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楊松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教師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中那樣一味地灌輸。初中生多是在九年級的時候才開始接觸化學,對于學生而言,化學的內容是神秘而又陌生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更應該積極地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化學用語方面的內容加以深化,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用語;信息化;解決對策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方面的專業語言,對于學生來講,它是學習化學的必備工具,掌握好這門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化學知識的學習。在中學化學中,化學符號被稱作“化學用語”,主要涵蓋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三大類,由于學生對這些內容接觸時間不長,而且在之前的學習中也少有涉獵,所以,老師在講授的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選擇一種適合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化學這門嚴謹功課的學習中來。
一、端正九年級化學用語的學習態度
盡管九年級的化學內容多是入門的基礎知識,但由于其內容涉獵較廣,并且對于以后的知識有很強的延伸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注意知識的連貫性。概括來說,九年級的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元素例子、離子符號和化學價符號”為主的“三號”,還有“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為主要內容的“三式”,以及“原子結構示意圖和離子結構示意圖”等。這些“化學用語”,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九年級的化學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幫助學生通過其中一點來引出一塊內容的學習,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化學學習的方法。
當然了,要是想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僅靠記憶背誦是遠遠不夠的,有些學生往往會采用機械的方式來記憶,在面對習題的時候,也多是以記憶的內容進行回答,這樣的方式局限了學生化學思維的鍛煉能力。在化學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大量的符號和數字,排列方式似乎毫無規律,使化學符號的學習產生了“點多面廣、繁雜難記”的特點,因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很少會抱有樂觀開放的學習態度。所以,老師在以后的教學中,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化學學習,引導他們走出學習的誤區。
二、九年級化學用語教學中存在的困境
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為了讓學生牢固掌握化學用語,化學教師根據各種教學思維想出了各種辦法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在教學過程中一會兒是循序漸進,一會兒是分散難點,還通過網絡等方式收集了不少關于化學用語的背誦口訣,反復地聽寫、默寫,盡管這些方法對化學用語的學習起著一定程度的幫助作用,但還是未能擺脫傳統的背、讀、記、練的教學桎梏。
例如,在學習利用高錳酸鉀提取氧氣的內容時,如果老師只是強調學生通過背誦對其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各種化學物質的生成和消失進行記憶,那么學生在實際的應用中,很可能會由于沒有對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而出現錯誤,比如像加熱高錳酸鉀后會生成氧化錳和氧氣,但是,由于高錳酸鉀不能完全反應,所以,在化學方程式中,反應后仍舊存在高錳酸鉀;但是在書寫離子方程式的時候,由于精簡的原則,所以就沒有高錳酸鉀的代表符號。如果學生單純地記憶內容,沒有深刻的理解,只是機械地照搬內容,那么很可能會在反應前后造成混淆。
三、九年級化學用語教學中利用信息化技術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也慢慢走進了課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黑板+粉筆”,現在則可以用一些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更能直觀地理解化學學習內容。比如在信息技術下學習化學用語方面,老師可以借助一些軟件平臺,通過技術模擬,可以將化學用語中所要設計的字母、數字、符號、化學方程式,以及正確的答案。
例如,在軟件平臺中,字母庫會根據化學式的書寫,將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進行更加快捷的區分;符號庫中也有一些化學反應常用的內容,像“+、-、=、↑、↓、→”等,化學方程式練習庫則分模塊整合了九年級化學用語所囊括的所有化學反應名稱;化學方程式答案庫則與練習庫對應,反應名稱后面配備了正確的化學方程式,便于學生修改和訂正。比如最容易書寫錯誤的鋁元素,學生可結合字母庫中的書寫內容,分別選取“大寫字母庫”中的“A”和“小寫字母庫”中的“l”,從而正確寫出符號“Al”。同理,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時,學生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技術,有效地對比反應前后的各種物質,進行必要的刪減和配平,照此方法掌握方程式的書寫原則,正確進行化學式的書寫。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所在,關于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提倡,正是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結合九年級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而出現的新型教學方式。對于此,老師不能一味地拒絕,要理性看待,通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運用,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用語,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化學的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1]周曉蘭.九年級化學用語形成性評價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2]遲少輝.化學符號認知規律的微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溫雪蓮