞:圖書館;民族醫藥文獻;學科化服務;開發利用
摘要:文章從學科化服務的角度,探討了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開發利用民族醫藥文獻的價值和意義,并探究了具體的方法與措施。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4-0077-03
2015年,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因在抗瘧藥青蒿素的發現中做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傳統醫學的價值。美聯社高度評價屠呦呦的成就:從傳統醫學汲取靈感。屠呦呦說:“傳統醫學中有很多寶藏?!泵褡遽t學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孕育在各少數民族發展歷程中的獨特醫學創造和醫學知識積累,是少數民族群體智慧的結晶,其中更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有待發掘。民族醫藥文獻作為民族醫藥文化的主要載體,是民族醫學存在、發展、傳播、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們研究民族醫藥的寶貴資料來源。目前我國對于民族醫藥文獻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基礎性的搜集、典藏、保護工作,而在文獻的系統性整理和深入性開發利用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夠。
1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作用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作為全校及本地區的文獻信息中心,一方面擔負著對地方民族醫藥文獻的典藏保護作用,另一方面肩負著為本校醫療、教學和科研服務的重任。學科化服務作為新時期圖書館服務的戰略選擇,是一項開拓性的主動參與式的創新服務,它要求學科館員深入用戶的需求中,幫助他們發現和提供更多的專業資源和信息導航,為用戶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針對性很強的信息服務[1]。鑒于此,應該將用戶的信息需求、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模式以及圖書館的民族醫藥館藏三者有機結合,通過學科館員挖掘民族醫藥文獻信息,主動為學校的醫教研提供服務,實現民族醫藥文獻的有效開發。筆者結合大理大學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就此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
2民族醫藥文獻的含義及開發利用現狀
從載體形式上看,“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1985年,國家標準局“文獻”定義)。民族醫藥文獻是指以文字、圖像、聲音、符號、視頻等一切載體形式記錄某一民族醫藥文化知識的所有資料,包括常規的紙質文獻,非常規的錄像、照片、實物、音頻、視頻、口述文獻、碑、拓片等。根據產生年代的不同,民族醫藥文獻可分為古籍、近現代文獻和口碑文獻三類[2]。根據諸國本的論述,將民族醫藥文獻分為:①有民族文字的現成醫藥文獻。②沒有民族文字或通行民族文字的發掘整理類醫藥文獻。③尚待發掘整理類民族醫藥文獻[3]。綜上,凡其內容涉及各少數民族醫藥方面的知識信息資料皆為民族醫藥文獻,而不論其作者的民族、文獻的類型、載體、語種等。自1984年民族文獻工作在全國全面開展以來,民族醫藥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得到了廣泛重視和全面展開,圖書館民族醫藥文獻館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擴展。但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民族醫藥文獻的利用率普遍低下,許多文獻被圖書館當作“稀有品種”和“特種文獻”加以典藏,不能廣泛地被讀者用戶所利用,長期“沉睡”在圖書館,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3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開發利用民族醫藥文獻的價值和意義3.1加強對民族醫藥文獻的開發利用是民族醫藥文化繼承、發展和創新的必然要求
民族醫藥文獻作為民族醫藥文化的載體,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和醫療價值。要實現民族醫藥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圖書館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民族醫藥文獻的系統性搜集整理,豐富民族醫藥館藏;另一方面不能簡單地將搜集到的文獻束之高閣,典藏則止,而要重視對民族醫藥文獻的主動開發和利用。
3.2加強對民族醫藥文獻的開發利用是學科化服務背景下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重要途徑
學科化服務是泛在知識環境下圖書館服務模式發展的新方向。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不僅要開發利用民族醫藥文獻資源的價值,還應深入了解廣大醫教研人員和師生用戶的需求,開展針對性強的學科化服務,這也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重要路徑。
3.3加強對民族醫藥文獻的開發利用是高等學校發展對圖書館信息服務提出的客觀要求
高等學校的發展主要包括教學、科研、醫療三個方面,圖書館作為整個學校的文獻信息保障中心,擔負著為整個學校的各方面發展提供信息支撐服務的重任。學校要發展,就必然要求圖書館在文獻信息服務上做出相應變革,加強對館藏民族醫藥文獻資源的系統整理和開發利用即是其重要途徑之一。
4學科化服務視野下圖書館開發利用民族醫藥文獻的方法與措施4.1成立民族醫藥文獻資料庫,搭建文獻信息數字化平臺
在豐富的民族醫藥文獻館藏基礎上成立專門的資料庫,并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將文獻信息數字化,形成特色民族醫藥專題數據庫,是開發利用文獻價值的前提和保障,是進一步產生文獻資源效益的基礎[4]。要長期保存和研究搜集到的民族醫藥文獻資源,同時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源中科學、快速地挖掘有價值的文獻信息,數字化整理是唯一重要的途徑和手段。只有經過先進信息技術的數字化整理,才可以對民族醫藥文獻資源進行系統的整理統計和科學的分析研究,經過再進一步的深度挖掘,總結歸納存在于民族醫藥經驗中的理論知識及規律性,從而找出民族醫藥治療各種疾病的價值依據,深度挖掘民族醫藥文獻資源的價值所在[5]。因此,開展民族醫藥文獻數字化整理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目前云南省已建成的數據庫有云南省藥物研究所主持開發的“云南特色天然藥物共享信息系統”,云南中醫學院主持開發的“云南民族藥物信息系統”“云南少數民族醫藥單驗方數據庫”“云南民族醫藥肝病單驗方數據庫”“云南地產中草藥(民族藥)數據庫”,云南民族大學主持開發的“民族藥(傣藥)數據庫”等信息系統。這些數據庫都是在對云南省各少數民族民間常用的民族藥、民族單方、驗方等民族醫藥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的數字化加工存儲。大理大學所在的南詔地區是一個以白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民族醫藥文獻作為整個地方文獻資源的一部分,其價值有待發掘。大理大學圖書館立足地區優勢,以本地區本民族的醫藥文獻和本省各民族醫藥文獻為重點,同時兼收全國其他少數民族的醫藥文獻,整合多方資源,已建成南詔大理地方文獻資料室,共藏有地方紙質文獻19,000余冊。目前,大理大學圖書館正積極籌備搭建數字化平臺“南詔大理文獻專題數據庫”,該庫的建設需要對南詔大理文化及其文獻做一次較為全面系統的整理和數字化,對進一步的文獻信息開發利用將起到積極作用。
牟朝霞:學科化服務視野下的民族醫藥文獻開發與利用 4.2挖掘文獻學科信息,為學校學科建設和科研提供服務
一方面,各科研平臺的項目、課題等需要文獻信息數據作為創新來源和參考依據;另一方面,民族醫藥作為一種傳統醫藥,其科學性和實用價值也有待現代科學的進一步驗證。因此,圖書館學科館員充分挖掘文獻學科信息,為學科建設和科研提供服務,是圖書館服務和學??蒲袑崿F雙贏的利好舉措,是圖書館服務的智慧體現。民族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有效結合,將有助于推動產生原創性的醫學成果,從而造福人類,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過程就是對這一研究路徑的極大肯定。針對民族醫藥文獻的學術研究包括醫學史、醫藥文化、基礎理論、本草方劑、各種??婆c專病的整理研究、各種學術流派與學術思想的整理研究等。圖書館應圍繞學校重點學科和項目,加強相應館藏建設并深入挖掘文獻學科信息,主動提供服務:①通過對文獻的檢索分析重組形成書目、索引、文摘,定期提供給相關院系,以便檢索利用。②編制文獻信息薈萃、文獻計量分析報告等,提供給相應課題組,為項目申報、課題結題、新藥研發等提供可靠依據。③開展定題跟蹤服務,為課題的前期調研、開題立項、中期成果直到結題驗收的整個過程提供個性化的專題信息服務。
4.3開發文獻醫藥信息,為學校臨床醫療提供服務
民族醫藥文獻記錄了大量的傳統醫藥知識,這是少數民族先民與疾病做斗爭的醫藥實踐經驗總結,具有極高的臨床運用價值。圖書館學科館員通過深入研讀民族醫藥文獻,充分發掘記錄于文獻中的各種顯性或隱性信息資源,整理散見于各種文獻中的醫技、醫理、民間單方驗方秘方、醫藥資源、用藥經驗、保健方法、診療方法等,可以為臨床醫療工作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或匯編成相應專題,以供廣泛的推廣應用。大理地區以白族聚居為主,白族醫學雖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但白族醫學自然地融合于漢族醫學中,并保留了具有獨特療效的白族醫藥。如:詳細記載和總結白族醫學臨床經驗的《洞天秘典注》(明代:陳洞天著),大理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編寫的《大理蒼山藥物志》,大理大學錢金袱、夏從龍編著的《大理蒼山植物藥物志》等,都具有較高的臨床醫療價值。圖書館學科館員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大量分散、零亂、無序的原始文獻進行整理和濃縮,使之系統化、有序化,并形成目錄、索引、文摘等,以方便醫務人員檢索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圍繞某個專題,對相關文獻進行深度研究、加工,形成綜述、評論、評述等三次文獻,以便對某一領域進行準確把握和全面認識。大理大學圖書館收錄的《白族古代醫藥文獻輯錄》《白族民間單方驗方精萃》《白族醫藥名家經典集萃》等白族醫藥叢書,即是對白族醫藥文獻的系統梳理和總結。
4.4利用民族醫藥文獻,為學校民族醫學教育提供服務
加強民族醫藥人才的培養,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高等醫學教育,是解決少數民族地區嚴重缺醫少藥局面的重要任務,更是民族醫學傳承和創新的希望,也是實現民族醫藥文獻開發利用的有效途徑。隨著國家的重視,民族醫學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如西藏建立了西藏藏醫學院、內蒙古成立了內蒙古蒙醫醫學院、廣西建立了右江民族醫學院。大理大學地處西南邊疆,大多數學生來自少數民族地區,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大理醫學院是其前身,成立的初旨即發展本地區的民族醫學教育。大理大學開發利用民族醫藥文獻,為民族醫學教育提供的服務體現在:①實施民族醫學教育教學的教材的主要來源和基礎即是大量珍貴的民族醫藥文獻資源,如有文字記載的醫書醫典,藏醫《四部醫典》即被廣泛用為教材;或者組織相關專家,在大量民族醫藥文獻史料的整理研究基礎上編寫教材,形成具有系統理論體系的《方劑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等。②圖書館通過對館藏民族醫藥文獻資源的陳列、宣傳等,鼓勵學生到館參與實踐學習、觀摩學習、第二課堂學習,利用多種方式發揮民族醫藥文獻的教育價值。
5結語
近年來,民族醫藥的開發利用已逐漸成為學術界的一大研究熱點,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應該抓住自身資源優勢,充分發掘本地區民族醫藥的文獻價值,主動為學校的醫療、教育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學科化服務[EB/OL].[2015-11-23].http://baike.baidu.com/item/學科化服務.
[2]徐士奎,羅艷秋.編纂《少數民族醫藥文獻總目提要》的意義及方法[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3):52-55.
[3]諸國本.民族醫藥文獻發掘整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2(1):1-5.
[4]蔡永明,魏均平.淺談民族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J].蘭臺世界,2010(16):32-33.
[5]保麗娟,李永強,劉虹.云南少數民族醫藥文獻數字化現狀及思考[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3(36):62-64.
(編校:崔萌)
作者簡介:牟朝霞(1982—),大理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苗瑞(1981—),大理大學文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